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隋文帝的少少背景及點樣死?

2007-01-18 5:04 am
唔好太多,要快!

回答 (7)

2007-01-18 5:08 am
✔ 最佳答案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隋朝開國皇帝,諡號文帝,廟號高祖,在位24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

楊堅為華陰人,係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之子,自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北周時曾為「驃騎大將軍」,又封為「大興郡公」,後襲父爵柱國,並將長女嫁北周武帝為後,地位顯赫,北周武帝時任隨州刺史。其妻即獨孤皇后為北周時當朝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楊堅以「受禪」為名,廢北周靜帝而自立,改年號為「開皇」,建立了「隋朝」。

目錄
[隱藏]
1 政績
2 太子
3 家庭
3.1 後宮
3.1.1 子
3.1.2 女
4 外部連結



[編輯]

政績
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裡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隋文帝鑑於東漢至隋南北分裂達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開皇九年,文帝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文帝開皇五年,即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

隋初經歷南北朝戰亂,民生疲弊,故文帝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隋之富饒既非重歛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滅。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初經濟發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關中糧食短缺,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文帝於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貯存關東運來糧食,建廣通渠,便利關中漕運。又於民間設義倉,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於魏晉南北朝政區劃分毫無標準,地方行政混亂,支出龐大,故文帝於開皇三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 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隋初中央政府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於行政之經費,僅及南北朝時代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

此外,文帝安定政治,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文帝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文帝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污枉法之行為存在。文帝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為要因。


楊堅開了中國科舉制度的先河,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他在位期間,史稱「開皇之治」。

[編輯]

太子
楊堅是個節儉的皇帝,甚至可說是節儉得過份,在大旱時仍不肯開倉,雖然身為皇帝,但衣著十分樸素。長子楊勇為人奢侈,受楊堅厭惡;次子楊廣在楊堅面前裝得很樸素,背後比楊勇更奢侈,但深得楊堅喜愛,後來廢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是他的一大敗筆。

[編輯]

家庭
[編輯]

後宮
獨孤皇后
宣華夫人陳氏
容華夫人蔡氏
[編輯]


房陵王楊勇
隋煬帝楊廣
秦孝王楊俊
庶人楊秀
庶人楊諒
[編輯]


樂平公主楊麗華
蘭陵公主楊阿五
廣平公主
[編輯]

外部連結
中國大百科全書——隋文帝楊堅
2007-01-21 11:30 pm
隋文帝楊堅靠外戚關係廢周靜帝自立,國號隋,改元開皇。
九年正月滅陳,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約一百七十年)。
他即位後,內修制度勤理政務。
對反叛舊臣,豪強大吏,誅夷罪退,毫不手軟。
他多次減稅,減輕人民經濟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
在全國推行均田制,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
在地方行政,實行州縣二級制
在晚年時年好猜疑,不善明察,聽信讒言、任用小人,
他是個崇尚節儉的皇帝,在大旱期間不肯開倉。
他的長子楊勇是個奢侈的人,所以得不到楊堅的寵愛,楊堅的次子在楊堅面前是個節儉的人,常常在宮中穿著簡樸的衣服,但背後卻是個非常奢侈的人,經常帶著假面貝做人,卻因為他的假面具,深得楊堅的寵愛。
後來廢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是他最錯的決定!'
隋朝統治短暫,與楊堅有一定關係


至於隋文帝的死有三種唔同的說法..:
第一種........重病而死
第二種........被楊廣下毒至重病死
第三種........被張衍拉肋骨致死
參考: 自己個人的知識
2007-01-20 2:29 am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隋朝開國皇帝,諡號文帝,廟號高祖,在位24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
楊堅為華陰人,係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之子,自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北周時曾官拜「驃騎大將軍」,又封為「大興郡公」,後襲父爵柱國,長女嫁北周武帝為後,地位顯赫,北周武帝時任隨州刺史。其妻獨孤皇后為北周時當朝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楊堅以「受禪」為名,廢北周靜帝而自立,改年號為「開皇」,建立了「隋朝」。

政績
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裡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鑑於東漢至隋南北分裂達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開皇九年,楊堅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楊堅開皇五年,即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隋初經歷南北朝戰亂,民生疲弊,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隋之富饒既非重歛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滅。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初經濟發展收益甚大。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關中糧食短缺,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楊堅於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貯存關東運來糧食,建廣通渠,便利關中漕運。又於民間設義倉,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凶年。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於魏晉南北朝政區劃分毫無標準,地方行政混亂,支出龐大,楊堅遂於開皇三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隋初中央政府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於行政之經費,僅及南北朝時代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此外,楊堅安定政治,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楊堅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在澄清吏治方面,楊堅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污枉法之行為存在。楊堅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為要因。楊堅開了中國科舉制度之先河,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在位期間,史稱「開皇之治」。

太子
楊堅是個節儉的皇帝,然而卻可說是節儉得過份,在大旱時仍不肯開倉,身為皇帝,但衣著十分樸素。長子楊勇為人奢侈,受楊堅厭惡;次子楊廣(即隋煬帝)在楊堅面前裝得很樸素,但背後比楊勇更奢侈,所以深得楊堅喜愛,後來廢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是他的一大敗筆。
2007-01-18 6:39 am
隋文帝 楊堅 (581-604)
華陰人,隋朝的開國君主。初仕北周,封隨公,靜帝禪讓為帝,國號隋。在位二十四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諡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統一了已經處於分裂局面幾百年的中國。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

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于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然而,御下過嚴,令不少功臣未獲善終,尤其立楊廣為太子,令遺禍後代,竟使江山斷送,實為遺憾。
參考: 小喬
2007-01-18 6:10 am
隋文帝 楊堅 (581-604)
華陰人,隋朝的開國君主。初仕北周,封隨公,靜帝禪讓為帝,國號隋。在位二十四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諡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統一了已經處於分裂局面幾百年的中國。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

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于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然而,御下過嚴,令不少功臣未獲善終,尤其立楊廣為太子,令遺禍後代,竟使江山斷送,實為遺憾。
2007-01-18 5:51 am
中國歷史里程碑
38 隋文帝改革


這次改革,為後世的當政者們豎立了富國安民的樣板

隋文帝改革即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為加強中央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隋文帝楊堅,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他
15歲時因父親的功勳被授官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周武帝時
進位大將軍,襲爵隋國公,長女為太子妃。公元580年五月,入宮輔政。581年二月,他
逼迫周靜帝讓位,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取年號為開皇。589年,隋文帝完成了南北統
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延續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從開皇元年(581年)開始,隋文帝即著手一系列的改革。
他首先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於加強中央
集權。三省,就是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這三省的正副長官,即尚書省的令、僕射,
門下省的納言,內史省的監、令,都是宰相。三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
審議和執行。尚書省下設吏、禮、兵、刑、戶、工等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
此外,有御史台和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等九卿。
在地方,簡化行政機構,廢除郡一級地方官,實行州、縣兩級制。官吏的任用權一概由
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
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
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其次,隋文帝下令制定對後世法律影響深遠的《開皇律》,為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確
立法律根據。《開皇律》分為12篇。判刑的名目有五種:一是死刑,二是流刑,三是徒
刑,四是杖刑,五是笞刑。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修訂《開皇律》時,廢除了一些酷刑,
如梟刑——斬首懸於木桿上;轘刑——車裂;宮刑——破壞生殖器。也一概不用滅族刑。
同時,減省一些刑律,減去死罪81條,流罪154條,徒、杖等罪千餘條,總共保留500條。
這個新的封建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明文規定貴族官僚享有法律特權。凡
是在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即所謂「八議」範圍內的人
和七品以上官吏,犯罪都可以減罪一等。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用錢來贖罪。
第三,隋文帝採取了許多經濟措施以鞏固其統治。他頒布了關於均田和租調的新令;
下令將百姓成丁年齡由18歲推遲到21歲,丁男服役期限由1個月減為20天;戶調絹由1匹
(4丈)減為2丈;丁男年滿50,免役改庸等。這些規定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農民有更
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
他還整頓了府兵制,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控制權。西魏、北周建立的府兵制,士兵另
立戶籍,完全脫離生產,實際上是地方豪族的武裝,統兵權不歸中央。隋文帝改變了這
種情況,規定軍人戶籍屬州縣管理,平時參加生產,兵農合一化。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結
合起來,既保證國家的兵源,又加強了對農民的奴役和控制。中央政府設立十二衛,各
衛設大將軍,為府兵最高將領,歸皇帝統管,加強了封建國家對軍事機構的直接控制權。
此外,建立科舉制,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
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
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到隋煬帝時,定十科舉人,開設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
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產生。科舉制度的創建,重才學而不重
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對後代影響很大。
隋文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起了積極的
作用。隋文帝統治的後期,國家富足強盛,編戶大增,倉儲的豐實為歷史所罕見;全國
安寧,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隋文帝所創隋制,為唐朝以後各朝
所遵循,在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7-01-18 5:09 am
隋文帝楊堅(541一604),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其父楊忠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封隋國公。楊堅襲父爵為隋國公,累官至上柱國.大司馬。周宣帝病死,周靜帝年幼繼位,未能親理政事。楊堅以元舅總攬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封隋王。大定元年(581)廢靜帝自立,國號隋,改元開皇。七年平後梁,九年正月滅陳,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自東晉以來260餘年的分裂割據、兵焚戰亂局面。在位24年,仁壽四年七月為其子楊廣所殺。謚文皇帝。

楊堅即位後,內修制度,外撫四夷,崇尚節儉,勤理政務。對反叛舊臣,豪強大吏,誅夷罪退,毫不手軟;對百姓則實行較寬緩的政策。但晚年好猜疑,不善明察,聽信讒言、任用小人,且不悅詩書,迷信符瑞。隋朝統治短暫,與楊堅有一定關係。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2: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7000051KK043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