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中史一問!!急!!!!!!20點~~

2007-01-16 6:05 am
試根據下列人物的行事分析東漢後期外戚和宦官得以專權的原因。
a) 漢光武帝 b)臨朝母后 c)親玫君主

提示: .漢光武帝的政策間接種下日後戚宦專權的禍根,可對此加以論述分析。
.臨朝母后待和親玫君主的行事則分別是外戚和宦官得以專權的直接原因。

真係感謝各位呀>< thank you very much!!

回答 (2)

2007-01-17 3:25 am
✔ 最佳答案
宦官專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作爲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伴生物,對中國古代政治産生了重要影響。因爲宦官身份特殊,極易形成專權局面。通常情況下,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時,不太容易形成宦官專權局面;而皇帝年幼,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烈時,則易形成宦官專權局面。宦官又多是統治階級中最腐朽、最反動的代表,其專權則極易形成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政治更加黑暗,進而導致農民起義爆發,最終導致舊王朝覆亡。可以說,主要依附於封建專制制度産生、發展,又加速丁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腐敗和王朝的滅亡。從歷史上來說,東漢、唐、明三朝,是中國歷史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時期。
東漢中後期後,多由幼主臨朝,政權多落人皇太后爲首的外戚之中。皇帝成年後,不甘於外戚專權局面,便依靠身邊的宦官發動政變,這樣,宦官在皇帝支援下形成政治集團而操縱政權。由於宦官沒有社會基礎,沒有政治才幹,因而導致政治更加腐敗。比較正直的文人官吏和外戚集團起而反對宦官,宦官在皇帝支援下進行反擊和鎮壓,因而導致了黨錮之禍,使東漢統治日趨腐敗,政局更加混亂。


中國的宦禍,並非在東漢才開始。不說那個蠱惑齊桓公的豎刁,就是那「指鹿為馬」的趙高,也比東漢早二個多世紀,同樣造成亡亂國家的影響。東漢宦禍之烈,主要是因為豎宦得到皇帝史無前例的信任。在與外戚長期爭權抗爭中,皇帝察覺與自己一起長大,服侍自己內務的宦官便順理成章地變為自己的智囊,甚至是負責對敵人抄家滅族的劊子手。當然,禍患延至朝廷大臣與太學生,只是宦官執行任務時的「小費」而已。你們想想,這群自閹的傢伙,甘願「男不男」,委自枉屈,淨身入宮,為了什麼?從他們身上,可找到「修齊治平」的理念嗎?蓋歷代宦官之來源,不是出於戰俘奴隸,就是流氓無賴,品流複雜,然因自卑而形成的陰險霸道、好弄是非,陰陽怪氣的品性卻是一致。一旦讓這些人登上權力寶座,國家焉有不亂?可是歷代的君主卻與閹人臭味相投,全是閹人在君上面前造出假象:明明陳涉、吳廣之革命風潮已席捲全國,趙高只會向始皇說是一椿「宵小作案」,「萬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幾見月當頭」,貴為九五之尊,應盡情行樂。苦煞的只有「世濁吾清」的大臣而已。諸葛亮北伐在即,猶對不可藥救的劉禪耳提面訓:「親賢臣,遠小人」。可是諸葛亮剛提? 從戎,劉禪又與宦官黃皓飲酒作樂了。可恨後代的君主,在對待豎宦的問題上,澄明者少,昏暗者多,後漢因宦禍而傾頹的歷史,在唐、明紛紛上演更血腥的續集。昏君與佞臣,真是天造地設的夢幻組合。

東漢外戚、宦官相繼擅權的因由:
A)光武中興,恭親庶務,相權較前低落,導致日後宦官外戚有可乘之機。
B)自和帝始,東漢君主多沖齡嗣位,母后臨朝,援引外戚;君主稍長,任用宦官以奪回政權。
C)及另一幼君即位,新外戚又隨之而興;外戚、宦官乃交替專權。
靈帝時黨錮之禍之經過:
A)靈帝繼位,外戚竇武與名士陳蕃輔政,謀誅宦官。
B)宦官曹節、王甫得知,乃誣稱竇武、陳蕃陰謀廢立,矯詔殺之。
C)宦官復搜捕黨人,李膺、杜密等百人被殺,流徙、監禁者六、七百人,黨人之親屬、門生、故吏全遭免官禁錮。

東漢黨錮之禍之影響:
A)黨錮之禍摧折賢良,令政事日壞。
B)朝政盡入宦官之手,州郡飽遭荼毒,導致黃巾之亂,動搖國基。
C)黨錮之禍摧殘士風,士子為求明哲保身,乃崇尚玄理,不理世務。

兩漢外戚勢力之由來:
A)西漢初年,外戚呂產、呂祿已成為支持王室之骨幹,而從武帝以至平帝,軍政大權更落入外戚霍氏、許氏、王氏之手,西漢皇朝亦為王氏所篡奪。
B)東漢諸帝多童年即位,遂多母后臨朝,援引外戚輔政,而權勢之大,以鄧、梁二氏為著。

兩漢宦官勢力之由來:
A)西漢自武帝獨攬大權,遂用宦官主中書,典尚書章奏,是以宦官勢力漸次成長。
B)東漢年幼即位之君主,長大後多不願再受母后及外戚之制肘,遂利用宦官以對付外戚,釀成嚴重紛爭。

東漢外戚宦官相繼擅權的因由:
A)自西漢武帝重用內朝,大權轉入中常侍等宦者之手。至東漢光武帝立,削三公權,事歸台閣,外朝再失制衡力量,宦官逐漸得勢。
B)東漢自和帝以後,加主多年幼登位,由皇太后臨朝稱制,皇太后多倚仗父兄輔政,形成外戚專政之局。
C)君主長大後,欲擺脫外戚專斷,遂借助宦官剷除外戚,宦官得以專擅。及至另一位年幼君主繼位,新外戚又興起,遂與宦官循環爭權。

東漢戚宦相爭之原因:
A)東漢君主為提高君權﹐削奪三公權力﹐政歸內朝﹐並任外戚或宦官為內朝官員以輔政﹐予戚宦擅權之機。
B)東漢自和帝開始﹐君主多年幼即位﹐由太后臨朝﹐委政父兄﹐遂令外戚得以竊權。
C)及君主既長﹐不甘受控於外戚﹐乃結納身邊宦官剷除擅權外戚。
D)君主成功親政後﹐每重用奪權有功之宦官﹐令宦官得以擅權。由是外戚與宦官互相傾軋﹐爭權不斷。

東漢宦官擅權之由來:
A)光武帝鑒於西漢末年﹐皇權旁落﹐乃削二公權力﹐令宰相不能獨專﹐並倚重內廷之尚書台﹐形成宦官、外戚之勢力日漸膨脹。
B)光武、明、章等帝起﹐倚重宦官﹐傳達詔令﹐覽閔奏章﹐予宦官參與政事之機。
C)東漢自和帝起﹐帝王多年幼登住﹐太后臨巿﹐專任外戚﹔及帝王年長親政﹐欲向外戚取回權力﹐乃倚重宦官﹐宦官遂因帝王寵任而擅權。

2007-01-23 23:55:18 補充:
a) 漢光武帝 b)臨朝母后 c)親玫君主a)漢光武設內朝,將權力轉移。b)臨朝母后不懂政事,交權力給外戚。c)親玫君主為將外戚的權奪回,便任用宦官。其實你中4的書還會更詳盡呢!
2007-01-19 2:22 am
東漢戚宦相爭之由來:
1.先武躬親庶務,相權較前低落,導致日後宦官外戚有可乘之機。
2.自和帝始,諸帝多童年即位,母后臨朝,援引外戚,君主稍長,任用宦官以奪回政權。
3.及另一幼君即位,新外戚又隨之而興,外戚、宦官乃交替專擅。東漢中葉以後,政治遂淪為外戚、宦官的奪權鬥爭,彼此相誅,循環不息。

黨錮之禍形成之原因:
1.東漢自光武以來,提倡儒術,砥礪士風,養成士人深厚之名教觀念,進而發展成殉道精神或狷介之氣,譏議時政,蔚成風氣。
2.東漢屢興太學,太學生人數極眾,與朝野正直之士,以清議政事,臧否人物,與弄權亂政之宦官勢力成水火。

第一次黨錮之禍之經過(桓帝時)

1.桓帝時,宦官黨羽遍布州郡,荼毒人民;當時京師太學生三餘人,以郭泰、賈彪為首,與朝臣李膺、陳蕃等結合,主持清議,批評朝政,攻擊宦官。
2.宦官使人上書告李膺專養太學游士,共為朋黨誹謗朝政。桓帝下詔捕李膺等二百餘人入獄,並罷黜陳蕃,雖赦歸故里,仍禁錮終身。

第二次黨錮之禍之經過(靈帝時)

1.靈帝繼位,外戚竇武與名士陳蕃輔政,謀誅宦官,宦官曹節、王甫得知,乃誣稱竇武、陳陰謀廢立,矯詔殺之。
2.宦官復搜捕黨人,李膺、杜密等百人被殺,流徙,監禁者六七百人,黨人之親屬、門生,故吏全遭免官禁錮。

黨錮之禍之影響:

1.黨錮之禍摧折賢良,弄致人才凋零,政事日壞。

2.朝政盡入宦官之手,州郡飽遭荼毒,導致黃巾之亂,動搖國基。

3.黨錮之禍摧殘士風,士子為求明哲保身,乃崇尚玄理,不理世務,開啟魏晉清談之風。

東漢衰亡之原因:

1.外戚宦官亂政:自和帝起,外戚與宦官不斷互相傾軋,以致朝政敗壞。
2.黨錮之禍:桓、靈之世,太學生與朝臣互相聲援,抨擊宦官,黨錮之禍遂生,賢士被誅鋤殆盡,由是人才凋零。
3.民變迭起:東漢末,人民苦於橫征暴斂,遂蜂聚起事,如靈帝時張角兄弟擁眾數十萬反叛,各地響應,京師震動。
4.州郡割據:靈帝納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擴大地方兵力,州郡因而權重,造成以後群雄割據之局面。
5.外族侵擾:東漢邊患以西羌、鮮卑,烏桓為甚,連年戰爭,使國家元氣大傷。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7: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5000051KK050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