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弟粥的由來

2007-01-17 5:52 am
及弟粥的由來

回答 (4)

2007-01-17 5:58 am
✔ 最佳答案
及第粥

及第粥指一種粵式粥點,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肝豬粉腸,滾熟後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成為賣點。它是廣州西關著名粥品之一,十分鮮味可口。正宗的及第粥要到廣州市荔灣區龍津中路的「伍湛記粥品專家」里品嘗。

名稱由來
及第粥的名字由來版本甚多。一說「及第」一名與明代廣東才子倫文敘有關,相傳倫氏幼時家中甚貧,以賣菜為生。隔壁粥販憐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買菜為名,著倫文敘送一擔菜至粥販家,送完菜後,粥販便以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的白粥招待之,權當午餐。後來倫氏高中,心念粥販贈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當年老闆給他熬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氏為其題名「及第」,並書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傳遍廣州。

第二種說法則與晚清時一肉販有關。相傳此肉販目不識丁,為記帳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師學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後來開科,有人攛掇肉販去應試,說功名全靠祖上積德。肉販信以為真,跑去應試,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便把卷子上繳。恰巧應屆考官是那當年教他這幾字的塾師。塾師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讓他歡喜一場,便為肉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後肉販高中,塾師卻開始後悔,擔心肉販再來混帳,於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見有人只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字,便把卷子作廢。豈料下科考官見考卷之後,想起前科同僚之囑,心想這之中莫不是有什麼玄機,自己也樂得賣個人情,於是便又另作一篇,讓肉販再次中舉。後來肉販上京赴考進士,沿途貪戀風光,不意竟遲到吃了閉門羹。目瞪口呆之際,一王爺經過,遺下一個燈籠。肉販撿起燈籠,又溜達到試場門口,門衛一看是王爺家的燈籠,心想這人非同小可,趕忙迎進。肉販把燈籠架於桌邊,又是如此這般在考卷上寫了七個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燈籠的考官忙戰戰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販又高中。後來有人問肉販靠什麼高中,肉販答曰:「豬肉、豬肝、豬粉腸。」因此,後人便把用這三種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第三種說法則說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和豬肚煮粥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巧林狀元正在吃粥,便問他吃的是什麼粥。林狀元知道老御史盼望兒子能科場高中,因此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御史吃過及第粥後,回到家裡便命廚人依法炮製,精心熬制及第粥給兒子吃,他的兒子果然高中狀元。老御史大喜過望,逢人便講及第粥的好處。因此,及第粥便廣為流傳開來。

第四種說法比較接近生活實際。在豬肉行當和飲食行業中,廣東人把豬的腸臟稱之為「下水」,但在菜譜上不宜直書此諢號。為了提高「下水」的地位,美食家便給它一個雅號,名曰「及第」。其後,粥粉店也把豬內臟烹調的粥品,由「豬雜粥」易名為「及第粥」,又稱「三元及第粥」。
2013-11-09 11:06 am
全台唯一合法博弈網站隆重登場

中獎彩金領取僅需5分鐘立刻到手

快來免費試試手氣吧!

官方網站 aa777.net
2007-01-17 6:11 am
及第粥的((名字由來))

一說「及第」一名與明代廣東才子倫文敘有關,相傳倫氏幼時家中甚貧,以賣菜為生。隔壁粥販憐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買菜為名,著倫文敘送一擔菜至粥販家,送完菜後,粥販便以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的白粥招待之,權當午餐。後來倫氏高中,心念粥販贈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當年老闆給他熬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氏為其題名「及第」,並書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傳遍廣州。
第二種說法
則與晚清時一肉販有關。相傳此肉販目不識丁,為記帳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師學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後來開科,有人攛掇肉販去應試,說功名全靠祖上積德。肉販信以為真,跑去應試,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便把卷子上繳。恰巧應屆考官是那當年教他這幾字的塾師。塾師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讓他歡喜一場,便為肉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後肉販高中,塾師卻開始後悔,擔心肉販再來混帳,於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見有人只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字,便把卷子作廢。豈料下科考官見考卷之後,想起前科同僚之囑,心想這之中莫不是有什麼玄機,自己也樂得賣個人情,於是便又另作一篇,讓肉販再次中舉。後來肉販上京赴考進士,沿途貪戀風光,不意竟遲到吃了閉門羹。目瞪口呆之際,一王爺經過,遺下一個燈籠。肉販撿起燈籠,又溜達到試場門口,門衛一看是王爺家的燈籠,心想這人非同小可,趕忙迎進。肉販把燈籠架於桌邊,又是如此這般在考卷上寫了七個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燈籠的考官忙戰戰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販又高中。後來有人問肉販靠什麼高中,肉販答曰:「豬肉、豬肝、豬粉腸。」因此,後人便把用這三種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第三種說法
則說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和豬肚煮粥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巧林狀元正在吃粥,便問他吃的是什麼粥。林狀元知道老御史盼望兒子能科場高中,因此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御史吃過及第粥後,回到家裡便命廚人依法炮製,精心熬制及第粥給兒子吃,他的兒子果然高中狀元。老御史大喜過望,逢人便講及第粥的好處。因此,及第粥便廣為流傳開來。

第四種 說法
比較接近生活實際。在豬肉行當和飲食行業中,廣東人把豬的腸臟稱之為「下水」,但在菜譜上不宜直書此諢號。為了提高「下水」的地位,美食家便給它一個雅號,名曰「及第」。其後,粥粉店也把豬內臟烹調的粥品,由「豬雜粥」易名為「及第粥」,又稱「三元及第粥」。
2007-01-17 5:58 am
"及底粥"其實是"及弟粥"之誤

"三元及弟"即古時通過鄉試, 縣試及殿試, 高中狀元之謂也。後來人們為食物定名都喜用一些好意頭的名字, 又因此粥有三種配料 (肉丸, 豬腰, 及豬肝, 亦有用肉丸, 豬腰, 及豬肚三種的)所以稱為"及弟粥"。

生滾粥就是材料不同米一起煮, 而是先煲好粥底, 材料 (如魚片, 牛肉等) 等下了單在另外用粥滾熟, 吃起來較鮮美。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31: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6000051KK047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