中國歷史 -------- 4 題 ( 10 分 ) 急 !!!! !!!

2007-01-24 2:24 am
1) 秦統一天下的原因

2) 秦統一後在文字上的措施

3) 秦半兩的作用

4) 秦代銅量的作用

回答 (3)

2007-01-24 2:58 am
✔ 最佳答案
1) 秦統一天下的原因???

秦国在三国群雄争霸时期就有了良好的军事基础和政治思想.
他们从春秋战国时期七雄崛起就已经开始展露雄风了,他在七雄之中最为强大.呵呵,当然他的强大也不是一开始就拥有的,一个国家要强大首先要有一为明君,秦国的强大当然也不外如此,秦国那么多的明君最为突出的就是秦穆公,他的功劳不可一视~~
他们最后能统一,全因秦国拥有知才善用的明君,突出的有张仪,商鞅以及家喻户晓的吕不韦等等
秦国得以统一全因他们不局限与那些不完善的法规,懂得以实情改变自己的行事规矩,大胆改革政法,从而得以在政治思想.经济基础上拥有强大实力~
他们的知才善用为他们挖掘了一位又一位英杰,这为他们的统一垫下了强大基础~~
所以秦国的统一不是侥幸,不是天命,而是他们早有争霸之心,和一次一次的磨练而得的实力!
再加上当时的局势,6国之间无法合纵,贪图利益,再加上多年的战乱人民想统一的心态急切!
所以秦国是真正的实力大国,统一得够格!


2)秦統一後在文字上的措施???

书同文。即统一文字。教师应指出,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给统一后的政令推行及经济文化交流造成很大困难。完成统一的当年,秦始皇就下令“书同文字”,以整理后较规范的“小篆”为标准,并写成文字范本推行全国。后来又出现了简化字体“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由古体转化为今体的里程碑。


3)秦半兩的作用???

为何取这种形制呢,有人认为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了绳索后铜钱不易旋转,可以防止磨损。
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后来我们把钱幽默地称之为“方孔兄”。
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为统一货币。还规定“车同轨”,舆宽一律六尺。统一文字: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给统一后的政令推行及经济文化交流造成很大困难. 秦在统一全国前,度量衡方面的情况与货币也差不多,非常混乱。

4) 秦代銅量的作用???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战国时齐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2007-01-24 3:12 am
1) 秦統一天下的原因

經過春秋戰國四百多年的紛亂局面, 在歷史條件的配合下, 秦始皇終於公元前二二一年滅六國, 一統天下。 誠如錢穆於國史大綱言: 秦人一統天下對中國歷史發展意義重大, 為中國史第一次走上全國大一統的路, 此不專因於秦國地勢之險塞及其兵力之強盛, 而最重要的是當時一般意向所促成。 現就秦統一因素分述如下: 

    首先,在地利方面: 秦得據關中地勢之利, 土地肥饒廣闊, 又有殽函為障, 有四面別山河之固, 閉關自守, 列國不能攻, 開關破敵, 諸侯不能禦, 進可攻, 退可守, 獨擅其,利, 六國對秦莫可奈何。<史記‧范睢傳>云:「大王之國, 四塞以為固, 北有甘泉為界, 南帶涇渭, 右隴蜀, 左關阪, 奮擊百萬, 戰車千乘, 利則出攻, 不利則入守, 此天發之地也。」自併巴蜀之後, 西土之地皆為秦有,秦強而無後顧之憂, 故能集中力量向東方發展。反觀其時各國互相銜接, 無山河之險, 兩者對比之下, 形勢自遜於秦國。

    其次, 秦國民雜西戎, 民風強悍, 而關東三晉民風較秦為弱, 心理上對秦人極為畏懼, 最東的齊國其民風又較之晉為怯弱。而就各國的民間經濟情況而言, 秦國最貧弱, 齊民最富庶, 三晉則介乎兩者之間, 故當時的情形是地區位置愈東愈富庶, 愈西愈貧弱, 愈西愈強悍。以富家子弟去擋貧窮勇悍的士卒, 自然無法攻勝, 故秦國士卒雖赤膞上陣, 但勇氣百倍; 東方士卒雖披戰甲執利兵, 一旦遇到秦兵, 內心自生怯意, 不戰而潰。

  另一方面, 秦國領土向為中國最佳的戰馬產區, 所以騎兵特強, 以悍兵乘壯馬, 如虎添翼, 絕非東方怯弱善用步兵的國家所能抗拒。 當時只有趙國北境也產戰馬, 訓練騎兵, 所以戰國時代能與秦一抗高下的只有趙國; 及秦趙長平會戰, 趙括為白起所騙, 大敗於長平, 喪師數十萬後, 東方各國己精神崩潰, 不戰自亂, 這也是促成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又秦人僻處西隀, 關東諸國素以戎狄視之, 故極少參加東方諸侯的會盟和征伐, 於列國兵戈擾攘之時, 獨得閉關休養, 培植國力, 又因地廣人稀, 召地狹人稠的三晉人民入秦任耕, 使自己的人民任戰,秦國在以逸制勞之下, 不為諸國所乘。<史記‧秦本紀>記載:「諸侯力政, 爭相併。秦僻在雍州, 不與中原諸侯會盟,….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 招戰士, 明功賞。」

   秦始皇自翦滅呂不韋後, 掌握了全國政權, 此時秦國的國力己強大, 成為當時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秦的東郡、三川郡、南陽郡己深入中原地區, 成為進攻六國的根據地。就整個而看, 己秦己佔有地,利又能堅定政策, 民風強悍, 君主有雄心, 在此種有利條件連結下, 國力自然雄厚。

   就內政外交方面而論:秦國數世君主如孝公、昭襄王、始皇帝皆能高遠矚, 發憤圖強, 他們以霸諸侯、一天下為己任, 又能任用賢人, 如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 孝公用商鞅, 昭王用范,睢始皇用李斯等。此外, 自孝公以後, 任用法家, 紀律嚴明, 賞罰分明; 又推行良好制度如廢井田, 開阡陌, 置郡縣, 設令丞等, 有助於國家富強, 與當時六國君主之貪圖苟安截然不同, 其成功自非倖致。

  秦始皇即位後, 一反過去呂不韋的雜家政策, 徹底遵行商鞅擬下的法度, 對法家思想之李斯極見重用。商鞅雖為秦所誅, 但他所訂下的法律政策卻依然不變。反觀六國之政策不一, 多以自己利益為大前題, 各疑其心, 蘇秦雖曾倡議合縱政策, 但由於未能集中力量與同心一意而終招失敗。相反地, 秦則一意消滅六國為目的, 軍民上下同心一致。

   秦自立國以來, 僻處中國西北部, 不論在經濟、文化各方面均落後, 其時東方國家文化、政治、經濟已相當發達, 相對之下, 秦國是一個未上軌道的國家。孝公用商君之議, 實行變法, 廢井田, 開阡陌, 加速農業發展, 土地財富, 漸集中央, 奠定富強基礎。又開發山林, 物產由是富厚, 更厲行法治, 國法由是一新。秦勢力增強成為當時第一強國。

    秦之所以霸天下, 自商鞅變法以來, 把過去一切貴族領主制度廢棄, 而易以人才政治, 故人才為所用。 反觀六國之中, 其政制多以貴族或宗室利益為主, 他們更有操縱國君之權力, 如每立新君時, 均有公子爭位之內戰, 又如齊國家族以田氏為主, 歷代國君將相多出田姓, 否則無問津機會, 如楚國家族之屈、昭、景三姓, 歷代君主將相皆多出此, 而此等宗族貴顯多以本身利益為先, 國家利益則次之。反觀秦國自變法以來, 一反貴族專政制度, 而易之以人才政治, 於是六國之中, 有才幹而無出路者, 多投效秦國。其他優良制度, 如編造戶籍, 普設郡縣, 廢井田, 開阡陌, 統一度量衡等別國所未有, 這些制度都助於秦國的富強。

   誠如錢穆所言:秦之富強得東方遊士之力為多,此言非虛。秦孝公以後, 數代君主及臣屬多傑出之士, 而且更廣求外地人才, 不問國籍地位, 凡有富國強兵之術或其他突出表現者, 均見重用, 故一時國之人才入秦者, 大不乏人。秦穆公時, 先後重用百里奚、蹇叔等, 使秦國接受了東方各的先進文化, 推動了國家的進步, 由一個落後的小國成為春五霸之一。孝公又任用商鞅, 改革了秦人落後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 使秦國經濟得到充份發展, 成為當時先進國家。惠文王之用張儀, 昭襄王之用范睢, 始皇帝之用李斯, 他們都非秦人, 卻能得位列相卿, 權力遠超秦國諸公子, 人才較六國為盛, 故一時諸侯莫能拒抗。

   秦統一中國, 部份原因是由於國策運用巧妙與適當所致。秦國初用商鞅變法, 奠定富強基礎, 其後用張儀「連橫」之說, 粉碎六國聯合陣線, 繼用范「遠交近攻」之計, 削弱韓、魏國力, 最後採用李斯之謀, 離間六國君臣大將, 分化反抗力量, 使其互相猜忌, 是六國輕易地次第被吞併。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22502234

2) 秦統一後在文字上的措施

1. 統一文字:春秋戰國時各國文字有很大差異,文字結構不固定,形體十分紊亂。而秦當時流行的字體大篆,筆劃繁複,故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李斯等進行文字改革,將大篆筆劃簡省,創小篆,頒行全國,其後獄吏程邈又簡化小篆創為隸書,以用於一般來往文書,於是小篆與隸書同時通行,文字歸於統一。

2. 焚書坑儒:

A. 始皇對儒家思想,本採容納態度,所以祿養七十博士,以備顧問。後因有博士淳于越主張恢復封建,於是採納李斯的建議實行「焚書」以求控制思想,辦法為:

(1)除秦國史書外,六國史書一概焚毀

(2)博士官所藏書准許保存,醫葯、卜筮、農作之書,亦許民間流

http://aer2.sbc.edu.hk/~kcw/BACK004.htm

3) 秦半兩的作用

統一貨幣:戰國時代,各國採用不同的幣制。秦統一六國之後,下令廢除各國的舊幣,改鑄一種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稱「秦半兩」,是為「下幣」;又以鎰為單位的黃金為「上幣」。新鑄貨幣,在全國通行,有利於加強各地的經濟連繫和發展。

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2005/hkcee/chist/qn/txt_2.htm

4) 秦代銅量的作用

這個我不知道
2007-01-24 2:50 am
*我分析得好好嫁!睇定d!好既比我最佳回答!
1.秦統一天下的原因:
政治的改革:商鞅變法 ,法治嚴明,雯令統一,官吏盡職,政治制度比較安全
經濟的發展:秦在關中地區,土地肥沃,又允許土地私有,大力獎勵耕織,令農業大大發展!
軍事的優勢:秦對將士不分階級,一律論功行賞,令軍隊特別英勇!
人材的鼎盛:秦的國至多能選用賢材,重用外來客卿而不論其國藉,出身,所以天下之士歸秦者不斷增多!
外交的策略:善卡採用連橫,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等策略,在外夜,軍事上瓦解敵國,逐個擊破!
地理的有利:秦有天然的關鱸,山嶺作為屏障,進可攻,退可守,易保存實力,在形勢有利時,一舉完成滅亡六國的大業!

2.秦統一後在文字上的措施
統一文字:原來六語言文字差異很大,秦始皇下令把戰國時秦國文字簡化為(小篆),統一使用於全國!

3.秦半兩的作用
原來六國貨幣多種多樣,秦始皇下令將全國流通的貨幣統一為金,銅兩種:金稱上幣,銅叫下幣(半兩為單位),方便人民交易,使經濟發達!

4.秦代銅量的作用;
鑄造傷害力更強大的劍!

*頭3題包無錯!最後個題個銅量(係咪講緊銅)?
如果係就,無錯了!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1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3000051KK028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