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憶梅 李商隱

2007-01-16 11:01 pm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我想問這首詩的作者的簡介,賞析or語譯最好兩樣都有啦!!!

回答 (2)

2007-01-16 11:06 pm
✔ 最佳答案
這首詩的作者的簡介,賞析or語譯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1—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1]。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刘学锴)
2016-05-05 11:27 am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中國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初學古文。受牛黨令狐楚賞識,入其幕府,並從學駢文。開成二年(837),以令狐綯之力中進士。次年入屬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王愛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黨排擠,輾轉於各藩鎮幕府,終身不得志。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爲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係已經非常遙遠了。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過,很顯然他並沒有因此得到任何的現實利益。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穫嘉(今 河南穫嘉縣)縣令。

  李商隱的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數量位列第4。李商隱詩現存約600首。其中政治詩感慨諷諭,頗有深度和廣度。直接觸及時政的詩很多,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從農村殘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朝200年的治亂盛衰,風格接近杜詩。他的抒情詩感情深摯細膩,感傷氣息很濃,如“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黄昏”(《登樂游原》)。李詩抒情,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於婉曲見意,其詩往往寄興深微,餘味無窮。但刻意求曲有時也帶來晦澀難懂的弊病。他的詠物詩體物工切,摹寫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事物的内在神韻,寄寓作者的情懷。

姚培謙分體箋注《李義山詩集》頁面 松桂讀書堂乾隆刊本
姚培謙分體箋注《李義山詩集》頁面 松桂讀書堂乾隆刊本
  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創。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爲題材,情思宛轉沉摯,辭藻典雅精麗。如 “昨夜星辰昨夜風”、“相見時難别亦難”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來月已低”和“何處哀箏隨急管”二首。還有一些詩寄興難明。此外,有少數豔情篇什,輕薄浮豔。這些詩並非作於一時一地,亦無統一思想貫穿,多屬於詩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緒複雜無法明言的情況,因而統名爲“無題”。由於它們比較隱晦曲摺,千百年來解說紛紜。

  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是情深詞婉,能於穠麗中時帶沉鬱,流美中不失厚重,對後世的詩壇和詞壇影響很深。其詩繼承面較廣。其七律成就最高,繼承了杜甫精嚴頓挫的特點,又融合了齊梁詩的穠豔和六朝民歌的清麗,以及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 ;其詞旨隱晦的作風受阮籍影響 ;一些長篇古風如《韓碑》接近韓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寫景小詩淡語天成,綽約多姿,不失盛唐絕句風味。李商隱是晚唐駢文的代表作家。其駢文屬對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間,氣韻自然。名作《奠相國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上河東公啟》,情真意切,委婉動人。但其駢文多官場應酬文字,内容較貧乏。其散文現存較少。此外,還有一些意在諷世的雜文體短賦。

李商隱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近人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及岑仲勉專文《〈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補編》。


收錄日期: 2021-05-03 03:00: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6000051KK018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