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208年),字景升,山陽高平人,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是東漢末期的一個割據諸侯。其先祖是西漢魯恭王劉餘。
[編輯] 重臣
* 蒯良
* 蒯越
* 蔡瑁
* 文聘
* 王粲
* 王威
* 傅巽
* 鄧義
* 韓嵩
* 伊籍
* 綦毋闓
* 宋忠
* 呂公
[編輯] 盟友
* 袁紹
* 張繡
* 劉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A%89%E8%A1%A8&variant=zh-tw
===========================================================
張繡(?——207年),是東漢末期的武將。張濟的族子。
武威郡祖厲(今甘肅靖遠縣)人。作縣吏時候,誅戮謀害了縣長的麹勝而聞名。此後為董卓效力。197年,張濟因為進攻南陽,中流矢戰死,張繡乃繼承張濟的勢力,割據宛城與劉表結合。曹操軍攻打宛城時舉眾投降,後因得知曹操納張濟之妻之事而感到疑懼,於是襲擊曹操軍並擊斃曹操長子曹昂、弟子曹安民與大將典韋,將曹操暫時驅逐出宛城地區,並於此後與曹操持續對抗。不久袁紹曹操在官渡尖銳對立,袁紹派人到張繡處,要與張繡結盟,張繡最後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投降,並將女兒嫁與曹操之子曹均以結為親家。200年,官渡之戰後,曹操封賞部下,提拔張繡並授予邑凡2000戶。
207年,張繡在曹操軍與烏丸的戰爭中病死於柳城軍營。另一說法是,張繡被曹丕責備以前殺死了哥哥曹昂的事,張繡明白曹家並未忘記昔日恩怨,因此自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B5%E7%B9%A1&variant=zh-tw
=========================================================
張燕搵唔到!
==========================================================
張魯(?—216年),字公祺,沛國豐縣(今屬江蘇豐縣)人,東漢末五斗米道首領,五斗米道創立者張道陵之孫。漢初平二年(191年),曾在益州牧劉焉手下任職督義司馬,後與別部司馬張修率徒眾攻討漢中太守蘇固,共取漢中,後來張魯殺掉了張修,獨據漢中;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任,盡殺魯母家室,張魯叛變,建立政權,以五斗米道教民。
張魯少膺祖訓,在各地設立「義舍」,置「義米義肉」,免費提供給過路者食宿,又怕人多吃,特地在教規上加了「人若食用過量,鬼能使其生病」。如有人生病,張魯將病人「引入靜室,令其思過」,然後要病患寫上自己姓名,一式三份,稱為「三官手書」,「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併發布禁止釀酒、春夏禁止殺牲的命令,史稱「民夷便樂之」。犯法者「原宥三次」,再犯才處以刑罰。小過者則修治道路百步。他的政權持續近三十年,在動蕩東漢末年屬於比較安定的地區,因此很多人遷居到那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漢中。張魯先退避到巴中(今四川巴中),後封存庫藏降曹,曹操看很重他,任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遷還中原,諸子皆封為侯。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B5%E9%AD%AF&variant=zh-tw
=========================================================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楊(今安徽當塗東北)人。
少好學,溫厚純篤。靈帝中平二年(185年)三月,陶謙隨皇甫嵩出征三輔,被任命為揚武校尉。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徐州刺史,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史載「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贍,流民多歸之」。董卓被殺後,各路軍閥陷入混戰,陶謙加入了袁術、公孫瓚的陣營,對抗袁紹、曹操。時人張昭認為陶謙「膺秉懿德,允武允文,體足剛直,守以溫仁。令舒及盧,遺愛於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但是陳壽卻說他「背道任情……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三國演義》說陶謙在病故之前把徐州讓給了劉備,讓徐州的確有過,但「三讓徐州」,也未必是史實。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6%E8%AC%99&variant=zh-tw
=========================================================
袁術 (?—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人。東漢末年軍閥。
袁術出身於東漢世家,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為司空袁逢之子,由於親兄袁紹已過繼到其父去世的長兄袁成房,因此史書普稱袁術為袁紹的從弟。
《後漢書·袁術傳》說袁術:「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董卓入洛陽後,卓欲廢漢帝,表袁術為後將軍,袁術懼禍逃往南陽。袁術之後被劉表推薦為南陽太守。然而袁術在南陽時驕奢不修法度,成為當地百姓之患。後袁術與袁紹由於政見不和起衝突,術轉而與幽州公孫瓚結盟,但是在征伐兄長袁紹的盟友曹操時,因大意輕敵,為曹操所敗。爾後袁術率眾往九江,自領揚州刺史。
袁術一直認為神秘預言書:「代漢者當塗高。」說的就是自已(因為他字公路),從孫策處獲得玉璽後,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術於壽春稱帝,國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術稱帝的行為沒有獲得各路諸侯的支持與響應,領內的百姓也由於稅務繁重多不認同袁術。不久後,袁術第二次遭到曹操擊潰,於公元199年在投奔袁熙,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的路上為劉備軍所擋下,嘔血而死。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2%81%E8%A1%93&variant=zh-tw
=========================================================
三國政治人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ategory:%E4%B8%89%E5%9C%8B%E6%94%BF%E6%B2%BB%E4%BA%BA%E7%89%A9&variant=zh-tw
=========================================================
三國軍事人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ategory:%E4%B8%89%E5%9C%8B%E8%BB%8D%E4%BA%8B%E4%BA%BA%E7%89%A9&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