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説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並認爲孔子曾學於老子。
生平
老子的籍貫是楚國苦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厲鄉曲仁里,鹿邑縣境內仍有「老君台」遺址。(另一說法是安徽渦陽,老子東太清宮是渦陽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是佐證老子故里在渦陽的重要證據。)
曾經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據說孔子曾向他學習禮法。後西出函關,被關令尹喜求留,留下千言《道德經》才放行,末年不知所終。
主要成就
老子的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例如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雖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許多時代的局限。但是這部流傳2000年的《道德經》,的確是跨時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時代,這部作品會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有人曾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基督教聖經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一部作品。聖經是傳教士主動翻譯的,這部作品則是被許多民族欣賞而自行翻譯的。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經》,也直接叫做《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