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戰爭,必有戰場。辯論既是舌戰,自然亦有其戰場。辯題之於辯論,便有如戰場之於戰爭。辯題為辯論雙方定下爭辯的最大可能範圍,就好像戰場是兩軍劃地交戰的地理範圍一樣。
對戰場的客觀理解,是部署軍力和制定作戰策略的前提條件。兩軍相爭於戰場之上,他們對戰場環境的認識與利用,更對戰果具決定性的影響。根據相同道理,辯論員在準備辯論之時,剖析辯題以決定它如何能為我方所用,為我方提供最有利的客觀環境,也是至為重要的。因此,我們為辯論進行準備工作時,首要的任務便是分析辯題;而要做好辯題分析,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熟悉背景
很多時候,辯題並非憑空想像出來的。辯論員對辯題背景的理解,不但有助自己對該問題作出全面的考慮,更能避免使辯論脫離現實,淪為象牙塔中的口舌之爭。我建議各位辯論員在為辯題下定義前,先看看相關的新聞及文獻。這樣做的目的並非為採納新聞及文獻中的論點,而是希望從過程中增加自己對該事件或議題的客觀認識。
2.釐清文意
文字是人類用作溝通的「密碼」。雖然我們學習運用相同的一套「密碼」,但是在「解碼」的時候,各人也可有不同的闡述。在面對同一辯題時,辯論雙方也可以對辯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辯論員必須把辯題化整為零,對辯題的文意詳加思慮,以期了解辯題中每一個字/詞的可能含意。這個步驟不但能為己方在下定義前做好準備,更有助預料對方的可能策略。
3.確定要求
每條辯題都賦與正反雙方不同的責任,但辯題的句式則不離以下幾種常見的選擇:
a.「XXX(地方/機構)應推行/實施XXX(政策/方案)」
例:港府應成立基金支援環保工業
b.「XXX(政策/方案)利多於弊/弊多於利」
例:削減基建開支弊多於利
c.「XXX(事件/政策)應XXX(建議)」
例:複製人類應予立法禁止
d.「XXX(事件/政策)XXX(形容詞)」
例:大學合併不切實際
辯論員於處理辯題時,須確定辯題對其站方的要求,釐清辯題中的邏輯關係,方能証立或推翻辯題。
4.明白理論
辯論員如希望進行較高水平的辯論,應對辯題具備更深層的理解。其實一些好的辯題,除了表面的含意外,更會牽涉其他更重要的原則或理念。在辯論這類題目時,爭論往往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層次。例如一位合格的辯論員在支持大學合併時,總不能對「大學理念」、「政府對教育的責任」、「公共行政/財政」、「干預學術」等概念絕口不提。所以,辯論員分析辯題時,切記要拓闊自己的眼光,盡量涉獵所有與辯題相關的理論。
5.鎖定爭拗點
所謂爭拗點,是指辯論中最重要的分歧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得之則勝,失之則敗。只要能在爭拗點上取得評判的支持,即大勝可期。根據我辯論的經驗,爭拗點往往就在辯題中一個字詞的定義之上。理由是辯論雙方在大是大非的原則上不容易有嚴重分歧,所以爭拗往往源自對辯題的不同理解。例如辯論「公務員鐵飯碗應予保留」,正反雙方皆必然認同政府須有效運用資源,因此爭拗點在於「鐵飯碗」一詞的定義之上。當年擔任正方的中文大學,便憑著說服評判現行的「鐵飯碗」制度經已具備反方所要求的賞懲機制,而以五比零大勝對手。辯論員必須懂得分輕重,鎖定爭拗點,方能有的放矢。
6.訂出衡量標準
衡量標準是指用以決定辯題應否成立的準則,其作用有如量度工具,協助我們判斷事物。缺乏衡量標準,或對衡量標準欠缺共識,會令辯論陷於混戰。因此辯論員應詳細思索與辯題相應的衡量標準,免得錯用間尺來量體重。例如決定應否削減基建開支,一個合理的衡量標準便是對社會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
本文目的在於令各位明白析題的重要性,以及和各位分享一些處理辯題時須注意的地方。分析辯題是辯論的開始,就好像商界的市場調查、戰場的情報搜集,均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好的開始只是成功的一半。析題是取勝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卻絕非取勝的充分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辯海無涯,「思途遙,辯道遠」正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