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貧窮既話劇:::在此
http://www.kundalini.org.hk/sychinese/14_playscript_ganesha_puja2004.doc
故事簡介(旁白,配以幻燈片)
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大戰爭中。在這個「禮已崩,樂已壞」的動亂期,.............................................................
貧窮的成因
怎樣才算貧窮,無標準。香港窮人,到了落後地區,可能屬於中上階級。以香港為標準的話,對金錢感到不足,可列為貧窮;無積蓄、還要欠債,更可列入貧窮;當然,比這更低的也有,但不在討論範圍。
本書的討論對象,是受過起碼教育、有工作能力、但卻感到金錢不足夠的「窮人」。這類窮人,有別於老弱病殘的窮人;他們的貧窮原因,多是性格造成。如果你看過話劇《南海十三郎》,便會明白。
性格的演變結果,稱為「命運」或「際遇」,帶有「玄」味。「玄」表示費解,凡費解的不如意現象,人們習慣求諸神靈;生活出現逆境時,便找神靈經紀,如相士、風水佬、或解簽佬解救或安撫。
無關重要的事,找神靈經紀紓解困擾,可能是好方法。但牽涉實質重大問題時,這不但無補於事,有時反會誤了正事。
金錢、生意、或職業,都是實質事情,他們出了問題,若不用實際方法解決,卻求諸神靈,除了顯示迷信意識濃厚,亦表示無判斷能力。
乞求神靈者,多是奢求困難可一朝解決,卻忘記了「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的成語;失敗既非一朝一夕造成,怎可望困難立刻化解?
多數失敗事故,與個性息息相關。檢討失敗時,如果不把性格的因素計算在內,結果只能觸及問題的表面,沒能抓著核心。對今後處事仍無借鏡作用,這是為什麼很多人錯完可以再錯的原因。
不把失敗歸咎性格者,多數歸罪於「運滯」、「懷才不遇」、「際遇差」、或「食唔正條水」等。人對性格避而不談的原因,一是知道性格難以改變,一是怕傷自尊。
偏差性格若只是影響無關重要的生活小節,便無需討論。當偏差性格影響了生活重要部份,便不宜視而不見。當自己也知道長期貧窮是偏差性格造成,若仍然諱疾忌醫、避而不談的話,受害的始終是自己、及跟自己一起生活的人。
扭轉性格以便改善生活,是一份信念;你相信可以扭轉、便可以;認為不可以、他就真的不可以。並非故弄玄虛,這是千真萬確事實:因為你既然認為不可以,就不會嘗試去做,既然不做,又怎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