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還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2007-01-23 7:31 am
我知道楊修既名言係: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但現在常常聽人說,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是否出處不同?

定還是搞錯了?

回答 (10)

2007-01-23 9:33 am
✔ 最佳答案
事實上,兩者皆通,只是出處不同而已……

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修曰:「……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可到以下網頁,參閱《三國演義》的網上版:
http://www.angelibrary.com/oldies/sango/072.html

據《三國志》
九州春秋曰: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脩便自嚴裝,人驚問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三國志》所提及的主簿楊脩,是否即是我們所認識的楊修,請恕在下實無暇深究,亦與此提問無關。
可到以下網頁,參閱《三國志》的網上版:
http://www.chinapage.com/big5/history/3w1.htm

若論及兩者間語氣及意境上的分別,我亦認同「棄之有味」比「棄之可惜」,更能言簡意賅地突出其「可惜」是在於「『有味』而『無肉』」。

可知道,《三國演義》是中國演義小說中的「經典」;當中的意境、用字用詞及藝術成份,當然會比起著重「實史」及言簡意賅的《三國志》精彩吧。

2007-01-23 01:38:58 補充:
題外話--文字、語言的真正意義文字、語言,只是幫助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其核心價值在於互相溝通和理解。錯別字、文法錯誤或引錯經典,在絕大部份的時候,都不會令受眾誤會文意或影響溝通的效率;反而,如果受眾過份執著或拘泥於正宗的文法或用字,便會忽略了文章或對話的內容。好像有些持才放曠的所謂專家學者,在看文章時,會抽絲剝繭地搜尋文章內的錯處,多於發挖當中的真知卓見。錯別字或文法上的錯漏,實際上,無損溝通和理解的效率。反之,語言文字的「潔癖」──矯枉過正,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著更深層次的破壞。

2007-01-23 01:39:14 補充:
畢竟,語言及文字是「約定俗成」的溝通工具,其存在的核心價值,不正是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和理解嗎?可知道過猶不及,凡事都要以務實為重,適可而止。

2007-01-23 10:55:23 補充:
首先, 多謝你送我的一個「醒」字, 雖只一字, 卻有如清泉甘露一樣. 讓我知道自己也有一個半個知音人.

2007-01-23 10:55:48 補充:
有關:話 language 係 focus on linguistic competence, not performance. Focus一定, 當真可圈可點...一般人用Language的目的是溝通, 所以, Focus on linguistic competence.

2007-01-23 11:00:01 補充:
然而, 有些文人, 如出現在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中的所謂學者們, 就需要如電影中特技人、馬戲團中雜技人之類的文人, 要透過仿傚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 噴盡肚內的墨水, 拋盡胸中的經典, 才能糊得到口. 對這些人而言, Language MUST focus on performance...唉...我想, 魯迅先生如看到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 一定學孔夫子一樣「喟然而嘆。」魯迅之嘆,蓋嘆《「正」》也。

2007-01-23 11:05:42 補充:
更正:首先, 多謝你送我的一個「醒」字, 雖只一字, 卻有如清泉甘露一樣. 讓我知道自己也有一個半個知音人.應改為:首先, 多謝你送我的一個「醒」字, 雖只一字, 卻有如清泉甘露一樣, 滋潤著我的心靈, 讓我知道, 在此文化沙漠中, 我不是獨單寂莫, 讓我知道, 自己不及時宜的想法, 也有一個半個知音人, 真的能讓我感受到辛棄疾那種「眾裏感他千百度」之喜.

2007-01-23 11:10:32 補充:
本來, 我還以為「近來始覺古人書, 信著全無是處...」你的回覆, 讓我知道, 「近來始覺古人書, 『並不是』信著全無是處...」真的衷心的多謝你.另外, 希望在此再一次邀請你討論我所提出的問題. 謝.

2007-01-24 13:19:20 補充:
電影中特技人、馬戲團中雜技人, 他們需要以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的表演來取悅觀眾, 而如出現在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中的所謂學者們, 他們所提出的行文用字的所謂「知識」, 又有什麼實用的價值呢?
2016-01-19 11:24 pm
若無肉的雞助,連味都沒了,何來可惜呢?就是因為仍然有味,才覺可惜!
2010-07-02 2:53 pm
而家個個都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意思完全錯Q晒!!!雞肋明明係有味,但無肉食... 最慘係最近播既新版三國都講錯
2007-01-23 7:53 am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因為這句指雞肋(雞的心口的分叉骨)無肉但充滿雞味,表示留住無用,掉棄但浪費,進退維谷的意思.....(出自楊修名言)因為他說了這句話,俾曹操以亂軍心之罪斬首示眾....所以這是對的....但現在可將「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說為「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亦無錯
參考: 本人所學
2007-01-23 7:52 am
《世說新語》關於楊修記載有四則,皆收於〈捷悟篇〉。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天,曹操從漢中退兵至斜谷,曹操見碗中有雞肋,隨口曰:「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將軍夏候惇及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楊修由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個暗語推測曹操有意撤兵。曹操怕軍心渙散,以楊修擾亂軍心定罪,在盛怒之下將楊修軍法處斬,後卻厚葬之,慰籍其親屬。但事後曹操果然如楊修所言退兵。一說曹操是因為楊修看穿自己的心而忌才所以殺之,另一說法是當時楊修擁護曹植為繼承人,而曹操想以嫡子曹丕為承繼。曹操擔心兒子們將來會內閧遂將曹植身邊的謀士借機殺害。
你把雞肋的肉和味攪亂; 常人說的應該是跟楊修口水尾.
2007-01-23 7:47 am
雞肋事件:曹操只說夜間的口號是「雞肋」,楊修卻「運用」他的智慧,想出「雞肋」的真正意義,還叫士兵們收拾行李,準備班師,最後當然招致殺身之禍。
1 曹操為甚麼以「雞肋」作為夜間軍營內的暗號?「雞肋」這個暗號和曹軍當時的處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楊修由「雞肋」這個暗號作了甚麼推測?

(1) 當曹操正為是否撤兵的問題而困擾時,軍中的膳食官送上雞湯,他見湯中有雞肋,於是便以「雞肋」作為夜間軍營內的暗號。

(2)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正如曹軍的處境那樣尷尬,進兵則遭蜀將馬超拒守,退兵則恐被蜀兵恥笑,留在那裏沒有多大意思。

(3) 楊修由「雞肋」這個暗號推測曹操有意撤兵。




操屯兵日久,郤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郤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正沈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枇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行臨時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撓寨私行。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轅門外。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而笑,心惡之。
  操〔乛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牀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欺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邊修談論,終夜不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砍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蔍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一日令各出鄴城門,郤密使人吩咐門使,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計於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2007-01-23 7:46 am
跟據羅貫中「楊修之死」一文中:
「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係形容「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o既矛盾心情。

但再經流傳後民間理解當中「棄之可惜」率之意,經歷久遠日子後而誤傳開去。

故並不是出處不同,只係誤處後o既結果~
2007-01-23 7:38 am
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因為如果肉冇左既話,就會令冇野食既人,覺得可惜......但係如果有錢買野食既人,我覺得果個人,唔死冇用啦!!
參考: ME
2007-01-23 7:35 am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才是三國演義中的正確版本。

2007-01-22 23:37:04 補充: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只是後來的人改動之後的一個更易讓人明白意思的版本。
2007-01-23 7:35 am
it's the sa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4: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2000051KK052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