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介紹隷書嗎?

2007-01-21 5:27 am
可以介紹隷書嗎?

回答 (2)

2007-01-21 5:36 am
✔ 最佳答案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名稱
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隸書的起源——秦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正的發展》)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隸書的繁盛——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隸書的演變——隸變
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承前啟後,對草書和楷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隸書的名詞

古隸 今隸 秦隸 漢隸 佐書 八分 草隸 魏隸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7/LishuHuashanmiao.jpg




參考: 維基
2007-01-21 8:53 am
隸書的起源

隸書又名佐書﹑史書,產生於戰國,盛行於漢代。

晉朝衛恒在《四體書勢》中說: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書。

隸書者,篆之捷也。 這些是說,和小篆相比,隸書是一種比較便捷易寫的書體,由於政務繁雜、需要書寫大量文件,因而就採用隸書書體,由普通小官吏協助書寫。 秦代的隸書和小篆相當接近,因為它通行於秦代,所以被稱為「秦隸」。

秦隸經過演變,逐漸脫離篆意,同時進一步喪失漢字的象形意味,於是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特點:字形扁平,字的構架多有方折棱角,筆畫有粗有細,形成波勢和挑法,所謂一波三折,蠶頭燕尾,使漢字形體出現了質的變化。隸書以下的近代文字,象形性 減弱了,符號性加強了,成為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

隸書是由俗寫的「草篆」演變而來。現在見到的「古隸」,是戰國時代的遺蹟,還保持著篆書的結構架勢,但筆畫不再像篆書那樣盤曲,用筆出現了頓按,是一種簡便的俗寫體。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510/html/c08/images/c08_small_01.gif


「隸書」是否程邈發明?

傳說,秦朝獄吏程邈善寫大篆,因為得罪秦始皇,被囚禁起來,他在監獄裏做了一件事:增損大篆的結構,去掉一些繁複的筆畫,創製了一種書寫簡易的新書體,名為「隸書」。

這個故事在南朝時代已經流傳,代代相傳,程邈就成了隸書的發明人。一種新的書體當然不是突然出現的,更不是一人一時所能創造。如果秦朝真有一位名叫程邈的書法家,他對隸書的貢獻只能有整理的功勞!

「隸書」的定義:


關於隸書的定義,近人吳伯匋先生一篇《從出土秦簡帛書看秦漢早期隸書》的文章中說道:「可以用這個字的本義來作解釋。〈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著』,〈後漢書‧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晉書‧衛恆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

隸書的發展

漢字的形體演變為隸書體,徹底告別了象形,成為符號化的方塊文字。隸書在漢朝才定型,是漢朝的正體字。東漢時期是隸書藝術的鼎盛期,通常所說的「漢隸」,是指東漢的碑刻隸書。

隸書藝術以兩漢成就為最高,漢代隸書遺存至今的有碑刻和簡牘書。漢碑隸書,體勢﹑風格變化多端。其結構有的方正工整,有的疏朗寬博,有的中緊開張。其用筆有方有圓。其風格有的端莊秀麗,有的雍容典雅,有的雄強渾厚,有的樸拙天真。其著名碑刻保留到今天有百餘種之多。簡牘隸書,用筆多直率隨意,不假修飾,有一種自然﹑活潑的意趣。
魏晉以後隸書被楷書所取代,隸書則用於匾額和部分碑石,但隸書書家代不乏人。
唐代著名隸書書家有史惟則﹑韓擇木﹑李隆基﹑徐浩等。唐代隸書注重形式,筆畫圓潤肥重,風格趨向華麗,缺少骨力和意趣。
清代是隸書藝術興盛時期,隸書書家多直接取法漢碑,能突破唐隸的藩籬而新開蹊徑。

著名書家有金農﹑黃易﹑桂馥﹑鄧石如﹑伊秉綬﹑陳鴻壽﹑何紹基﹑吳讓之﹑趙之謙﹑俞樾等。

圖片參考:http://www.gg-art.com/h/h556lehs.jpg
 清.蘇六朋
隸書的特色:
隸書筆畫比篆書豐富,有點、橫、豎、撇、捺五種,各有特定的形態;而篆書筆畫只有短線條與長線條之分。寫隸書,筆畫有向左、向右、向左下、向右下四個方向;寫篆書,運筆可以轉變方向,主要是縱、橫兩個方向。隸書的筆畫形態似乎比篆書複雜,但是一筆只寫一個方向的筆畫,並且形成了「筆順」規則,反而便於書寫,提高了書寫的效率。

標準的隸書,還出現了裝飾筆畫端部的波挑,尤其是橫畫的「蠶頭」和「燕尾」,成了隸書體的顯著標誌。
隸書結構的特點是橫平豎直,橫向筆畫靠得很近,字形方整,像疊起的「崇台重宇」。
隸書的撇筆、捺筆向左右舒展,橫向的筆畫又很顯眼,字勢是橫張的。

隸書打破篆書曲屈圓轉的形體結構,為使平直的筆畫便於書寫,隸書變小篆的縱勢為橫勢,形體寬扁,左右舒展,筆畫講求波磔,橫畫具有蠶頭燕尾的形狀,是一種具有濃重裝飾趣味的字體。

YOKI WONG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5.gif



收錄日期: 2021-04-27 19:40: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0000051KK046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