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另外1個宇宙??

2007-01-20 4:11 am
有無另外1個宇宙??

回答 (3)

✔ 最佳答案
無!!!

多重宇宙
對於多重宇宙有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位於可觀測宇宙之外的時空,構成了其它的宇宙。 例如,在宇宙暴漲中形成的其它大量時空,或者我們宇宙中黑洞奇點內我們所無法理解的 時空。這些不同的時空部分總體構成了多重宇宙。另一種理解則強調這些不同的宇宙不僅僅 是時空區的獨立,而且其中的表現的物理規律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粒子也許具有不同的 電荷或質量,其物理常數也各不相同。

有時人們也把平行宇宙與多重宇宙當作同義詞。不過,平行宇宙還有一種理解,即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解釋。這種解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存在多個平行的世界,在每個世界 中,每次量子力學測量的結果各自不同,因此不同的歷史發生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
2007-01-20 4:20 am

1)大爆炸-揭開宇宙的序幕

約在150億年前,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宇宙從此誕生了!當時的宇宙是一團密度非常大,溫度幾兆度的火球.其中擠著很多粒子,互相撞來撞去.這些粒子也就是構成宇宙中一切元素的基本單位.

大爆炸後,宇宙中組成星系的物質出現

大爆炸時,氫核子就已經存在,大爆炸後不到一分鐘,氦核子產生了.約經過10萬年,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氫核子和氦核子分別和電子結合,成為氫原子和氦原子,他們就是組成星系(註一)的主要元素.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30200629




3)白洞的探討

其實簡單的來說,白洞可以說是時間呈現反轉的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最後應會從白洞出來,出現在另外一個宇宙。由於具有和「黑」洞完全相反的性質,所以叫做「白」洞。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實際找到黑洞,但白洞並未真正發現,還只是個理論上的名詞。所以白洞的存在性還有待商確


白洞起源:

   白洞學說出現已有一段時間,1970年捷爾明便提出它們存於類星體、劇烈活動的星系中的可能性。相對論和宇宙論學者早已明白此學說的可能性,只是這與一般正統的宇宙觀不同,較不易獲得承認。某些理論認為,由於宇宙物體的激烈運動,或者星系一部噴出的高能小物體,它們遵守著克卜勒軌道運動。這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推測,亦即一個地方有幾個白洞,在星系核心互相旋轉,偶然噴出滿天星斗。噴出的白洞演化成新星系。而從星系團的照片中可觀察到一系列的星系由物質連接起來。這顯示它們是由一連串劇烈噴射所形成的。照此來說,白洞可能會像阿米巴原蟲一樣分裂生殖,由分裂而形成星系。然而這又和目前的理論相違背。從此看來,就是星系生成也有不同見解。有的天文學家便提出並接受宇宙之初便有不均勻物質的結塊,而其中便包含了白洞。宇宙向最初奇點收縮,星系、星系群都同一動作,這當然和黑洞的奇點相似。宇宙的不同區域,其密度皆不同,收縮時首先在高密度的地方,達到了黑洞的臨界密度,從此消失在事界之後,宇宙不斷收縮,使不斷出現高密奇點。宇宙成為大量黑洞及周圍物質的集合體。然而事實上,宇宙是膨脹而非收縮的,因此它是白洞而不是黑洞。在宇宙整體性源始的大奇點中存在著密度高的小質點,它們隨著膨脹向四面八方擴散,大白洞大量爆發生出小白洞。星系等不均勻物體,正是由它生成的。不均勻物體之所以易和黑洞拉上關係,皆是因為它和膨脹現狀相對稱的宇宙中局部收縮的過程。目前宇宙中黑洞和白洞的存在是並行不悖的,是過程的兩個端點而已。黑洞奇點是物質末期塌縮的終點,白洞物質的奇點是星系的始端。只不過各過程不是同時,而是先後交錯的。

宇宙中真的有白洞存在嗎?

到目前為止,『白洞』還只是個理論名詞,科學家並未實際發現。 在技術上,要發現黑洞、甚至超巨質量黑洞,都比發現白洞要容易的多。也許每一個黑洞都有一個對應的白洞?!。但就我所知,我們並不確定是否所有的超巨質量"洞"都是"黑"洞,也不確定白洞與黑洞是否應成對出現。但就重力的觀點來看,在遠距離觀察時兩者的特性則是相同的。

我們知道,由於黑洞擁有極強的引力,能將附近的任何物體一吸而盡,而且只進不出。如果,我們將黑洞當成一個『入口』,那麼,應該就有一個只出不進的『出口』,就是所謂的『白洞』。黑洞和白洞間的通路,也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灰道』(即『蟲洞』)。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40200887




5)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大約五十億年前,一個由塵埃與氣體形成的星團,在太空中緩慢地旋轉著。由於本身引力的緣故,這些物質便漸漸凝聚起來。當雲團愈縮愈小時,旋轉速度便愈快,中心部分的溫度也變得愈高。


一、地球的誕生這個溫度極高的核心,形成了一個熾熱的星球,它就是我們的太陽,而在核心的外圍,塵埃和氣體聚集成岩塊和各種石頭。同時,這些岩塊和石頭也和太空中剩餘的氣體結合,逐漸演變成太陽系中的各顆行星,而「地球」便是其中之一。原始地球和現在地球大不相同,形狀像個馬鈴薯,後來在小行星、小隕石的撞擊下,逐漸變大,並產生高溫,將地表熔成岩漿。不過,原本含在小行星內的水分也因而散逸出來,凝結成雲,替地球帶來蘊育生命的海洋。降雨前的岩漿高溫,使得地球內部熔化,所以像鐵、鏻等較重金屬朝內部集中,形成了地心,而較輕的鈣、鎂矽化物則向外,形成地函,地函在熱對流作用下,產生岩漿,再浮出地表,冷卻後就變成了地殼。


宇宙初期的演進和未來
我們生存的宇宙,一開始是起始於一個大爆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霹靂,接下來才漸漸演化的我們現在所生存的宇宙,而宇宙一開始的情形是什麼呢?誕生初期發生了什麼事呢?這些我們所不能親眼目睹的景像已在許多科學家的努力之下一一地找出答案且描繪出了宇宙初期的情景了!當然,我們也很好奇,未來的宇宙會怎麼樣呢?會不會又回到大霹靂初的狀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會發生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事呢?科學家也由科學理論做了許多的推測,不過這個我想我們應該也不能親眼看那一些畫面了。
  當代天體物理學界關於宇宙起源與演化問題的研究成果——大爆炸宇宙模型。該理論認為,宇宙大約是在100—200億年以前,從高溫高密的物質與能量的“大爆炸”而形成。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其中的溫度不斷降低,物質密度也不斷減小,逐漸衍生成眾多的星系、星體、行星等,直至出現生命。這一個「宇宙大爆炸理論」是20世紀科學研究的重大成就。

這個理論有三個直接證據的支持,分別是哈伯紅移、氦元素豐度和3K微波背景輻射。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伯在研究了前人測量的星系距離資料後發現,遠星系光譜線的顏色要比近星系的稍紅一些。哈伯仔細測量了這種現像,發現它呈系統性變化。而且,星系愈遠,光譜線紅移愈大。在進一步測定了許多星系光譜中特徵譜線的位置後,哈伯證實了這個效應,並指出紅移現象的產生是因星系在後退而使光波變長(都卜勒效應,這個物理都有學到)的結果。由此,他總結出了哈伯定律:星系退行的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從哈伯定律人們會很自然地得出宇宙正在膨脹中。

第二個證據是宇宙中氦元素豐度的預言和測定。大爆炸發生一秒鐘以後,宇宙是由極高溫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羹湯」,這時整個宇宙處於均勻的熱平衡態。隨著宇宙的膨脹和降溫,其中的一些粒子逐次與其餘部分粒子脫耦。此時產生的核反應使中子和質子聚合在一起,形成氦核,餘下的核子(沒有聚合的質子)自然就形成了氫核。精確的理論計算表明,當時應有23.6%的物質質量聚合成了氦核。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對眾多星系中原始星雲的發射光譜進行觀測的結果表明,宇宙中氦的實際豐度為23.5%。這一結果與大爆炸的理論預言極為相符。

第三個證據是3K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大爆炸理論預言,現在的宇宙中應該存在著一種來自宇宙早期的均勻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背景輻射,它是宇宙早期的遺跡,頻譜應該符合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溫度約為3K。這一預言在1965年被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宇宙觀測中證實,此後亦為眾多科學家進一步證實。這一結果表明,宇宙早期曾一度處於平衡態,處處都有相同的溫度,而且物質分佈也是相當均勻的。大爆炸之後,宇宙才逐漸偏離熱平衡態。

我們的宇宙一開始是處於一種物質與光均無法單獨存在的高溫,高能量狀態。在距今約一百五十億年前,也許是因為能量過高而發生了大爆炸,也就是大霹靂,大爆炸使得宇宙急速膨脹,溫度快速地下降,據估計大爆炸後一百萬年間,宇宙的溫度由絕對溫度一千億度降至三千度左右,適合單一電子與質子結合成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也就是氫。

再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氫元素聚集合併成許多巨大雲層,這些雲層在宇宙中收縮,密度逐漸加大,終於形成一顆超新星。在重力的作用下,這顆超新星的核心溫度不斷提高,當超過一千萬度時,原子核間產生了核融合反應,目前所知宇宙中所有較重的元素,都在該反應中從氫原子及各種次原子中產生出來。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32301099


2007-01-20 4:15 am
一定無另外一個宇宙。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5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9000051KK036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