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沈迷上網的原因
Question
1.何為沈迷上網?
2.沈迷上網的特徵?
3.上網對身心的影響?
4.現行的政府政策和機構有否幫助解決沈迷上網的人
5.沈迷上網的因素
6.有關沈迷上網的研判,調查等等
Answer
1.經常上網甚至不睡眠及休息,放工及放學不交友,長期上網.
2.比較少朋友孤獨感重,沒有地方發表及紓緩平日續書及工作緊張心情.
3.長期沈迷上網影響交友社區關係發展極差,個人精神及視力都有影響.
4.現行的政府政策和機構正加強及關注沈迷上網的人,增加多些團體活動配合長期孤獨青少年,解決青少年孤獨問題,令人與人之間更親密.
5..家人不準許出街,為有上網打發時間.
6.3月份 - 最近報導過一則同類新聞,負責調查由小童群益會督導委員會主席勞永樂指出,青少年花大部分時間上網 ' 玩遊戲 ,長期影響社交發展,
解決學生沈迷上網的問題?
在現今資訊發達的社會裡,使用電腦和互聯網已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但近年卻產生一種名為上網成隱症( Internet Addiction )的東西,究竟上網時間多久才會成病態?如何上網不會出現問題?
上網成隱症之定義
有很多學者都有興趣了解一個人每星期平均上網多久才是正常,才不會沉迷上網--8.5小時?9.5小時?19小時?不同學者有不同見解。其實如果以時間去決定是否正常是不完全正確,因為時間只是其中一個顯露成癮的指標,最有效是觀察是否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 1 ) 上網已影響個人的日常規律;
( 2 ) 上網已變成不能自控及罔顧所有負面影響而仍然自我強制地從事網上活動。
五種成隱行為
01. 對色情網絡成隱
02. 網上交友成隱
03. 強迫性網絡互動成隱
04. 瀏覽及搜尋過量資訊成隱
05. 迷戀電腦成隱
誰最易患上上網成隱症
01. 性格內向,不善交往。
02. 為人孤僻但又希望被人重視,受人注意。
03. 沒有特長,感覺自卑。
04. 學業成績久佳。
05. 家庭不和或少溝通。
06. 遇挫折時不懂得如何面對,沒有解決問題的技巧。
07. 現實生活無法獲得成功,藉虛擬世界去肯定自我。
上網成癮的禍害
對身體的影響
--- 長時間上網會使大腦中的化學物‘多巴胺’水平升高,這種化學物質令患者呈現短時間興奮,但之後的頹廢感和沮喪比上網前更為嚴重。
--- 患者初期只是精神上依賴上網所產生的興奮,及經上浮現腦海中,不上網時會變得情緒低落。
--- 若經常上網,,時間持續過長,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體內激素水平失衡。
--- 長期沉溺上網,變為身體上的依賴,體內生理及化學變化更為紊亂,於是經常出現食欲不掁,焦躁不安,頭昏眼花。
對個人生活的影響
1. 與家人相聚時間日漸減少
2. 睡眠不足,精神不能集中
3. 與朋友日漸疏遠
4. 對運動及以往之嗜好失去興趣
5. 減少社交活動,學業成績退步,無心向學。
如何預防上網成癮
1. 確立現代網絡理念,理智上網
2. 上網前先訂目標及先限定時間
3. 重新編排日常運作模式,來對抗上網習慣
4. 運用計時器提醒及限制上網時間
5. 發展其他健康活動
6. 建立良好的社交網絡
「隱蔽青年」一詞最早見於日本。八十年代後期,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在貫於飽食無憂的日子下成長的年青一族苦無出路,其中不少人漸漸放棄了對前途的追求,走上了自我隱蔽的虛無生活。
今天,香港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政府與民間團體又有什麼對策?根據青年事務委員會2003年的估計,當時香港處於非在學進修亦非就業狀態的15至19歲青少年已達11萬。社工界人士指出:這一班青少年缺乏生活經驗,亦無人支援引領,久而久之,會成為習慣性無依附狀態的「隱閉青年」。他們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技術性工作,增加青少年就業機會,因為目前巿場提供的工種多屬顧客服務性質。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較早時展開「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服務計劃,專門服務14至21歲、正處於或將處於無依附狀態的低學歷、低技能及低動機的青少年,鼓勵和協助他們發掘潛能並探索前路。計劃亦特別針對一群缺乏改變動機的「隱閉青年」,希望燃點這班青少年的 前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總協調主任應鳳秀表示:「香港愈來愈多低學歷、低技能青年處於『隱閉』狀態,他們沒有特別的行爲問題,長期躲在家中,活在自己的世 界,逐漸與人隔離」。她表示,這些青年備受社會忽略,而「有網能量」特設上門追擊服務,就是針對這群青少年的特性。由社工擔任的青年導航員會主動上門接觸 這些「隱閉青年」。
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努力足夠嗎?透過這此服務,真的可以引領一眾「隱閉青年」走出無爲的日子,重返校園、重投工作,逐步邁向自己的理想嗎?
人生在世,誰能保證不會經歷「隱閉生活」的階段呢?少年十五二十時的空虛寂寞、中年失業的徬徨避世、老年無依的孤寂深沉,都不難把人拖進「隱閉生活」的旋渦裡去。
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故然要關心人們的福祉,卻不可隨便標籤某些群體。在人生起步點上的青少年,最需要確立價值觀和信念,這一點搞不好,其他幫助都是陡然。
參考資料:
http://www.gnci.org. hk/city/cityview.php ?page=40
隱閉青年的六大先兆:
(1) 開始不喜歡外出
(2) 減少 / 害怕 / 拒絕與人交談
(3) 對身邊的人和事逐漸不關心,甚至不聞不問
(4) 不想上學、不想工作,對以往感興趣的事也提不起勁
(5) 情緒低落及不穩定
(6) 沉迷打機、日夜顛倒
持續以上情況,超過一年或以上者
當然,好多事情也是「過尤不及」。要是有些青年人終日留連在街上而不返家,社會上有人會給他/她們一個名字叫「街青」、或「夜青」,又有日提出要給他/她們輔導。
同一道理,要是發現有些青年人長留在家,閉門不出,社會上又有人會弄個名字叫「隱閉青年」,又有一要會提出要輔導一下他/她們。
話分兩頭,到底「隱閉青年」是不是一種「病態」,仍然很值得討論。但我比較偏向認為這是一部分人選擇的過活方式。
【解決方法】
令他們接觸一些人,然後要他們主動找工作做。相信這樣能令他們重新入溶社會。當然,要先找到令他們隱閉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有效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101600021
隱閉青年的六大先兆:
(1) 開始不喜歡外出
(2) 減少 / 害怕 / 拒絕與人交談
(3) 對身邊的人和事逐漸不關心,甚至不聞不問
(4) 不想上學、不想工作,對以往感興趣的事也提不起勁
(5) 情緒低落及不穩定
(6) 沉迷打機、日夜顛倒
這些名稱都可以用來泛指一些喜歡留在家中的人士。
當然,好多事情也是「過尤不及」。要是有些青年人終日留連在街上而不返家,社會上有人會給他/她們一個名字叫「街青」、或「夜青」,又有日提出要給他/她們輔導。
同一道理,要是發現有些青年人長留在家,閉門不出,社會上又有人會弄個名字叫「隱閉青年」,又有一要會提出要輔導一下他/她們。
話分兩頭,到底「隱閉青年」是不是一種「病態」,仍然很值得討論。但我比較偏向認為這是一部分人選擇的過活方式。
令他們接觸一些人,然後要他們主動找工作做。相信這樣能令他們重新入溶社會。當然,要先找到令他們隱閉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