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個關於隋,唐,魏,晉,南北朝,是但一個歷史故事~快快快~急用~10點呀~!!!

2007-01-16 6:28 am
要一個關於隋,唐,魏,晉,南北朝,是但一個歷史故事~!快快快~!!!!急用~10點呀~!!!
要簡單,直接~不需要年份~!!!唔該哂~^3^*
(可以唔洗簡單,直接,最好是可以啦)

回答 (4)

2007-01-16 6:42 am
✔ 最佳答案
西晉 :
八王之亂


晉武帝一統全國、建立晉朝後,為保衛司馬氏的「家天下」,大封同姓宗室於全國各地,使其握有地方的軍政大權,終於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武帝剛一死去,即爆發了一場席捲全國、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參與這場亂事的共有八個同姓王,他們是:楚王瑋、汝南王亮、趙王倫、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長沙王乂、東海王越。

武帝死後,子惠帝繼位。由於惠帝是個白癡,以致朝政被皇后賈氏把持。她操縱朝政,橫行無忌,引起地方各封國的不滿。永康元年(300年),賈后殺太子,趙王倫、齊王冏等乃率兵入朝,廢賈后為庶人。不久,賈后被賜死,趙王倫自為相國、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倫僭位稱帝,改元建始,尊惠帝為太上皇。同年,齊王冏起兵討趙王,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等應之。趙王倫兵敗伏誅,惠帝乃得復位。

惠帝復位後,拜齊王冏為大司馬,但冏大權在握,沉湎酒色,恣行非法。永寧二年(302年),河間王顒、成都王穎等討齊王冏,長沙王乂殺冏主政。次年,河間王顒、成都王穎討長沙王乂,進兵洛陽。乂被東海王越所囚,後又為河間王部下所殺。此後,東海王與河間王、成都王長年混戰。至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越及其部下先後殺成都王穎、惠帝和河間王顒,奉惠帝之弟懷帝(306-313)繼位,八王之亂方告結束。

八王之亂對西晉統治所造成的惡果是極其嚴重的。西晉立國伊始,就發生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同室操戈、骨肉相殘,使晉室元氣大傷、根基動搖,加速西晉走向滅亡。

繼東周列國紛爭、西漢七國之亂後,歷史再度證明,在爭權奪利方面,骨肉相殘往往是普遍的現象。希圖通過封建宗室來屏衛王朝的作法,或者只能得逞於一時,或者乾脆就難以成功,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即屬於後者。帝皇為了維護「家天下」,但事與願違,最後卻落得敗家的收場。

東晉及十六國 :
桓玄叛晉

東晉末年,宗室司馬道子專權。隆安二年(398年),鎮守京口的王恭和荊州刺史殷仲堪及桓溫之子桓玄等人相繼起兵反抗,事後,長江中游地區為桓玄所割據,下游的京口和江北地區為北府將領劉牢之控制。東晉朝廷實際控制的區域,只剩下江南一隅,百姓賦稅和兵役沉重,終引發了孫恩、盧循起事。元興元年(402年),割據江荊的桓玄利用孫恩起事的機會,攻下建康。次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楚。不久,北府將領劉牢之趕走桓玄,恢復了晉安帝的皇位,亂事遂平。

南北朝:
侯景之亂

南朝後期,門閥士族統治開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經變為一個失掉統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階層,對於任何政治風浪的衝擊,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碼的應變能力。侯景原為東魏大將,於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不久起兵反叛,於三年(549年)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進入建康後,「悉驅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殺之,死者三千人」,又「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南史‧侯景傳》)。長期的腐朽寄生生活,造成了士族的極端脆弱和無能。他們「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顏氏家訓‧涉務》)。侯景又陸續派軍在三吳地區大肆燒殺搶掠,直到簡文帝大寶二年(552年),才被陳霸先、王僧辯所擊敗。

侯景之亂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擊,「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餘家」,「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顏之推《觀我生賦》注);而亂事更令南方的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南方政權損失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北強南弱之勢已不可避免

隋朝:
江都兵變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煬帝從東都第三次乘龍舟南下江都。這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已蔓延全國,但煬帝到江都後仍每日以酒色取樂。次年,瓦崗軍逼近東都,公佈煬帝十大罪狀。李淵亦攻進長安,自封唐王。江南起事隊伍逼近江都,煬帝自感末日將臨,引鏡自照說:「好頭顱,誰來砍它呢!」江都宮中人人自危。這時宮中由司馬德戡率領的驍果都是關中人,他們長期在外,思念故鄉,欲謀叛西歸。司馬德戡和虎賁郎將元禮、直閤裴虔通密謀推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為主,發動兵變,率眾西歸。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夜間,司馬德戡引驍果自玄武門入,虔通與元禮直入宮中搜捕,煬帝聞變,匿於永巷。驅之出,至天明,押至寢殿。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達縊殺煬帝。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宮中者皆被殺,惟煬帝侄孫秦王浩因素與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並被立為帝。後宇文化及自為大丞相,智及為左僕射,準備率隋官兵十餘萬眾西歸。

唐朝:
安史之亂及唐代之中衰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肅宗(756年-762年)時邊鎮守將安祿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開元後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他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排斥異己,貪污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併劇烈,貧富懸殊嚴重,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初時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後往往入朝拜相。天寶以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路徑,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由於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使。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便於公元755年,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佔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時,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今寧夏境內),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將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後來叛軍內部發生分裂,安祿山為兒子慶緒所殺。唐軍聯同回紇援兵乘機反攻,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朝義殺害。於是唐朝再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自殺,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安史之亂使國家殘破,百姓受盡痛苦,唐朝亦一蹶不振。據說亂事的發起人安祿山是一個體形龐大的胖子,後人甚至用「祿山之爪」來形容手掌大的人。就是這隻大手,將盛唐拉到中衰的道路。玄宗在開元年間比較注意政治,曾使唐朝之國勢臻於鼎盛。在他統治的後期,即天寶年間,表面上看起來仍是海內晏然、天下太平的景況,實際上卻已危機四伏,終於釀成安史之亂,而使盛唐走入衰微階段。由此可見,「居安思危」四個字是時刻需要牢記的。


因為不知那個較好,所以一次post哂出黎,你可以容易簡其中之一

2007-01-15 22:47:11 補充:
魏:官渡之戰東漢末自黃巾暴動後,諸州牧郡守紛紛割據稱雄,逐鹿天下。在當時各地的割據勢力中,以北方的袁紹、曹操這兩股最具影響。「曹、袁二人是當時北方兩股最大的割據勢力,為了爭霸天下,雙方難免一戰。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率十萬軍隊大舉南下。八月,袁軍接近官渡(今河南中牟北),曹操也立營相抗。時袁紹兵多糧足,但他剛愎自用,其軍糧屯於烏巢(在官渡東北面)卻無重兵把守。曹操雖力寡糧乏,卻當機立斷,採用各個擊破和偷襲糧屯的戰術,親率精兵五千夜襲烏巢,燒毀了袁軍的全部軍糧。於是袁紹軍心大亂,曹軍乘勢出擊,大破袁軍,殲敵八萬。袁紹只帶了八百騎兵逃回河北。
2007-01-17 5:42 am
唐朝立國與潼關
  隋朝末年,群雄並起。唐朝開國君主李淵首先以關中作為根據地,並把潼關作為東面的防守重鎮。在唐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潼關無論在確保關中安全,或在唐軍東征爭奪中原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潼關與長安的安危
  在唐代,潼關是關中東面的唯一屏障,一旦潼關失守,首都長安也會守不住。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史叛軍進攻潼關,唐守將哥舒翰迎戰大敗,潼關失守,叛軍立刻直搗長安,迫使唐玄宗放棄長安城,倉惶逃往四川。唐朝末年,黃巢起事軍打敗了潼關的守軍後,便暢通無阻地直入長安城。
2007-01-16 6:36 am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隨後,高祖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不久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起因: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經過: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消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恭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後(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八月...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參見《舊唐書》卷六四《李建成傳》: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高祖省之愕然,報曰:『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 ……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

取自"維基百科"

2007-01-15 22:41:47 補充:
真係無計,慢左唔夠半分鐘,失左個第一位。不過,我這個是「靚靚修訂版」;仲有,唔係簡體字版,好睇好多。應該值得獲選「最佳答案」啦!
2007-01-16 6:35 am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收錄日期: 2021-04-23 20:23: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5000051KK051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