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嗎?語言、文字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2007-01-23 9:45 am
文字、語言,只是幫助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其核心價值在於互相溝通和理解。

寫作時,將「蜂擁而上」寫作「蜂『湧』而上」;講廣州話時,將「迪士尼樂園」說成「迪士『梨』樂園」;寫電話短訊 (SMS) 時,將「拜拜」打做「88」;寫電郵時;將"as soon as possible"寫做"ASAP",真的會產生誤會嗎?

錯別字、文法錯誤、發錯音、懶音,在絕大部份的時候,都不會令受眾誤會文意或影響溝通的效率;反而,如果受眾過份執著或拘泥於正宗的文法、用字或發音,便會忽略了文章或對話的內容。好像有些持才放曠的聽眾,為了炫耀身價,在講者發錯音或讀了懶音的時候,便立即打斷講者的話題,糾正甚至嘲笑講者發音上的錯誤;有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在看文章時,會抽絲剝繭地搜尋文章內的錯處,多於發挖當中的真知卓見。

錯別字、懶音或文法上的錯漏,實際上,無損溝通和理解的效率。反之,語言文字的「潔癖」──矯枉過正,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著更深層次的破壞。
更新1:

化繁為簡、捨難取易、易學易用、方便應用,是發明家、政治家造福人群的成功之道。 對美及正宗的執著、善於堆砌粉飾、有高度的專注力及細微的觀察力,是藝術家、文學家、學者展露才華的成名之道。 誇張失實、本沒倒置、小題大造、吹毛求疵、捨易行難、化簡為繁,是庸才、侫臣、騙子、地踎流氓打壓對手、騙財爭權的陰謀手段。

更新2:

現今社會上,越來越多所謂的學者、傳媒、政治家、上流人士,不停地運用自己的知名度、影響力,以「拯救中華文化」為名,振振有詞、大聲疾呼。實際上,他們的建議,只能教曉大眾如何咬文嚼字,如何去找人家的錯處,甚至令到一些原本已經不善辭令的人,受到無謂而不必要的挫折,變得寡言孤癖,其獨到的見解便可能因而被埋沒了。這正因為過份拘泥於文字的正確性,不但未能增加其實用性、普及性,反而增加了實際教學及使用時的難度──真正窒礙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因,正是權威學者囂張傲慢的態度、自以為是的心態、蔑視他人的行徑。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著重的謙虛、尊重、包容、欣賞、個人修養,又去了那裏呢?

更新3:

我國由講求精綀的文言文改用以手寫我口的白話文;由富美感、重會意的繁體字改用較簡單易學、重發音的簡化字,為的不是易學易用,方便溝通嗎?為何我們卻要捨易行難、倒行逆施,大費周章去教人咬文嚼字、武文弄墨,拘泥於形式及正宗呢?可知道過猶不及,凡事都要以務實為重,適可而止。 畢竟,語言及文字是「約定俗成」的溝通工具,其存在的核心價值,不正是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和理解嗎?嚴重得影響文意的謬誤,必須要修正。無傷大雅的錯漏,為何不能用包容和尊重之心去看待呢?為何不能認真和謙虛地欣賞文章的內容和簡化後的創意跟實用性呢?

更新4:

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及中文水平嗎? 語言、文字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請回答者清楚提出合理而足夠的理據。別為「取分」而回答。若發現有不尊重此提問的無聊答案,我會立即向「Yahoo知識+」的管理員作出檢舉。 謝。

更新5:

後記: 現今中國的大城市,生活富足奢華,物資充裕,人們開始追求優越感、名利及個人享受。可是,對美、對成功及對知識的追求,漸漸流於表面化、形式化:

更新6:

化妝品、時裝、名牌、美容、瘦身等,成為女士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職業、地位、入息、名車、豪宅等,成為男士們唯一的「成功標準」;巧辭令色、歪曲事實、斷章取義、文過飾非、小題大造等,成為專家學者們展露才華的「真知卓見」。又有多少人願意花金錢、花資源投資到自己的智慧、內涵及修養上呢?(我想,粉飾外表較重要吧。) 又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花心情去認識別人的品行、才華及理想呢?(我想,衡量財富較容易吧。)又有多少人花精力、花心血去探討中華文化的道德觀、價值觀及人生哲理呢?(我想,爭名逐利較吸引吧。)

更新7:

中國傳統文化中,著重謙虛、尊重、包容、欣賞、個人修養的重點,為什麼會被現今的中國社會所遺忘呢?

更新8:

為方便「Yahoo知識+」參與者回答及避免誤解,我再在此重申我的提問如下: 1)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嗎? 2)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中文水平嗎? 3)語言及文字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4)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5)為什麼傳統的中華文化會被現今的中國社會所遺忘呢?

更新9:

再一次懇請回答者: 1)清楚提出合理而足夠的理據。 2)別為「取分」而回答。 若發現有不尊重此提問的無聊答案,我會立即向「Yahoo知識+」的管理員作出檢舉。 謝。

更新10:

電影中的特技人、馬戲團的雜技人, 他們需要以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的表演來取悅觀眾, 而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中的所謂學者們, 他們所提出的行文用字的所謂「知識」, 又有什麼實用的價值呢? 他們讓我想起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更新11:

節目中, 有一個來自港大, 成頭白髮的男學者, 教過以下字: 燚, 焱, 淼, 靁... 這些字, 有實際教育及討論的價值嗎? 節目中, 有一個來自中大的女學者, 負責教廣州話方言的「正確」寫法, 如薯嘜個薯字, 正寫應為「銖」嘜, 打邊爐個邊字, 正寫應為打「甂」爐. 教我們寫這些字的正字, 對我們日常使用以普通話為主的白話文寫作, 有幫助嗎? 學生又可否使用這些字眼交功課及應試呢? 此之所以我覺得此節目中的學者, 與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相似之處. 可否就我以上所列的兩個例子, 再討論一下該節目能否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及中文水平. 謝.

更新12:

to 回答者 :i_am_little_jackie回答時間:2007-01-24 05:58:02 我絕不能苟同你所講的第三點. 理由如下: 1) 如我問題中提及: 寫作時,將「蜂擁而上」寫作「蜂『湧』而上」...,真的會產生誤會嗎? 錯別字、文法錯誤、發錯音、懶音,在絕大部份的時候,都不會令受眾誤會文意或影響溝通的效率... 2) 真的一定要統一才能有效溝通嗎? 文字及語言, 不是由「約定俗成」而來的嗎? 如果文字及語言, 不是由「約定俗成」而來, 非堅持正宗及原意不可的話, 煩請解釋「墨守成規」的原意, 出處及其「正確」的用法.

回答 (3)

2007-01-24 10:02 am
✔ 最佳答案
細題目太長,我只集中回答你的大題目。
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嗎?

不一定,因為我們不是用「正」字來溝通。
但,當一個懂得「正」字的人(我就是個例子),聽到一個不講「正」字的人講非「正」字時,我便會聽不明白。
因此,最緊要「正」字,能讓「正」字人,和非「正」字人,了解彼此的不同發音。
消除彼此隔膜;除了「正」音之外,節目教大家寫「正」字,這個更是無可厚非。

所以,這節目有助我們寫字時不會出現寫錯字,表達錯誤。令吸收了節目內容,又肯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眾有所得益,非直接,只是間接提高表達能力中的其中一項:
發音和把字寫正確的能力。(表達能力分好多項.)

語言、文字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語言、文字的核心價值是經過數千年演變而成的中國人共同溝通渠道或橋樑。
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中國人具備的精神、智慧和觸覺,包括三家思想(雖然並不是全部源起中國)等,最值得中國人自豪。

2007-01-24 02:16:56 補充:
1)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嗎? 表達能力是日常經驗和修養得來,節目只能有助我們在「寫」一方面得到「正」。在說的一方面,太多約定俗成,說「正」字,反而有礙溝通。2)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中文水平嗎? 不一定,因為很少觀眾看完能完全記牢,同時又能運用「正」字。3)語言及文字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中國本土與移民外國的中國人的共同溝通渠道和橋樑。

2007-01-24 02:17:04 補充:
4)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在於中國人具備的精神、智慧和觸覺。5)為什麼傳統的中華文化會被現今的中國社會所遺忘呢? 作為香港人而言,的確會有點兒遺忘,而且很多港人崇外。當然,在中國來港自由行的自由人,和孕婦,也未必記得甚麼是中華文化,可能,中國人覺得生存比起文化的注重還重要,加上,你所講的中華文化,在香港人眼裡,會覺得老套,所以不太接受。相反,如果你去台灣,一定會感受到台灣人所注重的中華文化。(我不是崇台, 但事實是這樣, 台灣人保留有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

2007-01-25 10:49:35 補充:
燚, 焱, 淼, 靁價值嗎? 有, 作為中國人, 你都唔知, 西方人學中文, 最先會學金木水火土,燚字焱字, 都是西方人學習的簡單字, 我們不懂, 不記得, 也要查字典, 記入腦。廣州話方言的「正確」寫法?例如寫廣州話劇本,也要寫正字。節目中的學者喜歡正字,任何情況也要嚴守只讀正音,寫正字的規條,也希望節目令更多人喜歡/沉醉正字,日常生活,原來所有講得出的字,都有其寫法。

2007-01-25 10:50:00 補充:
真的要統一?所以目前英語是世界語言,不同語言的中國人要用普通話溝通。約定俗成而出現有錯字,便要改,例如跳躍(音弱), 禮券(音勸), 意思(音試)。解釋墨守成規原意出處及正確用法,請自己查字典,找出正確的答案。因為我家裡本成語字典太簡單: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前規:前人制定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死板,守舊。例句:略。也作墨守陳規。

2007-02-01 01:17:05 補充:
下面的回答者:在題目舉例和文字間對發問者的問題有一些偏見。

2007-02-02 04:50:49 補充:
發問者請你必看網:廣府話救亡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CantoneseDialect/index.aspx
參考: TVB2007年度國際中華小姐競選
2007-02-05 8:59 am
再一次衷心多謝你提供的資料及意見.
2007-01-24 1:58 pm
你這個討論很像高考的中化的討論課題。

1)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表達能力嗎?
不是完全不能,只是有多少成效。要知教育一群人不是單一的方法就可以,尤其是以大眾傳播媒介來教育人。但是,這個節目最起碼提起了觀眾對正字的興趣。我們要的,不單是教他們甚麼是「正」,最重要的是令他們有「正」的概念,然後令他們主動去找尋甚麼才是正確。

2)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能提高觀眾的中文水平嗎?
能夠,但未必是短時間的事,而是長遠的。因為中文字詞大多數背後都有其意思,現代人錯別字某程度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字詞背後的含意,讓他們了解含意,有助他們提高中文水平。記下字詞的意思,比背誦字詞容易,而且學習中文,尤其是文字,是一個思考過程,不是背誦就成功。

3)語言及文字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是溝通,所以一定需要統一。那統一不是約定俗成的,因為約定俗成只是某一個地方,某一群人的協定,而人類的溝通不只是在某一群人內發生,因此我們的語言和文字都需要統一。

4)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是人。有人的地方才有文化。

5)為什麼傳統的中華文化會被現今的中國社會所遺忘呢?
傳統的中華文化只是被香港人遺忘。在國內、台灣、甚至海外華僑都十分重視中國文化。我們遺忘是因為我們有太多不同的文化,或者說我們沒有任何文化。

2007-01-25 03:06:01 補充:
將「蜂擁而上」寫作「蜂『湧』而上」,真的會產生誤會嗎? 如果文章只是給某些人閱讀的話,可能是沒有問題,但如果給予不同的人閱讀,例如台灣人,國內的人,或一些學習了正規語文的外國人,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2007-01-25 03:06:26 補充:
錯別字、文法錯誤、發錯音、懶音,在絕大部份的時候,都不會令受眾誤會文意或影響溝通的效率...我不應同這想法,例如「無與鄰比」是只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比較,但寫成「無語鄰比」的話,就失去了或改變了這個意思。而且錯別字、文法錯誤、發錯音、懶音是我們應該應同的嗎?新一代的語文水平不及舊一代高正因為有些人認為錯別字、文法錯誤、發錯音、懶音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認為只要可以溝通,錯別字、文法錯誤、發錯音、懶音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這樣,網上文字如lg, lp 這些都可以在若干時候成為 正規詞彙?!

2007-01-25 03:07:06 補充:
「非堅持正宗及原意不可」,節目本報沒有這個含意,因為在講解「打邊爐」的原詞時,講者最後也說現代已經用了「爐」代表原來的字,那有「非堅持正宗及原意不可」呢?!本人也不否認節目中有一些例子是在現今社會不太受用,但知多一點認識多一點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化也不甚麼壞事。本人也認為人會進步,世界也會進步,語言文會也會隨之而進步,但不代表我們不用知道它們的「根本」在那裡,如果這樣的話,那是不是電腦普及了,打字普及了,我們就不用拿紙筆來書寫?!

2007-01-25 03:07:30 補充:
在一輪的討論後,從命題者的舉例和文字間,令人覺得命題者對該節目或節目籌辦者有一些偏見。題目本身是一個很好的討論課題,但如果不是中肯的討論,那便失去意義。
參考: 腦袋


收錄日期: 2021-04-26 19:2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3000051KK003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