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望洞庭"的詩詞和作者和解釋

2007-01-17 10:19 pm
我想要望洞庭的詩詞和作者和解釋

回答 (5)

2007-01-17 10:26 pm
✔ 最佳答案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 ( 772─842 ),字夢得,彭城 ( 今江蘇
徐州 )人。一說洛陽( 今河南 )人。貞元進士,授監
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失敗後貶為朗州
司馬。後作過一些地方刺史,官終檢校禮部尚書。
有《劉夢得文集》。
劉禹錫披星戴月,縱目洞庭,湖光山色,別有風味,他的七言短制《望洞庭》抒寫了自己奇妙空靈的想像,給人以美的享受。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上有皓月當空,下有千里洞庭,天地空明,四野寧靜。詩人凝眸洞庭,浮想聯翩。他覺得,波光粼粼、纖塵不染的洞庭湖水猶如一隻潔白無瑕、閃閃發亮的銀盤,清麗秀美、鬱鬱蔥蔥的君山宛如一枚玲瓏剔透、小巧別致的青螺。如此闊大空明的景致,劉禹錫把它想像成一件精緻悅目的工藝品。
 方干也曾到過君山,他不去欣賞洞庭山水,湖光山色,而是對君山的來歷有驚世之想:「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他想落天外,竟於塵世之外見到三觀滄海變桑田的麻姑;這位仙女告訴他,自古及今,本無君山,後來,海風浩蕩吹落崑崙巨石,掉落洞庭,才形成了今天所見到的巍巍君山。天地之化育,造化之神功,孕育了這一稀世奇觀。方干想像之奇幻,見聞之奇特,給君山塗上了一層神奇瑰麗的色彩,君山是崑崙仙石,屹立洞庭,千年如斯,難怪文人騷客歌之不竭,詠歎不盡!
2007-01-17 10:29 pm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2007-01-17 10:27 pm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2007-01-17 10:26 pm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772-842),因參與永貞革新被貶謫朗州司馬。這期間,他與佛教結下了勝緣,常與禪僧交往切磋佛理,研習經典,寫了多首頗具見地的佛詩和散文,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禹錫出生於唐大歷七年(772),卒於唐代宗會昌二年(842)。字夢得,祖籍中山今治河北定縣),居洛陽。早年曾學醫,廿二歲中進士,登博學宏詞科,工於文學。三十二歲授監察御史,與柳宗元等參與王叔文「永貞革新集團」,於唐貞元二十一年(805),進行了一場政治革新。這一年,唐德宗崩駕,太子李誦繼位,號順宗。唐順宗中風不能說話,只好依靠原來在東宮伴他讀書的王叔文、王丕來幫他處理朝政。王叔文又起用了劉禹錫、柳叔文替順宗下了一道詔書,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停止地方官進奉和鹽鐵使的月進錢;降調江淮海鹽和地方池鹽價;取消宮市;召回前朝被貶的名臣,宣布京兆尹李實的貪污罪,並進行了一些重要人事調整。這一系列改革,當然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宦官頭子俱文珍勾結一批附和他的老臣,宣布順宗因為病重不能執政,擁立太子李純即位,號憲宗。順宗一下合,俱文珍等將王叔文處死,那些參與改革的官員也受到株連。憲宗下詔書,把原來王叔文重用的八個人一律降職,派到邊遠地區當司馬,歷史上把他們和王叔文、王丕合起來稱作「二王八司馬」。

  八司馬之一的劉禹錫被貶朗州(即今常德市)。按唐制司馬為州行政長官的正六品,完全是一個有職無權之閑官,不理事,且無官舍可住,劉禹錫只得住在城東招屈亭旁普通民宅。

  劉禹錫沒有公務纏身,有更多的時間讀書為文和游歷山山水水。達期間,他感悟到「視身如傳舍,閱世似東流。」(《宿誠禪師山房題贈》)總想尋覓一條貶謫苦悶的解脫之道。如是他接觸了佛教,想從佛教深邃的哲理中找到精神慰籍。唐代佛教正逢鼎盛時期,朗州亦是佛教聖地。離城區二十華里的德山乾明寺就是享譽華夏的十方叢林,四方衲子紛紛來此掛錫。劉禹錫才常來此拜佛、參禪,與僧人探討佛理、佛法。經常亦有外來僧人來劉宅與其切磋禪理,「相歡如舊識,問法到無言。」(《贈別君素上人》)。他與南岳衡山、牛頭山、楊岐山等處的禪僧如仲制、靈澈、元暠、如智、,慧則、廣宣、鴻舉、義舟、景玄、惟良等以及日本僧人智藏有廣泛交往,有的交往還很深。柳宗元《送元暠師序》曰:「元暠師居武陵(朗州)有年數矣,與劉游久且昵。」劉禹錫送僧詩二十四首,大多數是在朗州寫作的。在《送僧元暠南游》詩引言稱贊元暠「妙音奮迅,願力昭答。」劉表示「雅聞予佛而侒,亟來相從。」他從元暠那裡領悟到佛法的殊勝,感嘆地說:「予策名二十年,百慮而無一得,然後知世所謂道無非畏途。唯出世間法可盡心耳」。「予策名二十年」是指自貞元九年(793)至元和七八年(812、813),這二十年中,他正值廿二歲至四十歲的血氣方剛年華。貞元九年時年二十二歲登進士第,二十二歲擢監察御史,在此期間,他常與柳宗元、呂溫等「講疑考要王霸富強之術」,尋求解決社會危機的途徑。三十四歲時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後而遭貶謫。他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百思而不得其解。自從接觸佛法後,才悟到「世所謂道無非畏途。」只有「出世間法(佛法)」才能啟悟人心,拯救社會。他在朗州十年寫了近兩百篇詩文,其中不少是宣暢佛法,贊嘆高僧以及富涵禪味及禪境的篇章。其後,他為禪宗六祖大鑒禪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牛頭山第一祖法融大師、楊岐山故乘廣禪師等撰寫的碑文,以及撰寫的《佛衣銘》、《夔州始興寺移鐵像記》、《毗廬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均顯現了他受佛法的薰陶,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昇華,心身進入禪的新境界。如他在《贈別君素上人》詩引言中曰:「晚讀佛書,見大雄念物之普,級寶山而梯之。高揭慧火,巧熔惡見,廣疏便門,旁束邪徑。其所證入,如舟溯川,未始念於前而日遠矣。」「夫悟不因人,在心而已。」在《送慧則法師歸上都因呈廣宣上人》引言中曰:「以為盡妙理者莫如法門,變凡夫者莫如佛土,悟無染者莫如散花。故業於凈名(經),深達實相。」還談到禪與詩的關係,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引言曰:「故自近古而降,釋子以詩名聞於世者相焉。因定而得境,故滌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這都是他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的心得。佛家認為,戒定慧三法相資,不可或缺,因戒而生定,定而生慧,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關鍵也。劉文說:「定而得境」,使散亂的心水澄明,進入創作意境;開慧後遣詞造句,能得到精華而美麗的詞藻。這都是他達佛之知見,自家家珍的和盤托出。

  至令仍廣為傳播,並目刊入中學課本的劉禹錫的《陋室銘》,是一篇頗具藝術特色且具禪趣的傑作。

  
2007-01-17 10:25 pm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0: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7000051KK016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