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負責提供例子啦::
1. 十大嚴重社會問題排名
news.sina.com.hk/cgi-bin/news/show_news.cgi?ct=china&...&id=2298850
2. 忽略基層工人的學習需要
最近教育統籌局建議設立統一的資歷架構,便使勞工團體擔心將會刺激消費者對資歷的需求,使文憑主義泛濫,為某些教育集團提供商機,但上述有學習需要、但經濟位置最脆弱的一群低學歷居民,會再次成為遭資歷市場排拒的對象。就算只從較狹隘的經濟發展著眼去界定人的「素質」,政策重點理應為基層市民提供適當條件,使其享有提升自主性、知識和通用能力的教育機會,例如要求各持續教育機構調低收生的學歷要求、立法規範最高工時、設立僱員學習假期制度、及在持續教育上承諾更大的投資。這對提昇基層人士的職志發展和生活質素、促進新舊移民的融和都有很大的幫助。
3. 新移民家庭與外傭成最大受害者
但卻對已被入境政策弄得支離破碎的跨境低下階層家庭再添關卡,一方面列出只有一成半新來港人士領取綜援,另一方面卻又嚴苛地收緊領取綜援和享用公共醫療服務的資格,使在港住滿七年者才可以申請。這措施背後假設所有「新移民」都是「外來者/依賴者」,瓜分了「香港人」的社會福利,造成社會的負累。但筆者過往對新來港婦女的研究發現,她們大都是為香港的「神話」胼手胝足的低下階層男性的配偶,而且正為香港的發展付出她們的廉價勞動﹝例如丈夫失業、自己受僱於低薪清潔工作﹞,並且為養育子女─香港的未來「人力資源」─無聲地擔負著巨量的照顧工作。
4. 人口縮減老化
從文本分析看來,報告書的立論自相矛盾,指本港「人口老化」,社會保障和醫護服務支出大增,使撥給「生產力較高的年輕成員」的社會資源減少,造成本港的競爭力下降云云;但卻對新移民有助緩和「工作人口縮減」輕描淡寫,有煸動跨代矛盾之嫌。把「老人」視為「依賴者」,忽略現實上年長者在市場、社區、家庭的多重角色,及造成勞工階層在退休後「必須依賴」綜援、而醫療支出又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些成因包括較其他階層欠缺退休保障、易受到職業傷病的威脅、醫療模式與醫療通脹的關係等。
5. 「人口老化」
整份報告書就本港的「人口問題嚴重」的主要立論,建基於「人口老化對經濟有不良影響」這個被認為「眾所周知」的調子上,指本港出生率下降、長者人口激增、「撫養比率」上升、社會保障、醫護服務支出大增,成為社會之沉重負擔,使撥給「生產力較高的年輕成員」的社會資源減少、本港的競爭力下降云云,總之是多番強調各年齡組別的利益對立。可惜卻又自打咀巴,自認「香港的生育率不把在內地出生的人口計算在內,是本港生育率下降、本地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之一」(p.9),連對相當於香港人口增幅九成的內地新移民緩和「工作人口縮減」的影響都不作推測。整套論述在在投射出一種「老人 = 依賴者」的負面刻板定型,無視現實上年長者在市場、社區、家庭的多重角色,以至造成勞工階層在退休前後「必須依賴」綜援、而醫療支出又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些成因包括較其他階層欠缺退休保障、易受到職業傷病的威脅、醫療模式與醫療通脹的關係等。
6. 狹隘經濟價值 凌駕平等權利
貫穿整份報告書便是這種純從功利主義出發、要把香港居民根據狹隘的經濟價值「分類」和「比較」,以便挑選和優待(排斥)所(不)需要人種的意識形態,甚至連公民身份﹝citizenship﹞都要重新界定。所以,「專才」、「優才」可攜眷到港,連續住滿七年可成為永久性居民;來港炒賣股票或房地產的資本家也享有移民資格。但在列出八成半新來港人士沒有領取綜援的同時,卻對已被入境政策弄得支離破碎的跨境低下階層家庭再添關卡,製造整戶需被分割審批社會福利的嚴苛居港年期規定,完全無視新來港婦女正為香港的發展付出她們的廉價勞動,並且為養育香港未來的「人力資源」無聲地擔負照顧工作。在移住勞工方面,隻字不提取消「兩星期規則」的入境限制,遭僱主剝削或虐待的外傭只能繼續啞忍、生怕遭解僱後十四天便要被遣返回國;反而向全港工資最低卻促進雙薪家庭的外傭變相徵收高達工資一成的稅款,還要冷冷地說「她們不論留港多久都不會享有居留權」
2007-01-25 23:45:48 補充:
另外如果你想對社會學睇社會有些少掌握的話,有一本幾出名o既書叫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 作者係 C. Wright Mills,不妨一讀。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ological_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