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落後.......

2007-01-24 1:19 am
落後了的東西就一定被人超越嗎?

回答 (1)

2007-01-24 1:27 am
✔ 最佳答案
落後就要挨打?

我不是想向我國公眾宣傳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中國人都懂,太懂了,用不著宣傳。一百多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無數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無數次的割地賠款,已將“落後就要挨打”這句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心裏。不誇張地說,它可能是我們全力投入現代化建設的最強大的精神動力。

然而,救亡、圖強的歷史使命和現實抉擇,並不能代替對文明走向和文化建設的歷史性思索;活著的問題不能代替如何活著的問題;求生存不能代替追求有意義的生存。在現代化建設中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在經濟增長中如何保證可持續性,都是我們面臨的並非不急迫的任務。

正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本文試圖分析一下“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中的邏輯,這個邏輯並未被透徹地分析過,而且在常常是緊迫的現代化事務中被遺忘。可是,也許正是它常常將我們引入現代性的誤區。

“落後就要挨打”的觀念是中國人在現代化過程中痛苦經歷的總結。中國並不是自覺自願地加入現代化的行列,而是被迫踏上現代化的征程。首先是因為“挨打”,反復的“挨打”,打掉了中國人天生的優越感,創造了中國人的落後感和自卑感,也創造了“落後就要挨打”的觀念。

在前現代的文化生態中,並不是落 後就要挨打,並不是挨打的都落後,也不是一挨打就產生落後和自卑的感覺。挨打的未必是落後民族,也可能是先進民族。在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中,斯巴達打敗了雅 典,但並不能說雅典比斯巴達落後;中國歷史上屢受北方蠻族的襲擊,也就是經常挨打,但中國人從沒有自己落後的感覺,沒有感到自己不如打上來的人。

情況往往是,文明教化的民族之所有挨打是因為野蠻尚武的民族好鬥,但好鬥者並沒有先進的文化。他們往往是在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之後,被所征服的文化所同化。中國歷史上幾次外族入侵均屬此列。

文明教化的民族變得柔弱,經不起 野蠻尚武的原始民族的打擊,但是一當這些粗野民族掌握了軍事上的勝利,奪得了政權之後,自己便進入了文明教化的程式之中,而逐步被同化、被文化、被教化, 也開始變得柔弱,並再一次經受新的野蠻民族的打擊。從這個歷史上久已存在的文化相互交融的生態景觀中,我們完全看不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邏輯。

然而,西方人掀起的現代化浪潮, 是一個對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均進行毀滅性破壞的浪潮。它創造某種普遍性的標準,將進步、發展、富強、文明、先進、發達納入一個單一的評價體系中來。它創造 了“文明的”侵略性和侵略性的文明體系。它的價值標準和評價體系,通過擴張主義的商業貿易強行推廣到全世界,人類於是進入一個全球時代,多元並存的文化生 態景觀開始走向凋零。

現代性打破了從前的文化生態格 局,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進化的邏輯,即社會歷史發展的單向線性觀。啟蒙思想家試圖將人類社會看成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由原始野蠻向文明開化的發展過 程,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均可以納入這一單一的發展軌道中來。正是有了這個單向線性發展的觀念,才有了先進與落後、文明與野蠻、發達與不發達等 一系列觸目驚心的對比。

在“落後”這個詞裏,隱藏著許多 現代性的觀念前提。第一個,它假定人類的文化總體上處於一個動態的格局,相反,如果諸種文化只是靜態的分佈,則說不上先進與落後;第二個前提,它假定諸文 化處在一個單向的運動過程中,相反,如果各自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則不能有意義的談論先進與落後。落後與先進來自田徑賽場上,大家都朝著一個目標一個方向 跑,於是有的先進有的落後,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沒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即使大家都在跑也說不出誰先進誰落後。

由“落後”一詞所帶出的文明普遍 單向線性發展觀,是對文化生態觀的反動。在文化生態觀看來,評價一個文明不是通過標定它處在所謂的人類普遍歷史發展軌道上的什麼位置,而是依據它自身內在 的活力,它處在自身生命週期的什麼位置。因為每一種文明都像一棵樹那樣,有自己生長盛衰的歷史,有自己生命的光彩和特色。對待文化生態景觀的原則應該是, 相互景仰、欣賞和容忍。懷特海說得好,人們希望他的鄰居足夠的相似以便相互理解,足夠的不同以便相互羡慕和欣賞。這是人類發自本原的心聲,是文化生態得以 維護的根據。

文化是有生命的機體,它對環境有適應性,對環境的變化有調節的功能;它有同化和異化的功能,能夠充分吸收養料,化解對自己有害無益的毒素。越是有生命力的文明系統,越是能夠適應環境的巨大變化,並保證自己的獨立和完整。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脈相承而沒有中斷的文明體系。中國的文明博大精深,自成一統。它適應這個特定的歷史和地理環境,適應這個特定的民族和文化,平靜而緩慢的進化、流動。它構成了一個穩定的文化生態系統,繁衍、生長不息。

在 前現代的幾千年歷史上,不曾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打破這一穩定的文化生態系統,改變中華文明的內在走向。無論是內部危機導致的王朝更替,還是外族入侵這樣的 生存壓力,都最終被整合掉、化解掉。內部的危機被平定,蠻族被同化。幾千年綿延不絕,顯示了這一古老文明蓬勃的生命力。

在西方世界侵略擴張的早期,它們也沒有真正在軍事上取得勝利。這一方面是因為大清帝國正值鼎盛時期,國富兵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高速增長的市場經濟體系還未為自己積攢下足夠的家底。到了19世紀中葉,清王朝的統治本身出現危機,開始進入自身衰敗的過程,而大工業已經在西方世界取得重大進步,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才開始奏效。

西方殖民勢力在亞洲遭遇到了不同 程度的抵抗,也產生了不同類型的現代國家。印度完全喪失抵抗力,完全成了英國的殖民地;日本完全西化,成為新興的現代化強國,並繼而讓亞洲人民領受現代性 之野蠻地侵略性;中國文化內聚力最強,抵抗力最強,但日益腐朽的清政權已無力抗拒歐風美雨的敲打,遂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的境地。

我在這裏不想討論中國從清朝以來 的決策者們在面對不可阻擋的現代化浪潮到來之時,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失策,以致一個創造過高度輝煌文明的古國,成了今日貧窮落後的大國。從今天的眼光看, 我們確實可以指出許許多多歷史性的失誤,指出它們究竟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延誤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但所有這些依然只是功利性的眼光,而不是歷史的眼光; 是科學的精明的計算,而不是哲學的反思。

拋開現實的、功利的考慮不論,中 華傳統文明被迫中斷而加入現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並不是一件真值得我們歡呼的事情,而應該看成文化生態上的一個大悲劇。它同世界各地其他許許多多土著人以 及土著文化的滅絕一樣,是現代性製造的嚴重的文化生態災難。生態學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多樣性導致穩定性。只有多樣的文化才有可能造就繁榮而多樣的生活環 境,從而形成同舟共濟、相濡以沫的局面,使人類和平而安寧的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今天,當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民,全部加入這個本質上富於侵略 性的現代化行列裏來時,世界安有寧日乎?

事實上,今天被我們視為落後、愚昧的決策,許多卻是傳統文化做出的特定反應。今天看起來落後、愚昧,只是因為我們徹底地拋棄了這種文化傳統。但是,它們之中有許多觀念和精神正是現代生態主義者致力於尋求的新生活理想。

自“增長的極限”作為警世之鐘長鳴了20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18: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3000051KK023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