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碧螺春?

2007-01-21 8:29 pm
what is 碧螺春?
what is 碧螺春?

回答 (2)

2007-01-21 8:34 pm
✔ 最佳答案
碧螺春


江蘇是貢茶的產地,所謂「貢茶」即專供皇室飲用的茶,這種茶的品質一定是最好的。如唐貢山的陽羨茶即唐代皇宮的御茶。唐人視之為珍品。而太湖洞庭山的碧蘿峰也出產一種茶,叫「碧蘿春」茶。江蘇人稱為「嚇煞人香」,這是江蘇話,表永香到嚇煞人的意思。而這也是碧蘿春茶的原名,據說碧蘿峰當地的土人採茶時將採下的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鮮葉得熱氣之助,發出一種極濃的香氣,因此土人們便稱為「嚇煞人香」。後來滿清皇帝南巡遊太湖,覺得其名甚不雅觀,遂改名為「碧蘿春」,這是碧籮春茶得名的由來。

另一說法如下:

碧籮春或叫碧螺春,是綠茶的一種。喝這種茶的人並不多。原產於江蘇省太湖洞庭山附近,湯色翠綠,而形狀類似螺殼,味道嬌野,泡後香氣清幽,這是它的特徵。

另一則傳說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農民採擷很多這種茶,然後放入懷裏,受到體溫的薰染,茶就散發出一種奇特的香氣,從此以後,大家不再把這種茶放入籠子裏,並且就稱呼它叫「嚇煞人香」。後來,這種茶被獻給康熙皇帝,康熙認為「嚇煞人香」過於鄙俗,便賜名為「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碧螺春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蘇州吳縣東洞庭山。東洞庭山又名東山,是蘇州伸向太湖的一個半島,這裡綠樹成蔭,花香鳥語,一派江南秀麗風光。且土質微酸疏鬆、氣候濕潤,適合茶樹生長。
  
碧螺春茶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茶中珍品,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這樣寫道:「洞庭出名茶,形曲、色玉、香蘭、味甘」,可能說的就是碧螺春。另據史書記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後因康熙皇帝南巡時,不喜「嚇煞人香」之名,即改為「碧螺春」,並列為貢茶。也有人認為碧螺春之名是因此茶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
  
碧螺春茶葉條索纖細、捲曲成螺,邊沿上有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銀白隱翠,泡茶時,杯中如雪片飛舞,香氣濃郁,滋味清雅,茶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關於碧螺春茶的起源,在太湖地區流傳著的一個美麗傳說。據說,太湖邊西洞庭山上有一個叫「碧螺」的美麗姑娘,十分賢惠善良,碧螺有一付亮麗的歌喉。與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東洞庭山上住著一個英俊的青年,叫阿祥,阿祥以打魚為生,精通水性和武藝。碧螺和阿祥互相仰慕,漸漸的愛上了對方。
  
這時,太湖裡出現了一條惡龍,十分殘暴,攪得村民不得安寧,還要霸佔碧螺。阿祥決心除去惡龍以救助碧螺和村民,經過一番惡鬥,終於將惡龍殺死,但是,阿祥也身負重傷,危在旦夕。碧螺為了救治阿祥,踏遍洞庭,尋找靈藥。她發現一株阿祥鮮血滋潤的小茶樹在初春就長出了許多芽苞,碧螺便用心照料這株茶樹,將採下的幾片嫩芽泡在開水裡,再讓阿祥喝下,頓時,一股清香沁入阿祥的心脾,阿祥竟然甦醒了,姑娘喜出望外,將所有茶葉採下,用自己的體溫將嫩茶葉暖干後,泡茶給阿祥喝,漸漸地,阿祥康復了。但是碧螺因為耗盡了元氣,長眠在洞庭山上,原來碧螺的元氣全凝聚在阿祥喝的茶葉上了。從此,這裡的茶樹總是比別的地方的茶樹長得好,泡出的茶味道十分甘醇,為了紀念碧螺姑娘,太湖的人們就將此茶叫做「碧螺春」。
  
美麗的傳說配上甘醇的茶,使得「碧螺春」更加名聲在外,真是應驗了「佳茗似佳人」的說法。
2007-01-21 8:35 pm
碧螺春
江蘇是貢茶的產地,所謂「貢茶」即專供皇室飲用的茶,這種茶的品質一定是最好的。如唐貢山的陽羨茶即唐代皇宮的御茶。唐人視之為珍品。而太湖洞庭山的碧蘿峰也出產一種茶,叫「碧蘿春」茶。江蘇人稱為「嚇煞人香」,這是江蘇話,表永香到嚇煞人的意思。而這也是碧蘿春茶的原名,據說碧蘿峰當地的土人採茶時將採下的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鮮葉得熱氣之助,發出一種極濃的香氣,因此土人們便稱為「嚇煞人香」。後來滿清皇帝南巡遊太湖,覺得其名甚不雅觀,遂改名為「碧蘿春」,這是碧籮春茶得名的由來。
碧籮春或叫碧螺春,是綠茶的一種。喝這種茶的人並不多。原產於江蘇省太湖洞庭山附近,湯色翠綠,而形狀類似螺殼,味道嬌野,泡後香氣清幽,這是它的特徵。

另一則傳說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農民採擷很多這種茶,然後放入懷裏,受到體溫的薰染,茶就散發出一種奇特的香氣,從此以後,大家不再把這種茶放入籠子裏,並且就稱呼它叫「嚇煞人香」。後來,這種茶被獻給康熙皇帝,康熙認為「嚇煞人香」過於鄙俗,便賜名為「碧螺春」。


收錄日期: 2021-04-30 13:03: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1000051KK015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