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國定假日與節日
日期 名稱
1月1日 元旦
1月10日 哈芝節
1月29日、1月30日 農曆新年
4月14日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5月1日 勞動節(Labour Day)
5月12日 衛塞節(Vesak Day)
8月9日 新加坡國慶日 獨立日
10月21日 屠妖節(Deepavali) 印度新年
10月24日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12月25日 聖誕節(Christmas Day)
12月31日 哈芝節 (Hari Raya Haji)
1月29日、1月30日 農曆新年
春節的習俗多種多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過年要掛的紅燈籠臘八:農曆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作為「新年」即將到來的信號。傳統上,這一天要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參見臘八節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
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
拜祖先,上墳。
大掃除。一般在年廿八進行,即新年前2天至3天,該日要把家裡打掃乾淨,迎接春節。廣東俗語稱「年廿八,洗邋遢」。
貼上揮春、春聯、年畫,一些農村還要貼窗花。
吃年夜飯(團年飯)、守歲。
有些地方有賣懶的習俗,即「賣掉懶惰」,例如把麵糰放在椅子上,叫小孩坐上去,黏住屁股,象徵讀書時不會離開座位。
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
放鞭炮(炮仗)。
放煙花。
互相拜年。華南地區的一些傳統是初一後輩到長輩處拜年,通常是回男家。初二則回女家拜年,開年,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
派紅包。(壓歲錢)
踩高蹺。
買年花。
敲鑼打鼓。
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參見春運、恐歸族
年初三不拜年,香港習俗。年初三又名赤口,傳統上人們儘量不往人家拜年,免生口角。在香港,很多善男信女會到沙田車公廟祈福,轉轉風車,意喻轉出好運,祈求新的一年行好運,老少平安。
不買鞋。廣東民間習俗,指農曆一月不應購買鞋(因為「鞋」與廣東話的「唉」聲相似)。
吉祥話。春節期間,民眾見面都要說恭賀話。例如:恭喜發財、年年有餘、歲歲平安、步步高昇、大吉大利。
不動刀。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不洗澡,不打掃。一些傳統中,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或洗頭,也不能打掃,以免洗走或掃走運氣。
除舊迎新。添置一些新衣裳。
年初五迎財神,傳說財神會在這一天下凡送福。這一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盛行,90年代以來,某些大城市初五凌晨燃放的煙花爆竹規模已不下於除夕。
香港
初一前:到各區花墟,年宵市場購買年花或賀年物品。
年廿八:大掃除。
年三十晚:吃團年飯。
初一:到廟宇上頭香、花車巡遊匯演、賀歲盃足球賽(初賽)
初二:維多利亞港賀歲煙花匯演
初三:賀歲賽馬
初四:賀歲盃足球賽(決賽)
十五:元宵節,很多公園會有掛花燈,猜燈謎等活動,吸引不少民眾遊逛。
其他活動:至大埔林村許願樹參觀及祈福;往車公廟祈福;往黃大仙祠祈福;往圓玄學院拜太歲及看年花。(一般是在年初三)
10月24日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阿拉伯語: عيد الفطر),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的節日,在伊斯蘭曆閃瓦魯月的第一天。
肉孜節這天,穆斯林一般很早起床,早祈禱後就可以吃一些東西,象徵齋月結束。然後出去團拜,互相擁抱問候,恢復朋友和親友之間的聯繫。穆斯林在這一天都穿節日衣服,喜氣洋洋。肉孜節不僅是齋月結束,而且是感謝阿拉使他們信仰更加堅定。是和平歡樂的節日。
從有伊斯蘭曆就有肉孜節,第一次肉孜節是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家人朋友親自慶祝的。
12月25日 聖誕節(Christmas Day)
很多國家裡,商業機構,學校以及組織團體會在聖誕節前幾周舉行聖誕聚會和舞會.一些組織還會有聖誕遊行表演,表演有時會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這種表演在拉丁美洲尤其常見.一些團體還會有露天唱詩活動,如訪問鄰居家歌唱聖誕歌曲.有時人們輯由假日喚起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參與特別的義工工作,或是進行慈善籌款活動。
在聖誕節或平安夜,人們經常會準備一盤豐盛的聖誕大餐來享用,菜一般都是所在國家裡的傳統菜色.很多地區,特別是東歐,家庭聖誕大餐前人們會禁食一陣.很多國家裡,糖果和宴請也是聖誕慶祝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