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1. 橫看廬山可以看到廬山的哪一種特質?
(C)以看到廬山的寬大。
2. 「不識廬山真面目』中的「不識」是甚麼意思?
A) 是不能認清的意思。
3. 「只緣身在只山中」的「緣」在詩中有甚麼意思?
B) 它的意思是「由於」。
4. 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甚麼?
D) 他想告訴人們要多留意身邊的事物。
蘇軾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宋眉山人,生於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一○三六-一一○一),年六十六歲,軾博學高才,嘉祐進士;直史館。王安石倡行新法,軾嘗上書神宗,痛陳不便:以是忤安石,出知杭州,歷徙湖州、黃州、惠州,貶瓊州(今海南島)。哲宗召還,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軾為文涵渾奔放,嘗自謂:「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詩亦清疏雋逸。又善書工畫,著有易、書傳、論語說、仇池筆記、東坡志林、東坡全集、東坡詞。
http://home.pchome.com.tw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四川眉山人。他二十歲時與其弟蘇轍同時考取進士。他父親蘇洵也才華橫溢,沒經過考試,被破格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這樣,蘇家父子三人在當時京城中都出了名。後來人們把他們合起來,稱做「三蘇」。
蘇軾在湖州看到了地方豪強官吏的橫行霸道,很不滿意,寫了一些詩,諷刺這些事。沒想到遭人誣陷,被關在牢監裡達一百天之久,受盡折磨。後來,因為有人為他辯白,宋神宗才下令把他釋放,貶謫到黃州。
蘇軾在黃州實際上過著流放的生活。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靠朋友的幫助,弄到一塊地,自己耕種。他還親自整理場地,在東邊山坡上蓋了一間房。因為那個地方名叫東坡,他就給自己起了一個別號,叫東坡居士。後來,人們常把蘇軾叫作蘇東坡。
蘇軾在政治失意的日字裡,常常遊山覽水,飲酒賦詩,抒發情懷. 有一次,他打聽到長江邊上有個名勝古蹟叫赤壁,就在一天夜裡,約了幾個朋友,蕩著小船到赤壁遊覽.
他們在船上一邊飲酒,一邊朗誦"月出"詩篇.一會兒,月亮從東方山上慢慢地升起來,白濛濛的水氣浮在江面上,映照著月色的水光和天上的月亮連接在一起.他們聽任小船漂流在空闊無邊的江面上.
蘇軾和朋友們談起三國時曹操和周瑜大戰的情景,觸景生情,十分感慨.回到家裡,蘇軾根據遊赤壁的感慨,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賦".
三個月後,蘇軾帶著妻子珍藏很久的一斗好酒,幾個朋友乘船再遊赤壁.回到家裡,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白鶴,飄然遠行.醒來後,他揮筆寫了"後赤壁賦",表達了自己那種曠達無為,擺脫塵世糾纏的心態.
其實蘇軾也不肯定黃州的赤壁就是周瑜火燒曹軍的地方,三國的赤壁在現在武漢的上游湖北省嘉餘縣境內,而黃州赤壁卻在武漢的下游,真名叫赤鼻磯.
黃州赤壁卻因蘇軾這一差錯出了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文學家,就稱它為"東坡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