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些街道的資料(有關歷史和介紹為首選)quick!!!!!快!!!!!!

2007-01-22 1:12 am
一些街道的資料

資料要長達0.5分鐘的時間作演講



quick!!!!!快!!!!!!!!!!!

回答 (3)

2007-01-22 1:24 am
✔ 最佳答案
-通菜街-

1924年,位於旺角的芒角村拓展道路。由於這條道路的位置,本來的種植通菜的田地,所以就被命名為通菜街。

-西洋菜街-

昔日住在「望角村」(即今日之旺角)的居民以種花、種菜為生,並以種植西洋菜和通菜聞名,所以旺角有著名的「西洋菜街」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61200722

參考資料2: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52100989
2007-01-22 1:28 am
自己執重點,講晒唔止五分鐘.
廣東道是一條橫跨九龍尖少咀、油麻地、旺角和深水埗四區的道路,起點在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口,向北伸展玉深水埗荔枝角道.但到了油麻地佐敦道處被佐治五公園阻隔.查這一段廣東道本來是直通的,因七十年代開闢渡船街時,把尖沙咀至油麻地的一段廣東道和渡船街相椄,將原本連椄油麻地廣東道的一小段擴建為佐治五世公園的兒童遊樂場,於是油麻地一段廣東道,便由佐敦道作起點.
最先開發的一段廣東道,是尖沙咀區位於九龍倉的一段.該段道路開發時是一八七零年麥當奴道爵士(Sir Richard MacDonnell)擔任第六任港督.麥當奴爵士為對付海盜,加強本港水警的實力,設水警總部於廣東道側的小山上.因此最初的廣東道用麥當奴爵士命名,名麥當奴道.
到一九零九年,當局因九龍已飛躍發展,重新規劃九龍各區的街道,才將麥當奴道改為廣東道.原來當時港島半山區已開闢一條新路,用麥當奴爵士命名.這就是今日的麥當奴道.
在一九零九年以前的街道名冊上,並沒有廣東道的名稱,只有麥當奴道.一張十九世紀的明信片背面上發行的地址,是九龍麥當奴道七號義和盛(PublishedbyYee Wo Shing,7Macdonnell Road, Kowloon)可以作證.
廣東道的英文路名使用Conton一詞,這個字本來是指廣州而不是廣東的.大抵當年譯員以為廣州是廣東省會,把這條原以廣州命名的街道譯為廣東道,於是就與其他同時期命名的該區街路名不一致了.因為在一九零九年重新規劃尖沙咀區的道路名稱時,將與香港有貿易關係的城市命名若干街道.區內的漢口道、河內道和海防道都是用與香港有貿易的城市命名,故麥當奴道改為改為廣州(Canton)道,都被譯成廣東道.

彌敦道是九龍半島自南至北的一條跨三個地區的街道,其南端的起點與尖沙咀的梳士巴利道連接,跨越油麻地地區、旺角和深水埗區,末端與大埔道連淁.它與大埔道的交淁點在界限街.
彌敦道是九龍半島最早築成的康莊大道,由一八六零年夏天開始由英軍工兵修築.原來在《北京條約》還未訂立時,九龍半島已獲當時兩廣總督勞榮光以租賃方式,將九龍半島以每年五百元租給香港政府.因此英軍工兵便開紿在半島上修築這條路,直到界限街.
當初這條康莊大道名為羅便臣道,因為一八六一年一月十九日下午三時,當時港督羅便臣爵士代表香港政府接管九龍半島,是以當初的彌敦道是用羅便臣道命名的.
到了一九零四年,彌敦爵士(Sir Matthew Nathan)就任香港第十三任港督時,九龍半島迅速發展,九龍鐵路英段的工程更積極進行.彌敦爵士並在九龍半島東西兩邊進行填海計劃.他又鼓勵歐西人士移民尖沙咀區,並特別劃出若干地段作為西人住宅區.因此,便將原名羅便臣道的康莊大道易名為彌敦道.
將這條路重新命名為彌敦道的另一個原因,是港島方面已有一條羅便臣道,為免重複,同時又為了紀念彌敦爵士任內開發九龍半島的功積,是以將該街易名.

保安道從前中文路名為寶安道,是用寶安縣名命名,因為新九龍和新界地區以及香港島,從前都屬於新安縣地區.辛亥革命後,中國政府將新安縣易名為寶安縣.因此在開闢這條道路時,用寶安縣的寶安命名這條道路,英文路名亦譯為Po On Road. 一九六七年之後,當局認為保護市民安居樂業極為重要,因此將中文牌上的「寶」字,改為「保」字而成保安道,但英文沒有改變,依然用Po On Road.

正街位於西營盤區,是一條由南到北的街道,亦即從南向北傾斜的道路,南面最高點自般咸道起,向下伸展到干諾道西止.
西營盤區是本港早期華人聚居的區域,正街是華人住宅和商店在西營盤區聚集的中心,因此在早期的道路規劃時,用Centre命名該街道,稱為中心街,意即表示該街是華人社區的中心.
1984年及以前的街道名冊上,正街的中文名稱為「中街」,但是該區的華人,不喜歡這個「中」字,一直習慣稱它為正街,是以後來也將「中街」的中文路名,改為正街.
我們如果到西營盤區作實地考察,立即發現正街實際上是早期華人住人住它區的中心點.由皇后大道西沿正街向上考察,第一條橫街是第一街,第二條橫街是第二街,第三條橫街是第三街,正街是位於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的中心點,是名副其實的中心街.
第一街、第二街和第三街的命名,也是和正街有關,正街是一條中心街,向山上伸展,以正街為中心的第一條橫街便命名為第一街,第二條橫街亦命名為第二街,第三條橫街命名為第三街.正街因而也在第一街、第二街和第三街的中心,也是位於這三條街的正中點,稱之為正街亦很洽當.

水坑口街最初名命波些臣街,按照1894年的街道名冊上的街名,中文確是寫「波些臣街」的,這是將英文街名音譯而成,因英文街名是寫上Possesion Street的.
「波些臣」意譯為佔領,意即「佔領街」.當1841年1月25日,義律根據和琦善所訂的《穿鼻條約》命令海軍軍官卑路乍率領英軍乘艦隊登陸香港作先遣部隊,英國海軍測量人員早已測定香港西面有一突出的高地,平坦而臨海,可作初期紮營地方,這塊高地位於一條流出海港的大水坑附近.卑路乍將軍率英軍登陸,即由工兵開路通往這座高地,並紮營於其中一塊高地,就是今日位於水坑口街西面的大笪地.先遣部隊為正式佔領香港安排一切.
1月26日,英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J.G.Bremer)乘座駕艦高爾合Calliope號來港,正式舉行升旗儀式.英艦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
由於這條路是英軍佔領香港時開闢的道路,後來英軍的軍營從大笪地遷往中區,這一帶建築民房,闢成街道,故英文寫作「佔領街」中文則譯為「波些臣街」
由於這條街旁邊有一條水坑流出大海,華人初期到這條水坑出口的地方取水,因此華人不稱這條街為「波些臣街」而稱為「水坑口街」. 
水坑口街的中文路名是在該街的妓院遷往石塘咀之後,拆去妓院改建民居時,才將「披些街」的中文名稱改正為「水坑口街」的,但英文的名稱依然沿用佔領街Possession Street

蘇杭街的英艾街道名稱和中文名稱完全不同.Jerovis怎樣也無法和「蘇杭」拉上關係.但老一軰香港居民都知道「蘇杭街」三字是近年才印在路牌上的.從前該街道的中文名叫「乍畏街」.
乍畏街是Jervois的音譯.乍畏是一位英國將軍,他是第三位港督佐治‧文咸任內的英軍司令.1852年夏天,港督佐治‧文咸返英,由乍畏將軍出任署理港督.
1851年11月28日中區大火,事後將火場廢物推到沿皇后大道的海邊填海得地,今日文咸東街一帶的地段,就是當年填海得來的.換句話說,蘇杭街一帶的地段,亦是填海得來.
由於港督佐治‧文咸不久返英,乍畏將軍護理港督,是以當年實際處理填海計劃的是乍畏將軍.因此當填海完成時,當局即規劃一條街道用乍畏將軍的名字命名,用以紀念他對填海規劃的功勞.故蘇杭街的英文路寫作Jervios Street,即乍畏街.
由於上一世紀60年代,乍畏街的舖戶由經營蘇州絲綢和杭州布匹的商人購置或租用,街上的店舖大部分是出售蘇州和杭州貨物的,亦有批發蘇州絲綢和絲線,杭州棉布和夏布的,因此當時華人便把乍畏街街稱作「蘇杭街」.
現時的乍畏街內的商店雖然不全是出售蘇杭紡織品,但仍有很多綢緞和布舖,布匹行業的會所仍在該街上,為該街留下蘇杭街的歷史痕跡.
將乍畏街的中文名稱改為蘇杭,是80年代初.目前仍有些舊建築物的門牌仍寫上乍畏街若干號的,這也是現存的歷史物證.



圖片參考:http://www.slfc.jp/mat/dot/dot04/052.gif
2007-01-22 1:24 am
現在的香港,一日千里,每日都有新鮮的事物.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前人為我們努力創下的路,
我們要學會回顧,再努力向前.
由香港的街道名稱,你可以看到香港有趣的舊事舊聞。

香港+九世紀後期,香港成為中國主要轉口港的地位已確立,為滿足發展需要,政府進行大規模填海,並鼓勵商人投資發展樓宇,所以地產發展商有權命名街道,所以這個時期,很多街道,除了用當時在任的總督、輔政司及工務局首長的姓名外,很多都以產商和社會領袖而命名。

新的街道,往往採用發展前的業務為名。有關農牧業的有西洋菜街、農圃道、花園街和鴨寮街。有關小工業的有綄沙街、布房街、打磚坪路、炮仗街和豉油街。有關商行及貨倉的有油街、琴行街和書局街。

街道的形狀, 所在位置或其他特點,很多時被用作街道名稱。前者如三角街,馬蹄街,和弓弦巷。後者如交加里,述德街和聯合道。

華人傳統習俗,每每期望生活和事業皆順遂。這些願望,亦反映在街道名稱。港島發展初期,華人聚居的西環和太平山區的街道,都依照這個習俗,以平安和吉祥為主。例如:安寧里(身心安寧) 、百子里(百子千孫) 高陞街(步步高升) 、興隆街(生意興隆) 及三多街(多福、多壽、多男子) 。


特別街道名稱
http://www.geocities.com/evavivien/new_page_9.htm

2007-01-21 17:27:21 補充:
以早年的英商巨賈命名的: 「怡和街」Yee Wo Street,「渣甸坊」 Jardine's Crescent,「渣甸街」Jardin's Bazaar,「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波斯富街」 Percival Street,「伊榮街 」Irving Street,「景隆街」 Cannon Street,「百德新街」Paterson Street,「糖街」Sugar Street,「東角道」East Point Road。http://www.epochtimes.com/b5/4/9/3/n649758.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3: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1000051KK032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