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申屠敦獻鼎》的原文:
洛陽布衣申屠敦,有漢鼎一,得於長安深川之下,雲璃科錯,其文爛如此也。西鄰魯生見而悅焉,呼金工象而鑄之,淬以奇藥,穴地藏之者三年。土與藥交蝕,銅質已化,與敦所有者略類。
一旦,持獻權貴人。貴人寶之,饗賓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為魯生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似是。第不知孰為真耳?」權貴人請觀之。良久曰:「非真也!」眾賓次第咸曰:「是,誠非真也!」敦不平,辨數不已,眾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歸而嘆曰:「吾今然後知勢之足以變易是非也!」
《申屠敦獻鼎》的譯文:
洛陽平民申屠敦,有一尊漢鼎,出土于長安深川。漢鼎上雲和螭交錯的紋飾,鮮明清晰。他的西鄰魯生見到以後十分喜愛,喚來銅匠仿照也鑄了一尊,用一種特殊的藥物浸染後,挖了個坑,埋入地下。三年後,由於藥物和泥土的銹蝕,鼎表面的銅質起了變化,與申屠敦的那尊真漢鼎大致一樣。
一天,魯生將這個假漢鼎獻給一位權貴。權貴如獲至寶,便大宴賓客,讓大家共同欣賞。當時,申屠敦恰好也在座。他心裏知道是魯生的那尊,就說:“我也有一尊漢鼎,形狀很象這個,但不知哪一尊是真的。”權貴立即請他搬來,左右端詳了很久,開口道:“不是真的!”眾賓客也一個接一個地說:“的確不是真的!”申屠敦心中不平,據理分辯,眾人竟群起攻訐,冷嘲熱諷,甚至羞辱。
申屠敦便不敢再作聲了。回到家裏,申屠敦歎息說:“我今天才知道權勢的威焰,可以顛倒是非,混淆真假啊!”
《南山集》
餘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聲官官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於枝幹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
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息於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大鳴,手下,鳴乃已。
他日,餘從外來,見巢墜於地,覓二鳥及 ,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托身非所,見辱於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爲甚寬也哉?!
譯文:
我讀書的房間,有一株桂樹。在那桂樹之上每天都能聽到鳥兒“官官”鳴叫的聲音,我就去一探究竟,果然那裏有兩隻鳥兒,在樹枝上築了一個巢,那巢穴離地面不過六七尺高,人用手就能夠得到。那鳥巢和酒杯差不多大,製作精密而又很結實,是用細小的草盤繞結成的。那兩隻鳥兒一雌一雄,體型之小以致於用手去捧它簡直是綽綽有餘。鳥兒的毛色潔白明亮,如同皎潔的月光那樣可愛,但是我不認識這是什麽鳥。
小鳥就快要出生了,雌鳥就用自己的翅膀覆蓋著它,而雄鳥出去覓食。每次獲得食物歸來,那雄鳥都要停在屋頂上,不馬上下來。房屋的主人開玩笑的用手去搖動它的窩,那鳥兒就朝下俯瞰並且發出鳴叫,輕輕地搖它就小聲地叫,而用力搖時它就會大聲地鳴叫,直到主人把手放下,那叫聲才停止。
後來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看到那個鳥巢掉到了地上,我尋找那兩隻鳥兒和它們的卵,卻又找不到。我只好到處查問,原來是奴僕某某將它們拿走了。
唉,可惜這鳥兒空有潔淨的羽毛和動聽的鳴叫,卻爲何不去那深遠的大山裏、到那茂密的從林中棲息,反而選擇了一個本不該寄託的地方,結果被別人的家奴羞辱致死。由此看來,人生的道路難道很寬嗎?
申屠敦獻鼎
宋濂.龍門子凝道後·先王樞
(《龍門子凝道記》)
昔吳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爲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啊。”吳起說:“(我在家裏)等待您一起進餐。”老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爲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子之(戰國燕王噲的宰相)爲燕相時,有一天坐在廳堂上假裝說:“剛才走出門的是一匹白馬嗎?” 左右親信都說沒看見,只有一人追出門外,回來時稟報說:“確實有一匹白馬。”子之借這事知道了左右對他的不誠實。 子之爲燕相,應該用誠實信用來教化國人,爲什麽要使用詭計呢?以正道來教導(國人)尚且都有人不聽從,何況用詭計呢! 這只能擾亂國人啊。凡是那些擾亂國人的,都那些喜歡耍巧弄詐玩弄智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