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摩訶目犍連
摩訶譯曰大。佛弟子中姓目犍連的人很多,故冠以大字以別之。簡稱目連。是佛左面的大弟子,神通第一。
昔日難陀跋難陀龍王兩兄弟居須彌山邊的大海。須彌山高海拔八萬四千由旬(每一由旬有四十華里)。忉利天在須彌山頂,佛每次上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均要經過其所住之處。龍王瞋心起,大罵:「為何有禿頭人常從我上面飛過?」並且吐出黑色的雲霧。
諸比丘見此,各各起立語佛,欲往降服龍王。佛言:「此龍力暴,難可化度。」不許他們前往。目連隨即起立自廌往降龍王。佛言:「善哉,汝能堪任。」
目連以神力飛至山上,見龍王以身繞須彌山七匝,頭枕山頂,尾撥大海水,但撥不到山頂。目連化成一條有十四頭的龍,繞須彌山十四匝,頭枕梵天宮,尾撥大海水,可以撥到梵天,並灑在二龍身上。龍王盛怒,雨金剛沙;目連變沙為寶花,輕軟可愛。目連又化為小龍,鑽入龍王身內,從眼入耳出,耳入鼻出,鑽齧其身。龍王受苦痛,其心乃伏。目連即回復比丘身,領龍王到舍衛國皈依世尊。
有一次,目連聽佛說法的時候,他很想測試佛的音聲究竟可以傳至多遠。他跑至十里外,聽到佛說法的音聲如在跟前。他以神通力往外飛,一路上仍然聽到佛的音聲清晰可聞,如在面前。他拚命的飛呀飛,但是仍然很清楚的聽到佛說法的音聲。這時他的神通力盡,剛好到了一佛國名曰大身。
顧名思義,大身國的人民身量很大,其佛身量更大。因身量大故,其所用的缽更大。目連力盡身疲,站在佛缽的邊沿上休息,如站在大路中央。
大身佛的弟子問:「世尊,此人頭虫從何處來?」佛言:「莫作是說。此不是常人,乃釋迦佛座下神通第一之目犍連尊者。因他要測試佛的音量而追尋至此。」大身佛告目連言:「佛說法的音聲遍滿虛空,無有遠近之分。」
目連因為神通力盡,不知如何回去娑婆,故向大身佛求教。佛言:「當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便能回歸釋迦佛座下。」目連合掌稱念佛名,果然立即回到釋迦佛座下。
目連以孝道著稱。初得神通時欲報父母之恩,即以天眼見其亡父生天中,亡母生餓鬼中。餓鬼的形相是:頭大、肚脹、咽喉如針尖、口常吐火。遇食物將食時,食物變為火炭;遇水將飲時水變為熱熔銅。目連以神通盛一缽飯供養母親,其母恐餘餓鬼奪其飯,以左手遮缽,右手搏食。怎料食未入口,整缽飯變成火炭。
目連的母親是因為慳貪邪惡而成為餓鬼,若果她自己得食而能布施予前來索食的餓鬼,她便可以立即脫離餓鬼身。可惜她慳貪的習氣太深厚,得食時以手遮缽,故未能因今次的因緣脫離饑鬼苦。
目連悲淚涕泣,請求於佛。佛言:「當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僧自恣時,以盆盛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大德眾僧,蒙三寶威神之力及眾僧功德力,可以超度七世父母及令現世父母增福增樂。」
盛百味飲食的盆名為盂蘭盆。盂蘭是印度文,中文譯曰倒懸,指餓鬼之苦如人倒懸。惟有以百味飲食供僧才能解倒懸之苦。
佛制 四月十五日 至 七月十五日 僧眾結夏安居。因為這三個月是印度的炎夏,蟲蟻等從地下爬到路面上,如果比丘僧出外乞食很容易踏死牠們。故佛制弟子九旬(九十日)禁足,結夏安居,不准外出乞食,由居士送供。
在結夏期間大眾一心用功修行,精進勇猛,有得道果者、有得深禪定者、有得神通者、有得菩薩無生忍者。於 七月十五日 僧自恣時,佛心歡喜,故 七月十五日 名為佛歡喜日。民間習俗稱 七月十五日 為鬼節,實在是很大的誤會。
舍利弗才高而智明,目犍連族豪而神爽,兩人是釋迦佛左右之大弟子。舍利弗站在佛的右面,代表智慧;目連以禪定得大神通,站在佛的左面,代表定。定與慧是佛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