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射鵰英雄傳>讀後感
一●相關書訊:此為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篇,也是三部曲的開始。縱觀中國歷史,大概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我們的民族先是統一強盛,後來慢慢腐化,組織力量衰退。此時如果出現一些改革,那麼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麼外族敵人就會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民族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以上所講的我們民族七次大的危機,又都是七次大的轉機。歷史上常常是外族人來了之後,我們華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們華夏民族就壯大起來,統一起來。之後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來了,我們民族再融合,又壯大,如此循環往復。其它國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麼打贏,要是打不贏,這個國家或民族就會垮臺。我們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況也很多,但卻很難被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有一股韌力,一股很頑強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們又很開放,在文化上同它們融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大家變成一個民族,我們的民族從此又壯大起來。
圖片參考:
http://images.google.com.hk/images?q=tbn:WN6QFFvEDOic5M:http://www.douban.com/lpic/s1399091.jpg
二●內容摘錄:郭靖道:「這西毒如此奸猾,那是非跟他算帳不可的。但你和馬道長、丘道長他們一起去,聲勢不是大得多?」周伯信道:「唉,也只怪我好勝心盛,以致受了愚弄一直不知道,當時只要和馬鈺他們商量一下,總有人瞧出這件事裡中間的破綻來。過了幾年,江湖上忽然有人傳言,說桃花島門下黑風雙煞得了《九陰真經》,練就了幾種經中所載的精妙武功,到處為非作歹。起初我還不相信,但這事越傳越盛。又過一年,丘處機忽然到我家來,說他訪得實在,《九陰真經》的下卷確是給桃花島的門人得去了。我聽了很是生氣,說道:『黃藥師不夠朋友!』丘處機問我:『師叔,怎說黃藥師不夠朋友?』我道:『他去跟西毒索書,事先不對我說,要了書之後,就算不還我,也該向我知會一聲。』」郭靖道:「黃島主把經書奪來之後,或許本是想還給你的,哪知被他不肖的徒兒偷去了,我瞧他對這件事惱怒得很,連四個無辜的弟子都被他打斷腿骨,逐出師門。」
三●我的觀點:倪匡以九品中正方式評價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有些我非常贊成,有些無可無不 可,也有些完全不能同意。這是很正常的。假如一致鼓掌通過,並不表示倪匡看得準,反而表示他缺少獨 得之見。正是要評價不同,各如其人,那才不枉了金庸塑造人物的一番心血。譬如 常有人為紅樓夢中的女性爭執,主要是對寶釵和黛玉的品評,或擁釵或擁黛,老友 甚至為之揮拳。如果人人都接受戲曲片一面倒揚黛抑釵的觀點,曹雪芹魂而有知豈 不更為寂寞? 非常贊成的不必談,無可無不可的也不必談,不能同意的才值得談一談。個人 一直認為郭靖與黃蓉都是絕代之人,在金庸小說人物中空前絕後。郭靖之所以絕代, 並非僅為他大仁大義與愛國愛民。大仁大義與愛國愛民的人在歷史中了不起,在文 學藝術中未必一定動人,更未必絕代。郭靖之絕在一個「真」字,怎麼想就怎麼說 怎麼做,在俗人眼中為幼稚甚至愚蠢,身受其「真」者方能體會他其實是大智若愚。 故此巧如黃蓉、靈如楊過、逸如洪七公、強如成吉思汗都要向他寫個服字。 黃蓉之所以絕代,同樣在一個「真」字,不過她是巧而真,看來就處處用心機, 處處佔人上風。這樣的女子並非不可為妻,而是只有像郭靖那樣的人才可以娶之為 妻,以大拙對大巧,拙而真就壓倒了巧而真。 如果金庸不寫「神雕」,黃蓉的形象不致遭受破壞,正因為「神雕」必須以楊 過為主,黃蓉就注定遭殃。楊過和黃蓉是一類人物,以巧而真對巧而真,然而賓主 之分已定,黃蓉只好成為楊過的綠葉。但郭靖在「神鵬」中的聲光仍然不遜楊過, 那是性格使然,拙而真終究是巧而真的頂頭上司。在中國文化中人生的困境會如何轉化與突破呢?我總想到郭靖與裘千仞,而關鍵的 一幕便發生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他們初上華山時,郭靖正陷於生命的迷思中,心灰意冷 如槁木死灰般。反之壞蛋的裘千仞卻是野心勃勃要奪那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然而洪七 公的出現與一席話卻成了他們生命的轉折點。我認為他們人生的改變正反應出中國文化 中兩種面對人生困境的方法,試分述如下。 就郭靖而言,他的人生困境在於是非價值觀被混淆,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來響應他的 生活(境遇)。引爆點在於他一生學武然而最親的人死於非命卻無能為力,武功雖高卻 似乎沒帶給誰幸福,重義守信卻也沒使誰好過了。換句話他質疑他人生的目地何在(以 前好像復父仇,師仇是最重要),也懷疑他所曾接受的道德教導而價質判斷近乎崩潰 (因為事實和理想似乎是脫離且是非沒明顯界線的)。但七公卻使他從迷思中破繭而出。 與其說是七公的一番話的影響不如說是七公成了一種「典範」。這樣的典範不僅強烈揭 示出「意義的所在」更暗示出那種可能性。基本上這是和儒家的傳承相符合的。儒家背 景處在禮壞樂崩的亂世,孔子嘗試在其中重新建立社會人心的價值體系。故孔子總說他 祖述古聖王堯舜禹湯之道,他要將聖王的典範重新建立起來賦與意義。因為解當日的社 會崩離的情況在將古人的道德制度重新恢復。並且儒家還相信這樣一套體系(儒學), 人人都可能在其中自我成全而為君子。洪七公則包含了這樣的元素,他將郭靖不能肯定 的「價值」(武功)以實踐的經驗(他一生殺了 231人盡皆大惡該死之徒可謂替天行道) 顯示出其意義(武功是工具為的是行善)並展現了實現的可能性。而如金庸說的七公之 言其實道理不難,然而丘處機能說卻勸郭靖而不得,非得七公以其朝然若日的「身教」 方足敲醒郭靖的迷思重尋人生的意義。
四●討論議題:金庸迷很多,那是否對金庸筆下人物的內心交錯的感覺產生很多疑問呢?請各位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