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的方塊漢字有四千年的歷史。漢代的文字學家用「六書」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來概括先民的造字方法。現代的學者認為,前四種是造字方法,後兩種是用字法。其實,早期的漢字不外兩個淵源,一是描摹物象,具有「象形」的特點;一是表示方位或者事類,具有「符號」的性質。
漢字的形體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如果從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殷後的商朝甲骨文算起,字體一直朝著簡化的方向演變,大約在公元4世紀的東晉方告結束。在這1700年間,漢字的形體發生了種種變化,先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書體,可以歸為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種類型。
楷書
楷書是由東漢俗寫隸書演變而來。公元3世紀的三國、西晉時代,楷書是一種新書體,筆畫比較平直,結體方正,還有隸書的遺韻。
到了公元4世紀的東晉,楷書的點畫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縱向的筆畫伸展了,結構緊密而欹側,基本上擺脫了隸意,楷書終於取代了隸書,成為正 體字。
自東晉以來,人們練習書法都從楷書入手。一千多年來,學習楷書一直以鍾繇、王羲之的作品為模範。
清朝中期興起北碑書法以後,北朝的楷書也成為臨摹的範本。實際上,北朝的楷書是繼承東晉、南朝的楷法,而唐朝楷書又是南北朝楷書的繼續。由於唐朝名家的楷書作品多,楷法完備,形態最為豐富,所以流傳最廣。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510/picture/0510pic10039.jpg
行書
行書是一種俗寫體。自從楷書成為正體字以來,人們寫文章、寫書信、寫便條,都會不知不覺地使用行書。行書是一種人人熟悉、人人會寫的常用書體。 行書的形態,既不像楷書那樣一筆一畫都要規規矩矩,又不像草書那樣幾筆併為一筆的簡略,似乎是一種折中於楷書、草書之間的書體。行書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恰恰在於它兼有楷書、草書的優勢:容易讓人辨識,寫起來又很方便。因此,經典的行書作品,筆勢流利而不潦草,體態自然。 行書是非常活絡的書體,如果草書的連併筆畫多一些,就成了行「草書」;如果楷書的規範多一些,它又成了「行楷書」。行書變化的空間很大,書寫起來很自由,這也是書家喜歡行書的重要原因。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510/picture/0510pic10055.jpg
YOKI WONG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