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問題

2007-01-18 1:46 am
孔夫講過「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孔夫子亦講過「道不同不相為謀」點解孔夫子講兩種不同的說話呢?我有d唔明.

回答 (2)

2007-01-18 2:01 am
✔ 最佳答案
你可能有點誤解了.

"朝聞道, 夕死可以" 意思是早上聽到道理後, 就算下午死都值得 -- 這是表達了對學識追求的渴求及熱切態度

"道不同, 不相為謀" 意思是當大家行事 / 處事理念不一樣的, 就不可以共同做事了

因此孔子是表達兩樣事而不是同一件事有自相矛盾的說法啊
參考: 自己
2007-01-23 7:02 am
儒家對「道」思想概要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不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禮記.中庸>>
-中庸之道難以推廣,我知道其原因了:聰明的人實行時越過了它的限度,愚苯的人則達不到其標準。中庸之道不能為人所明暸,我知道其原因了:賢明的人要求過高而將它神秘化,不成器的人要求太低而將它庸俗化。就像人們無不飲水吃飯,卻很少有人能真正辨出其中滋味。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禮記.中庸>>
-中庸之道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在行道時使它遠離人們,那就不能認為他在實行中庸之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早晨得知真理,當晚死去都可以。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
-我的主張如果行不通,就坐一隻木筏到海上去。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述而>>
-立志於道,堅持於德,依從於人,而遊習於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秦伯>>
-堅定信仰,愛好學習,以生命來保全完善的道德原則。不進入有危險的國家,不居住有禍亂的國家。世道清明,就出來做官;世道昏暗,就隱居起來。世道清明而自己貧賤,這是恥辱;世道昏暗而自己富貴,這也是恥辱。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
-人能夠弘揚道,不是用道來弘揚人。


「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憲問>>
-國家政治清明,言語正直,行為正直;國家政治黑暗,行為正直,言語隨和謹慎。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聽到路上的傳言便去四處傳播,這是對道德的背棄。

道家對「道」思想概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
-“道” 如果可以用詞語表達,則不是永存的 “道”。
-“名” 如果可以用詞語表達,則不是永存的 “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世界的來源,先由一團混沌和氣開始,然後,分開陰陽,再者陰陽二氣相碰,則第三股氣而來,這三股氣產生出萬物來。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為學,知識欲望就不斷增加,虛偽詭詐、憂愁煩惱也就隨之而不斷地增加;為道,知識欲望就不斷地減少,虛偽詭詐、憂愁煩惱也就隨之而不斷地減少。減少而又減少,把知識欲望損盡了,沒有了 “為” 的意念,最後便到達無為的境地。無為的結果,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所以可以說是無所不為。治理天下也應該無為,如果有為,就不能治理天下了。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泛濫流行,左右上下無所不同。

同意iceisland2005的立論。
參考: 宗教比較 微沙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2: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7000051KK028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