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時和多少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2007-01-20 9:27 pm
中國現時和多少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更新1:

我是問有多少個, 不是有什麼國家

回答 (2)

2007-02-04 6:50 am
✔ 最佳答案
(截至2006年8月9日 )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亞洲:
阿富汗1955.1.20;亞美尼亞1992.4.6;阿塞拜疆1992.4.2;巴林1989.4.18;孟加拉國1975.10.4;文萊1991.9.30;柬埔寨1958.7.19;塞浦路斯1971.12.14;朝鮮1949.10.6;東帝汶2002.5.20;格魯吉亞1992.6.9;印度1950.4.1;印度尼西亞1950.4.13;伊朗1971.8.16;伊拉克1958.8.25;以色列1992.1.24;日本1972.9.29;約旦1977.4.7;哈薩克斯坦1992.1.3;科威特1971.3.22;吉爾吉斯斯坦1992.1.5;老撾1961.4.25;黎巴嫩1971.11.9;馬來西亞1974.5.31;馬爾代夫1972.10.14;蒙古1949.10.16;緬甸1950.6.8;尼泊爾1955.8.1;阿曼1978.5.25;;巴基斯坦1951.5.21;巴勒斯坦1988.11.20;菲律賓1975.6.9;卡塔爾1988.7.9;韓國1992.8.24;沙特阿拉伯1990.7.21;新加坡1990.10.3;斯里蘭卡1957.2.7;敘利亞1956.8.1;塔吉克斯坦1992.1.4;泰國1975.7.1;土耳其1971.8.4;土庫曼斯坦1992.1.6;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84.11.1;烏茲別克斯坦1992.1.2;越南1950.1.18;也門1956.9.24。
非洲:
阿爾及利亞1958.12.20;安哥拉1983.1.12;貝寧1964.11.12;博茨瓦納1975.1.6;布隆迪1963.12.21;喀麥隆1971.3.26;佛得角1976.4.25;中非1964.9.29; 乍得 1972.11.28;科摩羅1975.11.13;剛果(金)1961.2.20;剛果(布)1964.2.22;科特迪瓦1983.3.2;吉布提1979.1.8;埃及1956.5.30;赤道幾內亞1970.10.15;厄立特裡亞1993.5.24;埃塞俄比亞1970.11.24;加蓬1974.4.20;加納1960.7.5;幾內亞1959.10.4;幾內亞比紹1974.3.15;肯尼亞1963.12.14;萊索托1983.4.30; &n bsp; &nbs p; 利比裡亞1977.2.17;利比亞1978.8.9;馬達加斯加1972.11.6;馬里1960.10.25;毛裡塔尼亞1965.7.19;毛里求斯1972.4.15;摩洛哥1958.11.1;莫桑比克1975.6.25;納米比亞1990.3.22;尼日爾1974.7.20;尼日利亞1971.2.10;盧旺達1971.11.12;塞內加爾1971.12.7;塞舌爾1976.6.30;塞拉利昂1971.7.29;索馬里1960.12.14;南非1998.1.1;蘇丹1959.2.4;坦桑尼亞1964.4.26;多哥1972.9.19;突尼斯1964.1.10;烏干達1962.10.18;贊比亞1964.10.29;津巴布韋1980.4.18。
歐洲:
阿爾巴尼亞1949.11.23;安道爾1994.6.29;奧地利1971.5.28;白俄羅斯1992.1.20;比利時1971.10.25;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995.4.3;保加利亞1949.10.4;克羅地亞1992.5.13;捷克1949.10.6;丹麥1950.5.11;愛沙尼亞1991.9.11;芬蘭1950.10.28;法國1964.1.27;德國1972.10.11;希臘1972.6.5;匈牙利1949.10.6;冰島1971.12.8;愛爾蘭1979.6.22;意大利1970.11.6;拉脫維亞1991.9.12;列支敦士登1950.9.14;立陶宛1991.9.14;盧森堡1972.11.16;馬其頓1993.10.12;馬耳他1972.1.31;摩爾多瓦1992.1.30;摩納哥1995.1.16;黑山 2006.7.6;荷蘭1972.5.18;挪威1954.10.5;波蘭1949.10.7;葡萄牙1979.2.8;羅馬尼亞1949.10.5;俄羅斯1949.10.2;聖馬力諾1971.5.6;塞爾維亞[1]斯洛伐克1949.10.6;斯洛文尼亞1992.5.12;西班牙1973.3.9;瑞典1950.5.9;瑞士1950.9.14;烏克蘭1992.1.4;英國1972.3.13。
美洲:
安提瓜和巴布達1983.1.1;阿根廷1972.2.19;巴哈馬1997.5.23;巴巴多斯1977.5.30;玻利維亞1985.7.9;巴西1974.8.15;加拿大1970.10.13;智利1970.12.15;哥倫比亞 1980.2.7;古巴1960.9.28;多米尼克2004.3.23;厄瓜多爾1980.1.2;格林納達1985.10.1;圭亞那1972.6.27;牙買加1972.11.21;墨西哥1972.2.14;秘魯1971.11.2;聖盧西亞1997.9.1;蘇裡南1976.5.28;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74.6.20;美國1979.1.1;烏拉圭1988.2.3;委內瑞拉1974.6.28。
大洋洲 /太平洋島嶼:
澳大利亞1972.12.21;庫克群島1997.7.25;斐濟1975.11.5;密克羅尼西亞1989.9.11;新西蘭1972.12.22;巴布亞新幾內亞1976.10.12;薩摩亞1975.11.6;湯加1998.11.2;瓦努阿圖1982.3.26。
1955年1月2日,我與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1992年4月27日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宣佈成立。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改為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改任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2003年2月4日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 ,黑山共和國宣佈獨立。6月5日 ,塞爾維亞共和國宣佈繼承塞黑的國際法主體地位。

(答案如有謬誤,請指正。)
2007-01-20 9:34 pm
法國
歷史文化介紹:

國旗來源:1789年7月14日,因攻陷巴士底獄而掀起法國大革命,而造成路易十四的絕對君主制王朝崩潰。當時,國民軍總司令拉法艾特在巴黎市的代表顏色─藍色與紅色之間,加上象徵法國王室的白色,以做為國民軍的帽徽,而後由此帽徽衍生出著名的三色旗.眾所週知的,藍、白、紅是代表自由,平等與博愛。法國國旗的顏色順序本是由旗桿起依序為紅、白、藍;但是在隨風飄盪下,藍色並不醒目。於是於1794年起改為藍、白、紅,藍色寬度為30%, 白色33%,紅色37%,當國旗飄動時,便能很平均地見到此三色。


歷史
◎凱撒大帝時期
羅馬人在西元前125到121年間併吞法國南部,凱撒(Jilius Cesar)征服了當時稱為「高盧」的地方,並且在此設省,凱撒大帝統治下的高盧是一個交通及公共設施均建全的城市,當時的遺址分布在今日的普羅旺斯為最多,包括圖荷必紀念堂、阿爾勒的羅馬競技場等都是,而勃根地的歐坦古墟、尼姆的競技場等,都是羅馬文化時期的遺物,而西元5世紀之後,高盧被蠻族侵入,法蘭克人和日耳曼人在法國境內定居。
◎修道院時期
西羅馬帝國滅亡了之後,法蘭克人的墨洛溫王朝(Merovingien,486-751)以及之後的卡洛林王朝(Carolingien,751-987)的宗教力量強大,修道院能從事釀酒及農耕等經濟活動,並且左右人民的精神生活。西元910,克呂尼修道院(Abbaye de Cluny)以重整教律為使命而設立,當時全歐洲的宗教重鎮。

◎十字軍東征後的哥德時期
西元987年卡佩王朝的開國君主登基,1096年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造就了12世紀經濟、學術成就日益興盛的哥德時期,電影、文學中所歌頌的騎士精神、呤遊詩人、宮廷服飾、哥德式大教堂,大多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英法百年戰爭
英國和法國為了爭奪法國領土而挑起的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造成了整個西歐地區的黑暗時期,不僅民不潦生,還引發生黑死病的流行(1348-1352),此其間有4到5百萬的法國人死於黑死病,差不多是當時法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在1429年間,法國史上的傳奇女子----聖女貞德(Jeanne d’Arc)領軍反擊,重振法軍士氣,20年後,英軍才撤離法國境內。

◎文藝復興與宗教戰爭時期
1494年因為法國內侵義大利,使得當時的文藝復興思潮傳入法國,達文西即是當時最著名的藝術家,然而在天主教和新教的紛爭中,導致了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1562-1593)。羅亞爾河流域和勃艮地一帶即保存有相當多16世紀的城堡,最著名的就是雪儂梭堡及唐雷堡。

◎17世紀極盛時期
宗教戰爭後法國的國勢愈來愈強,此時期的兩位君主分別為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優沃的生活使得巴洛克藝術興起,這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以凡爾塞宮為首,其它還有巴黎的傷兵院及圓頂教堂。然而,相信君權神授說的路易十四由1689年開始四處攻伐,使得法國元氣大傷,民怨四起。

◎18世紀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時期
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由路易十五繼位,這時以伏爾泰和盧騷等為首的啟蒙運動,重新定位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並且挑戰貴族的統治,帶動起全歐、甚至美洲地區的改革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攻陷士底監獄,成立君主立憲政府,正式廢除封建制度。1792年,路易十六被推翻,第一共和國成立。

◎19世紀拿破崙帝國時期
1803年拿破崙一世建立了拿破崙帝國起,包括拿破崙一世及其姪子路易拿破崙(拿破崙三世)主導了19世紀法國的命運。但是在1814年被英俄奧普四國聯軍擊販,曾被流放至艾勒巴島,次一年拿破崙復辟百日,卻仍在滑鐵盧戰敗,最終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1830年,波旁王朝的查理十世由七月君主政的路易菲力所取代,後來在1848年,七月王朝告終,第二共和成立,拿破崙三世謀得帝位,在位期間開始了法國現代化的腳步。

◎20世紀的法國
廿世紀的法國被賦予浪漫的象徵,但是在一次大戰之前法國的政局也不是非穩固,工人階級鬥爭及社會運動不斷,1919年凡爾賽合約簽定,第二次大戰之後,法國仍然是世界的前衛藝術中心,而自1950年代後逐漸由傳統工業及農業社會,走向高科技及服務業。


法國與中國的外交

新華網專稿: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雅克·希拉克於10月25日至28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當選法國總統以來第4次訪華。臨行前夕,希拉克總統接受了本社記者的書面專訪。他說,“我本人對中國充滿信心”,而且“每個法國人都懂得,世界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

“我們之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聯繫和相互信任”

記者:您能談談此次訪華的主要內容嗎?您希望在訪問中帶給中國人民何種資訊?

希拉克:我首先要向中國和中國人民表達讚賞和友誼。繼2004年圓滿訪華後,我非常高興再次來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因為去中國訪問對我而言始終是莫大的快樂。其次,是向中國和中國人民傳遞我的信任,我對法中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法中互辦文化年的成功非同尋常,其影響延續至今。我相信法中兩國有能力將兩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服務於和平與進步;相信中國有能力證明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致力於國際安全,並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更平衡、更互助、更尊重環境。

記者:您對當下的中法關係有何評價?

希拉克:在法中兩國源遠流長的關係史中,我們之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聯繫和相互信任;兩國高層領導人之間的接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頻繁。法中經貿關係呈良好的發展勢頭。兩國雙邊貿易往來自2000年以來幾乎翻了一番。僅2006年上半年,法國對中國的出口就增長了30%。第一批中國企業嘗試來法國落戶。法國願意同中國建立真正的戰略工業夥伴關係,法中在航空領域的夥伴關係就是很好的先例。我們希望這樣的合作延伸到核能、鐵路運輸以及其他法國有獨特優勢的領域。法中關係也得益於各界的參與,從議員到地方政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室、公民社團,還有日益增多的兩國旅遊者都是發展兩國關係的參與者。從這意義上講,去年12月由兩國總理決定的400名青年互訪更具有人文意義,是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史上的一個創舉。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法中之間的特殊關係是兩國的共同願望”

記者:您認為中法雙邊合作的成果主要在哪些領域?是否仍有巨大潛力?在雙邊關係中是否存在不足之處?

希拉克:自2003年以來,我注意到法中之間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觀點迅速接近,這確實是一個事實。其他夥伴國家也一樣,似乎更加關注國際社會團結的重要性,在處理危機上更尊重別國。我們兩國之間內容廣泛的戰略對話無疑有助於這些共同點的形成。在工業領域,法中工程設計中心在北京成立,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配線落戶天津,這無疑是法中兩國之間最成功的戰略聯姻。其他領域可以遵循同樣的發展途徑。法中兩國的科技合作關係也在發展。

然而,對兩國經貿往來中過於不平衡的狀況和法國佔有的市場份額,我並不感到特別滿意。中國政府讓越來越多的法國中小企業落戶中國、將中國經濟向法國服務業開放應該能夠改善這樣的狀況。

記者:請您就中法戰略夥伴關係、中歐夥伴關係的現狀和未來發表高見。中法夥伴關係的強勢在哪里?法國政界是否一致看好中法戰略夥伴關係?

希拉克:法中之間的夥伴關係,首先是在兩國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框架中,並在國際組織範疇內處理國際事務時的共同責任精神。在此意義上,我想對中國參與向黎巴嫩派遣聯黎增援部隊的行動表示敬意。在經濟、工業和科技領域,具體體現法中之間的特殊關係是兩國的共同願望,除了目前的重大合作領域,尤其是能源、航空和地面交通方面,兩國的合作夥伴關係還向新的領域發展:如通信、金融服務、食品以及環保行業。

同中國發展合作夥伴關係是今後法國外交行動中的一項中心工作,因為每個法國人都懂得,世界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而中國也清楚它在法國始終能找到願意為建設平衡世界共同工作,而又不依附於他人的夥伴。法國隨時可以向中國夥伴提供其發展所需要的技術。

本著同樣的精神,我認為歐盟與中國加強夥伴關係是我們的使命,因為歐中之間只有共同利益而不存在力量對抗。正如您所知,中國已經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並且歐中之間保持著深入廣泛的政治對話。最近在赫爾辛基召開的歐中峰會使歐中之間就簽署合作夥伴關係協定的談判得以啟動。這是重要的一步。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3: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20000051KK018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