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要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必須先開放更多的經濟領域,透過引入競爭來提升增值階梯和改善市場效率。但是,在這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一些基本困難,這些困難與紐約和倫敦在八十年代所經歷過的相類似。首先,在紐約和倫敦,由於製造業職位流失,導致失業率長期高企。此外,隨著八十年代私有化及開放市場的熱潮,國際融資和製造業支援服務亦應運而生。這些經濟轉型導致失業率不斷惡化。第二,市場需要更多知識密集勞工,但低技術勞工的需求卻減少,令財富差距更加拉闊。第三,一些國際大都會曾經經歷過財政危機,令這些政府削減公務員數目及公共服務。在七十年代中期,紐約和東京也曾經歷過嚴重的財政危機;而倫敦的財政問題則以長期縮減政府架構來取代。這些問題稱之為「國際大都會的特徵」。
早期經濟轉型時所面對的問題:
特徵一:失業率高企
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正經歷另一次的結構性轉型,低技術工人可能面對持續高企的失業情況。首先,政府已著手對某些行業如電訊與銀行業開放和改善市場效率。其他經濟領域如航空業和公用事業仍有更多開放和競爭的空間,同時,透過外判政府工序和私營化亦可提升政府整體的營運效率。這趨勢將提升行內的競爭,加快市場收購合併的步伐,令私人機構更有效率。但在這過程中,失業裁員的數字難免上升,未來的高增值工作將要求員工擁有更高的技能。
第二,政府鼓勵發展的行業均以知識密集為主,如資訊科技、中藥和時裝設計等,這些行業涉及專業與專家的職位。此外,電子商貿的發展會令一些低增值的商業服務失去優勢,例如文員、會計以及貿易支援服務,未來可能遷往其他較便宜的地區,適合低技術人士的就業職位將繼續減少。
第三,中國加入世貿後將增加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直接貿易,減少倚賴香港作為轉口港,香港轉口貿易中較低增值的工作崗位將遷往內地。香港轉口貿易將需要依靠更多資訊科技來改善生產力,技術較低的工人將難以適應新經濟的要求。所以逐步成為國際大都會時,財富差距亦將會擴大。
特徵二:財富差距擴大
正如紐約和倫敦的發展,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對高薪酬及高技能僱員,如金融、法律、科技和其他專業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雖然貧者未必愈貧,但富者則肯定愈富。除非低技術工人能夠提升個人的技術水平,否則財富差距的情況將會擴大。
特徵三:財政赤字
隨著經濟逐步遠離物業主導的發展模式,政府再不能(亦不應該)像金融風暴前,百分之三十五的政府總財政收益是倚賴物業相關的收入。此外,中國加入世貿後將有更多轉口貿易相關的經濟活動遷往內地。所以現時所面對的財政赤字是一個長遠的結構性問題。
有見及此,推出一系列措施來精簡政府架構,包括(一)政府部門私有化;(二)社會服務外判;(三)將鐵路公司的部份股份上市;(四)公務員入職薪酬削減百分之六至三十一;和(五)削減公務員福利如房屋和子女教育津貼等。在增加政府效率及減低財赤方面,紐約和倫敦,以至現時的東京均有類似的經驗,因此,預期這類改革將會陸續推出。
教育制度─減少勞工市場的錯配情況
大部份低技能勞工的技術和知識水平未能趕上新經濟的需要,是財富差距拉闊和失業率高企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制度最重要是提高勞工的靈活性和技術水平。長遠而言,口的專才和知識份子,才是建立一級國際大都會的重要支柱。因此,教育制度將負起減少勞工市場錯配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