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漢語拼音】Luokeke
【中文詞條】羅可可
【外文詞條】Rococo
【作 者】袁寶林
法國17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在位)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在位)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又稱“路易十五式”。
圖片參考:
http://163.24.155.45/newlib/cpedia/FontImage/L/BJ/T00478.bmp
.-J德萊克呂茲在其專著《路易‧大衛﹕他的聲音和他的時代》(1855)中寫道﹕在提及路易十五時代的風尚時﹐“羅可可”這個用語是可以接受的。據他回憶﹐這是新古典主義畫派中特別激進的原始派主導人M.屈艾用來嘲諷路易十五時代美術的用語。從詞源來看﹐rococo一詞與法語rocaille(岩狀飾物)相關。早在17世紀﹐rocaille一詞常用以稱謂岩洞 (一說即文藝復興時代傳到義大利的中國假山設計)和庭園中的貝殼細工﹐travail de rocaille(岩狀工藝)曾為 travail(貝殼工藝)的同義語。羅可可即由“岩狀工藝”和“貝殼工藝”引申而來﹐指從室內裝飾﹑建築到繪畫﹑雕塑以至傢具﹑陶瓷﹑染織﹑服裝等各個方面的一種流行藝術風格。羅可可在設計和繪畫中的表現可以歸納為這樣一些特點﹕曲線趣味﹑非對稱法則﹑色澤柔和艷麗﹑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諧謔性和飄逸性等。羅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莊嚴的古典主義藝術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與資產階級的日漸興盛緊密聯繫著。羅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在庭園設計﹑室內裝飾﹑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尤為明顯)。由於法國藝術在歐洲的中心地位﹐羅可可的影響也遍及歐洲各國。對羅可可的另一種解釋初見於《法蘭西大學院辭典》﹐指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異的裝飾﹑風格和設計”。基於上述“羅可可”與義大利“巴洛克”的聯繫﹐有人便把這種“奇異的”羅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衰頹階段。由此羅可可又成為瓦解﹑衰頹的同義詞。羅可可式建築和室內裝飾以G.-G.博夫朗設計的巴黎蘇比斯府邸橢圓形大廳(1732年)和居維利埃設計的慕尼黑尼姆芬堡公園的阿馬林堡(1734~1739)為代表。羅可可繪畫的代表是瓦托﹐A.﹑布歇﹐F.和弗拉戈納爾﹐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