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語譯!

2007-01-22 12:00 am
求<<孔子語錄十則>>語譯!

回答 (3)

2007-01-22 12:09 am
✔ 最佳答案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裏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裏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裏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諡號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諡號。”這裏借回答子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裏,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子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裏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歎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這一段講躬身實踐的重要性。
2007-01-22 12:06 am
<<孔子語錄十則>>






译 文
原 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2007-01-22 12:05 am
《論仁》總括本篇七則語錄,孔子對「仁」的涵義論點有:

1. 「仁」是衡量君子的標準,只有君子才能安貧樂道。

2. 「仁」是發自內心的,不隨環境改變。

3. 「克己復禮」為仁的總綱,即抑制私慾,依循禮制。

4. 「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是為仁的綱目,一切舉止,均合乎禮。

5. 「仁者」心無憂慮,胸懷寬達。

6. 「仁者」待人處事恭敬盡責,能捨己為群。



《論君子》總括本篇十則語錄,孔子論述一個君子所應具備的態度和修養有:

1. 君子要儀容端莊,舉止穩重,有過則改,方足為人之表範。

2. 君子以忠、信、仁、義為原則。

3. 君子要言行一致,重視實踐。

4. 君子心境寬祥,心地光明。

5. 君子待人,成人之美。

6. 君子為學勤恆,在求本身進德,不誇炫其功。

7. 君子凡事嚴格要求自己,不苛責別人。



試就《論仁》一篇內容,說明下列四項「仁」的涵義:

1. 克己復禮 ─ 這是為仁的「總綱」。孔子認為要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回復合禮的境地,而其「細目」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切舉止均合乎禮,便達到仁德之境。

2. 處事忠敬 ─ 孔子回答樊遲問仁,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即閒居沒有事情做時,要用嚴謹的態度面對生活,做事嚴肅認真,待人誠實。

3. 捨己為群 ─ 孔子認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節操,寧可為了維護仁道而獻出自己生命,絕不苟且偷生,使仁道受損害。

4. 胸懷寬達 ─ 孔子說:「仁者不憂」。仁者樂天知命,悲天憫人,大公無私,不重得失,經常反省自己發覺沒有甚麼過錯,所以胸懷寬達,無私慮私憂。



四、 試綜合《論仁》各則內容,說明「仁者」在下列四方面的應有表現:

1. 修養自己: A. 居處恭 平日起居恭謹莊重,做事嚴謹認真。

B. 克己復禮 克制自己私慾,凡事依禮而行;不合禮的不看,不聽,不說,不做。

C. 不憂 反省自己,問心無愧,可以做到不憂。

D. 安仁 實行仁德就心安。

2. 對待別人: A. 與人忠 對人誠實,尊重。

B. 能好人,能惡人 能公正地喜歡好人,憎惡壞人,不會因私心而好惡某人。

3. 處理事情: 執事敬 ─ 常抱嚴肅認真態度處理事情。

4. 環境改變: 仁者的表現不會隨環境而改變,無論生活貧賤,倉猝匆忙或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不會違背仁德,甚至到了生死關頭,也只會犧牲自己來成全仁德。



五、 試據《論仁》一文內容,比較「仁者」與「不仁者」有何不同?

答: 孔子認為,「仁者」具有高度的道德修養,人格完美,對人處事的態度合乎禮法。「不仁者」則沒有道德修養,缺乏堅貞操守,言行態度流於奸詐虛偽,甚至損人利己。他對於二者的界限作如下劃分:

A. 精神表現 ─ 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不會為了求取生存而損害仁德,只會犧牲一己之生命以成全仁德。反過來說,不仁者則顧全私利,會貪生怕死,甚或損人利己。

B. 對人態度 ─ 孔子說:「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懂得愛人和恨人,能分辨是非曲直,親賢去惡。反過來說,不仁者則是好壞不分,是非顛倒。

C. 人格操守 ─ 孔子認為仁者具有堅貞不屈的意志,安貧樂道的精神,他說:「仁者安仁。」又說:「仁者不憂。」反過來說,不仁者因道德修養不同,易受物質引誘,不能安於貧賤,亦不能長享快樂。所謂「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六、 試就《論君子》一章內容,略述「君子」之人格形態。

答: 「君子」本為我國古代貴族的通稱,《論語》中的「君子」,多指有仁德的人。君子之修養, 乃包括言行、風貌、對人處世之態度,以及治學做事的方法。綜合《論君子》一章內容,「君子」之人格形態輪廓如下:

1. 言行一致 ─ 平時謹慎言語,必須做到言行一致,始能成為君子。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又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2. 儀容端莊 ─ 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因為儀容端莊,舉止穩重,方足為人之表範。

3. 心境寬祥 ─ 君子心境安泰,不做壞事,所謂「君子不憂不懼。」又說:「君子坦蕩蕩。」心地光明,內省不疚,自然無懼於中。

4. 進德修身 ─ 君子明曉大義,不計較利益。君子修養自己,「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做人以義為根本,依據禮來行事,凡事必憑正道去做,連處於富貴和去除貧賤都「以其道得之」,一生「無終食之閒違仁」,就是匆忙極了,以至流離失所的時候,也是如此地忠於行仁。

5. 待人處事 ─ 君子是個辦事認真的人,他先「求諸己」,嚴格地要求自己,而且「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只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辦不好事情,而絕不愛誇誇其談,不切實際。可知君子之學,在求本身進德,不是誇炫自己以取悅他人。

這是因為他具有「恥其言而過其行」的品性,所以做事踏實,寧願「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把事辦好才說。君子「主忠信」,處事以忠、信為主,同時要慎交朋友,以免影響自己道德進益,所謂「無友不如己者。」孔子又說:「過則勿憚改」,有錯不怕改過,這樣才有進步。君子能「成人之美」,能嘉許別人、幫助別人完成所做的好事;並勸誡朋友,阻止朋友做壞事。

2007-01-21 16:06:24 補充:
http://ihouse.hkedcity.net/~sp1400/curriculum/department/chin/chnlng/Syllabus/Hkcee/Chapter/506.htm入這個網址,有你要ge野,好詳細!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26: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1000051KK027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