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方法可殺死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香港將會人傳人嗎?

2007-01-24 1:25 am
有什麼方法可殺死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香港將會人傳人嗎?

回答 (1)

2007-01-24 1:30 am
✔ 最佳答案
禽流感,全名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禽流感病毒高度針對特定物種,但在罕有情況下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此病癥引起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其後,本病一直在亞洲區零星爆發,但在2003年12月開始,禽流感在東亞多國──主要在越南、韓國、泰國──嚴重爆發,並造成越南多名病人喪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單未有平息的跡象,而且還不斷擴散。現時遠至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禽流感的源頭和傳播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義大利被首次確認。1960年1000多隻普通燕鷗在南非死亡,這是第一次發現禽流感引發的高死亡率案例,屬於H5N3型。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佈的技術文件H5N1亞型禽流感的源頭來自集中飼養的家禽,極端的飼養環境造成病毒的變異,鳥類貿易、濫用疫苗、 運輸等人類活動也對禽流感病毒的變異有著推動的作用。野外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鳥類,都是在遷徙、越冬和繁殖過程中與人類飼養的家禽有近距 離接觸的物種,而那些自始至終遠離人類社會的野生鳥類,即便是水鳥,並且保持很高的種群密度,至今仍未有禽流感爆發的報告。
源自飼養場的病毒感染野生鳥類,尤其是水鳥,這使得病毒隨著鳥類遷徙而發生擴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東亞爆發的禽流感被認為驗證了候鳥傳播病毒的假設:疫症先在韓國南部,候鳥的中途站出現,然後途經香港,最後到達越南。由於香港相 對衛生環境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對付疫症的經驗,病癥並未有在當地造成大規模爆發。但衛生環境相對較差的越南,不單使禽鳥死亡,還對人類造成影響。至 2004年1月尾已有接近20人死亡。然而鳥類學者則指出,根據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通道的規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鳥就已經基 本完成從北向南的遷徙,此前在香港進行的無線電定位跟蹤研究也顯示,在仲冬季節幾乎沒有鳥類遷飛的活動。另據觀測,絕大部分水鳥的越冬地位於北緯20度以北地區,只有白眉鴨和針尾鴨會遷至越南,然而其過境時間卻在12月初。鳥類學者普遍認為從時間和空間上,2003年底爆發的禽流感與候鳥遷徙並無重疊,故此大部分鳥類學者並不認同候鳥傳播病毒的說法。
被指傳播禽流感病毒的不僅僅是候鳥,據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屆非歐亞遷徙性水鳥保護協定締約國大會公報指出,攜帶和傳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徑除了候鳥的遷徙外還有牲畜的運輸、家禽和籠鳥運輸、與這行業相關的活動、合法或非法的鳥類貿易以及人類的交通。
在家禽中鴨、鵝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較高之餘,病發後的生存機會也很高。然而,雞只 對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話,不單止傳播得快,而且染病的雞很快就會死亡。農民過去一般稱這種現象為「發雞瘟」,並未有特別留意背後的原因或病 發的機制,直到出現禽流感經動物向人傳播並至死的病例後,人們才開始關注禽流感。目前人們應對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對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體屠殺後進行 消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以免病毒積累,並進而影響人類。
在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媒體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鳥類並傳播至飼養場,進而傳給人類。建議加強對候鳥遷徙的監控,少數激進者甚至主張在撲殺家禽之外對遷徙的候鳥進行撲殺,但這種說法並未獲得鳥類學者的認可,撲殺候鳥的建議更招致環保團體的反對。



禽流感的防控 控制傳染病必須要從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入手: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編輯] 傳染源 要好好預防禽流感,就要先從感染源頭方面著手。相關報告指出,極端的家禽飼養環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飼養環境,降低 養殖場飼養密度從長遠來看是預防禽流感病毒變異以及疫病爆發的根本手段,此外將不同種類的家禽分開飼養,也有助於控制疫病的傳播:鴨、鵝和雞分開飼養,可 以免雞隻感染到鴨、鵝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現時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證實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過,香港有專家表示,中國內地農場現時為所有禽鳥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風險, 就是所有禽鳥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這樣,一但禽流感再度爆發,由於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使農場主人未能及早察覺,對有關當局作出預 警。現時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農場都要保留少量禽鳥不作任何防疫注射。這樣,一但禽流感再臨,這一批沒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鳥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醒其他 農場要留意病毒再臨。另外,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工作報告,濫用疫苗也是誘導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過度注射疫苗並不值得提倡。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2005年10月29日發佈的禽類撲殺指導原則主要包括撲殺禽類應在專業獸醫專家指導下進行、做好人員生物防護及確保動物福利等方面。

[編輯] 傳播途徑 候鳥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轉播者,但將所有已經染病的候鳥屠殺是不可能的,且對候鳥的撲殺將會驅散原本聚集的鳥類,使病毒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因而將家禽和候鳥隔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國不 少農場都在飼養家禽的農場上掛上巨型的網,以防止帶病毒的候鳥感染家禽。另外,歐洲部份國家要求農場把禽鳥移入室內飼養,這亦是從傳播途徑方面斷絕家禽與 野鳥之間的接觸。儘管家禽移入室內會使牠們的活動空間減少,以致影響禽肉的質感,但這亦比因為禽鳥染病而導致需要消滅全體禽鳥所帶來的損失為少。
除了鳥類遷徙世界範圍的鳥類貿易也 是禽流感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合法的鳥類貿易會依照相關法規進行嚴格的動物防疫檢查,傳播疾病的機會相對較少,但非法的鳥類貿易,尤其是野生鳥類的走私活 動則不受動物防疫的監控,捕捉、販運、銷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鳥類不僅會造成病毒跨地域的傳播,而且由於操作者與野生鳥類密切接觸,有可能會造成病毒在鳥 與人間的傳播。所以,嚴格監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鳥類貿易也是防控禽流感傳播的重要環節。

[編輯] 易感人群 人類方面,要經常保持農場及家禽售賣場的清潔及衛生,以免病毒的積累。此外,根據越南河內的Dr. Jeremy Farrar的臨床經驗,自身免疫系統較為活躍的人,當他們與病毒有過接觸,病毒會刺激免疫系統對肺組織造成更大的破壞。因此,若已知個人對污染較容易敏感,應格外留神。

[編輯] 較為嚴厲的應對措施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佈的技術文件,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入手防控禽流感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在全球性的禽流感恐慌下,出現了一 些較為嚴厲,甚至乎過份恐慌的應對措施。在中國的一些動物園,為區隔野生鳥類與園內飼養的鳥類,管理者徹夜開啟探照燈,以期驅趕野生烏鴉;在澳門政府將麻雀列 為需要驅趕的害鳥;此外一些地方完全禁止了與鳥類有關的任何活動,包括活禽貿易、野生動物救治以及對鳥類的野外觀測。事實上包括烏鴉、麻雀在內的許多城市 常見鳥類,均為留鳥,不進行長途遷徙,傳播禽流感的幾率極低,而對鳥類的一般性研究和適當的接觸,並不會顯著增加接觸者罹患禽流感的幾率。對禽流感的過度 反應,將會製造社會恐慌,為鳥類研究和禽流感的正常防控製造人為的障礙。2006年2月香港也實施了相應措施將散養對家禽進行管制,大部份家禽被屠宰,事件引起不少市民不滿。
中華民國臺北市政府正式取締「隨意餵養鴿子、鳥禽行為」,環保局人員只要發現民眾投擲穀物、麵包給鳥禽吃,而且屢勸不聽,就可以《廢棄物清理法》中的「亂丟垃圾」,處1200到6000元罰鍰,經限期未改善者,還可按日連續處罰。但此處罰方法可能違反了不當連結禁止原則,將屬於違法的行政行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6%BD%E6%B5%81%E6%84%9F&variant=zh-tw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32: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3000051KK023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