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Ethernet???

2007-01-21 2:55 am
甚麼是Ethernet??
有咩用途

回答 (1)

2007-01-21 6:49 am
✔ 最佳答案
乙太網




網路協議 編輯


應用層
DNS, FTP, ENRP,HTTP, IMAP, IRC, NNTP, POP3, RTP, SIP, SMTP, SNMP, SSH, Telnet, BitTorrent, DHCP ...

傳輸層
DCCP, SCTP, TCP, UDP, IL, RUDP, ...

網路層
IP(IPv4, IPv6),ICMP,ARP,RARP,IGMP...

數據鏈路層
Ethernet, Wi-Fi, Token Ring, MPLS, PPP ...

物理層
RS-232, EIA-422, RS-449, EIA-485, 10BASE2, 10BASE-T ...
乙太網(Ethernet)是一種電腦區域網組網技術。IEEE制定的IEEE 802.3標準給出了乙太網的技術標準。它規定了包括物理層的連線、電信號和介質訪問層協議的內容。乙太網是當前應用最普遍的區域網技術。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區域網標準,如令牌環網、FDDI和ARCNET。 乙太網的標準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拓撲,但目前的快速乙太網(100BASE-T、1000BASE-T標準)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衝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網路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換機(Switch)來進行網路連接和組織,這樣,乙太網的拓撲結構就成了星型,但在邏輯上,乙太網仍然使用匯流排型拓撲和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 即帶衝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的匯流排爭用技術。
歷史
乙太網技術的最初進展來自於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許多先鋒技術項目中的一個。人們通常認為乙太網發明於1973年,當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給他PARC的老闆寫了一篇有關乙太網潛力的備忘錄。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認為乙太網是之後幾年才出現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發表了一篇名為《乙太網:局域電腦網路的分散式包交換技術》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為了開發個人電腦和區域網離開了施樂,成立了3Com公司。3com對迪吉多, 英特爾, 和施樂進行遊說,希望與他們一起將乙太網標準化、規範化。這個通用的乙太網標準於1980年9月30日出台。當時業界有兩個流行的非公有網路標準令牌環網和ARCNET,在乙太網大潮的衝擊下他們很快萎縮並被取代。而在此過程中,3Com也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經開玩笑說,Jerry Saltzer為3Com的成功作出了貢獻。Saltzer在一篇與他人合著的很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指出,在理論上令牌環網要比乙太網優越。受到此結論的影響,很多電腦廠商或猶豫不決或決定不把乙太網介面做為機器的標準配置,這樣3Com才有機會從銷售乙太網網卡大賺。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另一種說法「乙太網不適合在理論中研究,只適合在實際中應用」。也許只是句玩笑話,但這說明了這樣一個技術觀點:通常情況下,網路中實際的數據流特性與人們在區域網普及之前的估計不同,而正是因為乙太網簡單的結構才使區域網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er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 MAC項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層樓里工作,當時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學畢業論文,在此期間奠定了乙太網技術的理論基礎。

概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e/Network_card.jpg/200px-Network_card.jpg


1990年代的乙太網網卡或叫NIC,乙太網適配器。這張卡可以支持基於同軸電纜的10BASE2 (BNC連接器, 左)和基於雙絞線的10BASE-T(RJ-45, 右)。
乙太網基於網路上無線電系統多個節點發送信息的想法實現,每個節點必須取得電纜或者通道的才能傳送信息,有時也叫作以太。(這個名字來源於19世紀的物理學家假設的電磁輻射媒體-光以太。後來的研究證明光以太不存在。) 每一個節點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也就是製造商分配給網卡的MAC 地址,以保證乙太網上所有系統能互相鑒別。由於乙太網十分普遍,許多製造商把乙太網卡直接集成進電腦主板.
已經發現乙太網通訊具有自相似性的特點,這對於電信通訊工程十分重要的。

乙太網類型

早期乙太網

施樂乙太網 -- 最初的3-Mbit/s乙太網,有兩個版本:版本一和版本二。版本二的幀格式現在還在普遍使用。
10BROAD36 -- 已經過時。一個早期的支持長距離乙太網的標準。它運行在同軸電纜上,使用了一種類似於線纜數據機系統的寬頻調製技術。
1BASE5 -- 也叫做星型區域網,速率是1Mbit/s。在商業上很失敗。雙絞線 的第一次使用就用在這裡。

10Mbps乙太網

10BASE5 (也叫粗纜或黃色電纜) --最早實現10 Mbit/s乙太網。 早期IEEE標準,使用單根50歐姆阻抗RG-8同軸電纜,最大距離500米。接收端通過所謂的「插入式分接頭」插入電纜的內芯和屏蔽層。在電纜終結處使用N型連接器。An AUI cable then connected the transceiver to the Ethernet device. 儘管由於早期的大量布設,到現在還有一些系統在使用,這一標準實際已經丟棄。在電纜兩端需要配置終結器。
10BASE2 (也叫細纜或模擬網路) -- 50歐姆RG-58同軸電纜,200米, 連接所有的電腦,每台電腦使用T適配器連接到帶有BNC連接器的網卡。線路兩頭需要終結器。很長時間一直是10M網主流。
StarLAN -- 第一個雙絞線上實現的乙太網標準10 Mbit/s. 後發展成10BASE-T.
10BASE-T --使用3類雙絞線或者5類雙絞線的4根線 (2對絞線) 100米。乙太網集線器或乙太網交換機 位於中間連接所有節點。
FOIRL -- 光纖中繼器鏈路。光纖乙太網原始版本。
10BASE-F -- 10Mbps乙太網光纖標準通稱,2千米。只有10BASE-FL應用比較廣泛

10BASE-FL -- FOIRL標準一種升級.
10BASE-FB -- 用於連接多個Hub或者交換機的骨幹網技術,已廢棄
10BASE-FP -- 無中繼被動星型網, 從未得到應用

快速乙太網(100Mbps)

100BASE-T -- 下面三個100 Mbit/s 雙絞線標準通稱,最遠100米。

100BASE-TX -- 類似於星型結構的10BASE-T.,使用2對電纜,但是需要5類電纜以達到100Mbit/s.
100BASE-T4 -- 使用3類電纜使用所有4對線,由於5類線普及已經廢棄,半雙工。
100BASE-T2 -- 無產品。使用3類電纜。支持全雙工使用2對線,功能等效100BASE-TX,但支持舊電纜。
100BASE-FX -- 使用多模光纖,最遠支持400米,半雙工連接 (保證衝突檢測),2km全雙工。
100Base-VG -- 只有惠普支持, VG最早出現在市場上。需要4對三類電纜。也有人懷疑VG不是乙太網。

千兆乙太網

1000BASE-T -- 1 Gbit/s 介質超五類雙絞線或6類雙絞線。
1000BASE-SX -- 1 Gbit/s 多模光纖(小於550 m)。
1000BASE-LX -- 1 Gbit/s 多模光纖(小於550 m)。需要使用長距離單模(光纖10千米)。
1000BASE-LH -- 1 Gbit/s 單模光纖(小於100千米)。長距離方案
1000BASE-CX -- 銅纜上達到1Gbps的短距離(小於25 m)方案。早於1000BASE-T,已廢棄。

萬兆乙太網
新的萬兆乙太網標準包含7種不同的節制類型適用於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當前使用附加標準IEEE 802.3ae用以說明,將來會合併進IEEE 802.3標準。

10GBASE-CX4 -- 短距離銅纜方案用於InfiniBand 4x連接器和CX4電纜,最大長度15米。
10GBASE-SR -- 用於短距離多模光纖,根據電纜類型能達到26-82米,使用新型2GHz多模光纖可以達到300米。
10GBASE-LX4 -- 使用波分復用支持多模光纖240-300米,單模光纖超過10公里。
10GBASE-LR 和10GBASE-ER -- 通過單模光纖分別支持10公里和40公里
10GBASE-SW, 10GBASE-LW,10GBASE-EW。用於廣域網PHY, OC-192 / STM-64 同步光纖網/SDH設備。物理層分別對應10GBASE-SR, 10GBASE-LR和10GBASE-ER,因此使用相同光纖支持距離也一致。(無廣域網PHY標準)
10GBASE-T -- 使用非屏蔽雙絞線, 計劃2006年8月發佈。
萬兆乙太網是很新的標準需要時間檢驗那些更適合商用。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17: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0000051KK037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