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出塞詩寫於..?

2007-01-16 5:32 am
王昌齡作出塞的時候~佢幾歲..急用thx
更新1:

呢D我都有...但係我係想知佢幾歲(或者大約幾時作)~年份都OK~or~中年定老年

回答 (2)

2007-01-16 5:40 am
✔ 最佳答案
抱歉,只找到以下的資料.........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 萬里長征人未還 。
但使龍城飛將在 , 不教胡馬度陰山 。


【語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註解】: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詩人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江甯人,世稱王江寧,是我國盛唐時代的著名詩人。他在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補校書朗。二十二年(734),中博學宏詞科。後來外 調做汜水(今河南省滎陽縣)尉,遷江寧丞。他的詩和高適、王之渙齊名,有“詩家夫子”的稱譽。絕句的藝術成就尤高,洋溢著濃厚的民歌氣息,以精煉的藝術語言反映了真實而豐富的社會生活畫面。風格清麗,氣魄雄渾,形象生動鮮明。明代王世貞曾把他的七言絕句和李白一同推為“神品”。他後來被貶為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世人又稱他王龍標。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反唐,他避亂回到家鄉,被刺史閭邱曉所殺。

【評析】:
這是一首慨歎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歎。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 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2007-01-16 5:42 am
唔好意思...
找唔到佢幾多歲.....靜係找到ed
出塞 ~王昌齡 (698-765)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曲,是屬於鼓吹曲辭,古時軍中所用的樂歌,都是用來詠邊塞的樂府詩
此詩大意是譏諷邊將不得其人,故丁壯常長征不還,胡人亦時度陰山。
前兩句指邊塞自秦漢以來的景象就是如此荒涼,不少將士在這裏耗盡青春、生命,雖然時刻刻想念家鄉,但年復一年,邊塞總得有人堅守著。寫出士兵的痛苦。後兩句是一種希望,雖然漢代將軍李廣曾有效地防守邊彊,但李廣不可復生,就是像李廣的將士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所以在希望的背後,隱藏著很深的失望。這首詩描寫了中國北部戰爭的漫長歷史。
「秦時明月漢時關」:「秦時明月」和「漢時關」是錯舉見義寫法。明月依然是秦朝時的明月,這關塞仍然是漢朝時的雁門關。意謂自秦漢以來,明月映照下的關塞,無非都是征戰和戍守的所在。
「萬里長征人未還。」士兵們萬里迢迢去守衛邊彊,年年征戰,到現在仍不見回來。服兵役的人,很少能安然返家。意指戰事仍在繼續。
「但」:只要;「龍城」:在今漠北果爾河地方。《漢書》匈奴傳:「五月,大會龍城。」「飛將」:漢朝防守邊塞的名將李廣,威震邊彊,胡人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假使戍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在的話
「陰山」:今內蒙古北部;「教」:音交;「不教」:不許、不讓;「胡馬」:胡人的騎兵;「胡」,古代對北邊塞民族的稱呼。他一定不會讓胡人的兵馬渡過陰山來的

2007-01-17 20:18:22 補充:
係中年


收錄日期: 2021-04-26 19:3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5000051KK047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