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對中國影響

2007-01-18 6:18 am
稻米對中國影響
(歷史,文化)

回答 (4)

2007-01-18 6:22 am
✔ 最佳答案
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時代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後在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家,佔全世界35%的產量。在中國的南方主要生產秈稻,北方生產粳稻。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就包括環繞的麥穗(嘉禾)。

中國南方俗稱稻為稻穀或穀子,脫殼為大米(多為白色,但亦有淡紅色(如胭脂米)、淡綠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雲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種。),煮熟的大米中國北方稱其為米飯,中國南方稱之為白飯,香港亦有俗稱靚仔(源自潮州話)。

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水稻和旱稻進行研究,還發展最快的雜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農業來解決和幫助經濟、糧食等問題。

稻米與中國的成語及諺語

如說稻米有稻米文明的話,中國人最常打招呼的是「你吃飯了嗎?」,可能就是稻米文明的最佳代表話。自古便有開門七件事之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中國人視米為主食之重視程度。而唐朝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為朗朗上口的唐詩之一。

其他諺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靈巧能幹的婦女,沒米也是做不出飯來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
「一樣米養百樣人」:意思為吃同樣的米,卻養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際遇、不同身份的人來。比喻社會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裡各人的吃的都一樣,卻性格各異。
「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以糯米能沾著木蝨來喻意萬物相生相剋。
「食鹽多過你食米」:意喻經驗比他人豐富。
「吃米不知米貴(價)」:可比喻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不了解。
「偷雞不著蝕把米」:意喻貪心得不到好處還要受害其中。

稻米與中國的風俗

中國風俗中,夫妻如生下男孩,滿月時要贈送油飯給親友,以茲慶祝。中國自古便是農耕國家,當中不少民族以稻米為日常主食,因而有舉行慶祝稻米收成的慶典。如高山族便喜將稻米煮成飯,或把糯米蒸成糕與米粑慶祝各種節日或來賓。漢族在農歷新年時吃元宵(湯圓)、年糕及蘿蔔糕;在端午節吃糭等習俗。
2007-01-26 4:49 am

樂施會

今天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富裕國家強迫貧窮國家開放市場 ,

並對其傾銷農產品的 (PDF)

Make Trade Fair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news/Ricepaper_1104Chi.pdf



註一:中國國家糧食儲備政策包括如下目標:

一、穩定年度以內波動的糧食價格;

二、抹平年度之間的糧食生產浮動;

三、作爲長期的糧食安全儲備;

四、希望能够通過糧食儲備和庫存;

五、保證農民收入。
2007-01-19 2:59 am
稻與中國

稻米的篆字字形
相傳神農氏教會農民種稻的技術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時代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圖片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後在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裡,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來源請求]

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家,佔全世界35%的產量。在中國的南方主要生產秈稻,北方生產粳稻。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就包括環繞的麥穗(嘉禾)。

中國南方俗稱稻為稻穀或穀子,脫殼為大米(多為白色,但亦有淡紅色(如胭脂米)、淡綠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雲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種。),煮熟的大米中國北方稱其為米飯,中國南方稱之為白飯,香港亦有俗稱靚仔(源自潮州話)。

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水稻和旱稻進行研究,還發展最快的雜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農業來解決和幫助經濟、糧食等問題。


[編輯] 稻米與中國的成語及諺語
如說稻米有稻米文明的話,中國人最常打招呼的是「你吃飯了嗎?」,可能就是稻米文明的最佳代表話。自古便有開門七件事之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足見中國人視米為主食之重視程度。而唐朝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為朗朗上口的唐詩之一。

其他諺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靈巧能幹的婦女,沒米也是做不出飯來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
「一樣米養百樣人」:意思為吃同樣的米,卻養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際遇、不同身份的人來。比喻社會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裡各人的吃的都一樣,卻性格各異。
「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以糯米能沾著木蝨來喻意萬物相生相剋。
「食鹽多過你食米」:意喻經驗比他人豐富。
「吃米不知米貴(價)」:可比喻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不了解。
「偷雞不著蝕把米」:意喻貪心得不到好處還要受害其中。

[編輯] 稻米與中國的風俗
中國風俗中,夫妻如生下男孩,滿月時要贈送油飯給親友,以茲慶祝。中國自古便是農耕國家,當中不少民族以稻米為日常主食,因而有舉行慶祝稻米收成的慶典。如高山族便喜將稻米煮成飯,或把糯米蒸成糕與米粑慶祝各種節日或來賓。漢族在農歷新年時吃元宵(湯圓)、年糕及蘿蔔糕;在端午節吃糭等習俗。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7-01-18 6:21 am
中國的主要食物是米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0: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7000051KK049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