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點兵
一. 韓信封王
韓信(?-196BC),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早年家貧,不能推薦為吏,又不能治業,常寄食於人家。當地一漂母見韓信人雖窮,但有大志,常送飯給他吃,韓信感謝道:「韓信若有得志之日,必報母恩。」
秦二世二年(208BC)二月,項梁起兵反秦經過淮陰時,韓信北渡淮河投奔了他。九月,項梁陣亡後,歸屬 項羽,任郎中。韓信多次向項羽獻策,都未被採用。漢王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初任連敖,未得重用。因一案件牽連了他,十三個人都被斬首,輪到他時,他仰頭對滕公夏侯嬰道:「漢王不是要得天下嗎?怎麼斬殺壯士!」夏侯嬰見他氣宇不凡,就釋放了他,並把他推薦給漢王 劉邦。
漢王任他為治粟內史,其才能仍未得到發揮。在漢營能瞭解
他的,唯有蕭何。當韓信與數十名不被重用的將官離開漢營時,蕭何星夜把他追回,並竭力向劉邦保舉道:要想爭得天下,非韓信不可。漢王聽從蕭何建議,選定吉日,築壇郊外,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被封為大將後助劉邦取得天下, 劉邦以韓信熟悉楚國風俗為名,改封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今江蘇唯寧西北)。 他到封國後,未忘記從前給他飯吃的漂母,賜以千金。
二. 韓信招忌
但是劉邦對韓信擁有軍權一直存有戒心。前二○一年十月,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曾想發兵征討,陳平分析道:目前漢王兵不如楚,用兵不如韓信,不可操之過急,乃借機削減韓信之兵權。韓信一再被削地奪爵,對劉邦漸加不滿,常稱病不朝、對劉邦的不滿和輕視也時有流露,如在一次議論各人的統兵能力時,韓信竟當面說劉邦「陛下不過能將兵十萬」,而說自己則「多多益善耳」。
三. 韓信點兵
流傳有一天趁喝酒之際,劉邦問韓信:「你的手下有多少兵?」韓信故意賣關子說:「我也不知道,但是三個三個一數剩下兩個,五個五個一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一數剩下兩個。」劉邦與張良都算不出來,所以劉邦暫時不敢動手。
此事流傳後世成為有名的「韓信點兵」數學故事。他的這種巧妙演算法,人們稱爲"鬼穀算"、 "隔牆算"、"秦王暗點兵"等。
四. 中國餘式定理
這種問題在《孫子算經》中也有記載:"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它的意思就是,有一些物品,如果3個3個的數,最後剩2個;如果5個5個的數,最後剩3個;如果7個7個的數,最後剩2個;求這些物品一共有多少?這個問題人們通常把它叫作"孫子問題", 西方數學家把它稱爲"中國剩餘定理"。在1247年,秦九韶著《數書九章》,首創"大衍求一術",給出了這種餘式組的一般求解方法。
在歐洲,直到18世紀,歐拉、拉格朗日(Lagrange,1736~1813,法國數學家)等,都曾對這種餘式組問題進行過研究;德國數學家高斯,在1801年出版的《算術探究》中,才明確地寫出了這種餘式組的求解定理。
當《孫子算經》中的"物不知數"問題解法於1852年經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Wylie Alexander,1815~1887)傳到歐洲後,1874年德國人馬提生(Matthiessen,1830~1906)指出孫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求解定理。從而在西方數學著作中就將這種餘式組的求解定理稱譽爲"中國剩餘定理"。
2007-01-18 22:15:13 補充:
http://hk.geocities.com/ltssamaths/resource/hong/ho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