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20分!!

2007-01-16 4:38 am
有冇人睇過張茸作的《張衡的地動儀》?
有的可唔可以俾d答案我??
1)《張衡的地動儀》用左既說明手法
2)有呢篇文章既網址??(可冇)
THX
更新1:

有冇例子??

回答 (2)

2007-01-16 5:01 am
中國東漢時,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觀察地震的儀器。
從此,開始了人類使用儀器觀察地震的歷史。

張衡一生經歷了多次的地震,根據史書記載:從公元九十二年到一百三十九年,
京城洛陽等地先後發生過二十次地震,其中六次是破壞性較大的地震。

他目睹地震後的慘狀,痛心不已,再加上他多年擔任太史令,
除掌管國史、觀察天文外,還記錄了各地震情。


張衡為了掌握各地的震情,覺得需要有一種儀器來觀測地震。
於是張衡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經過六年的艱苦努力,
在公元一百三十二年,他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分析 :
1. 用純銅製成的,直徑八尺,蓋子中間隆起,形狀很像酒樽,
外面用鶴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

2. 儀器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中間有一根上粗下細的銅柱,
這是地動儀的中樞機械,稱為「都柱」。

3. 儀器外面對準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八個方向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都銜著一只銅球,
龍嘴下方又各有一隻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


4. 在銅柱和八條龍嘴之間各有機械連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
當地震波到達時,都柱就會倒向發生地震的方向,
機械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打開,龍嘴裡的銅球就落到蛤蟆的嘴裡,
並發出「噹啷」聲響。

5. 當管理人員聽到清脆聲響,只要觀察銅球落下的位置,
便知道發生地震的準確方位。

張衡的地動儀是科學史上的一大創造,
迄今中外學者還給予很高的評價,
認為它的基本架構符合物理原理。
它比歐洲創造類似的地動儀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2007-01-16 5:00 am
張衡的故鄉在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縣),出生於漢章帝建初三年,死於漢順帝永和四年,活了六十二歲。少年時代的張衡,就表現得相當出色,十二歲時寫出來的文章,就令人刮目相看。他的手藝也非常靈巧,不但很會繪畫,
並且經常製造各種稀奇古怪的器物。最可貴的是
,他求學的態度非常認真、踏實,探討問題追根究柢,不到明瞭透徹,絕不中途放棄。



  十六歲時,張衡離開家鄉,出門遊學,首先到達長安,長安是大漢帝國的西京,也是當時中國文化薈萃的地方,山川幽美,文風鼎盛,激發了張衡的文學潛能,寫下了溫泉賦和西京賦。不久,他又東行前往洛陽,洛陽是東漢的首都,昌盛繁華,更是冠絕天下,強烈的文化刺激,使他的內心產生激烈的顫動,東京賦的雛形也在他的心靈逐漸醞釀。後來張衡一共花了十年的工夫,來琢磨他的東京、西京二賦,於是一舉成名,成為漢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張衡不僅擅長文學創作,而且精通五經六藝;但是,他的個性一向恬淡好靜
,從不炫耀自己,本來就不想在仕途求發展,而且一再地婉辭朝廷和州郡的徵召
。然而,朝廷是不放過任何有才學的人,在漢安帝時,張衡被徵召出任太史令,
漢順帝時,又擔任侍中,侍中是皇帝隨身的親信顧問。順帝曾經詢問張衡:「目前天下最大的禍害是什麼?」最大的禍害當然是作威作福的宦官。宦官們以眼光警告張衡,張衡欲言又止,只好用別的話題支吾過去。張衡不願跟宦官同流合污
,宦官反而常常向順帝說張衡的壞話。張衡終於被迫離開朝廷,到河間國做國相,當時河間王劉政為人驕傲奢侈,不守禮法,和地方上的惡勢力互相勾結。張衡到任以後,先了解狀況,就下手整頓。他暗中調查到當地惡勢力的名單,立即下令逮捕;部份漏網的不良份子紛紛向外地逃亡,不敢繼續在本地作惡。一時之間,河間國上下變得奉公守法,老百姓也得到安居樂業的生活。由此可見,張衡也頗具政治才幹,只是不願捲入宦官和外戚的權力鬥爭,因此採取了明哲保身的人生態度。

  張衡一生中投注心力最多,成就最高的,是科技方面的貢獻。他的主要科技成品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渾天儀完成於漢安帝時,候風地動儀製作於漢順帝陽嘉年間。

  渾天儀是我國古代研究天文的主要儀器,據說這種儀器起源很早,在堯舜時代就有,但是製作比較完善,在史書上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張衡算是第一位。張衡的渾天儀以銅製成,以四分為一度,周天一丈四尺六寸一分,是一個刻滿赤道
、黃道、南北極、節氣、日月星辰的球狀物,藉著設計巧妙的水力「滴漏」運轉
,人們可以從渾天儀上看到日月星辰的運行。我們可以說,張衡的渾天儀是根據以往的製作研究改進而成,是成熟度相當高的作品。以後各朝代,渾天儀的製作技術仍不斷地改進,但張衡在中國科技史上的地位,卻是繼往開來的關鍵人物。

  候風地動儀也是用精銅鑄成,是全世界第一部測量地震的儀器。歐洲國家一直到十八世紀,還用碗盛滿水銀,根據水銀溢出的情形來觀測地震,而中國人卻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使用精細巧妙、性能靈敏的候風地動儀來測出地震發生的方位和地點了。


  根據後漢書張衡列傳的記載:候風地動儀的外形像一個巨大的酒尊,直徑長達八尺,上面有隆起的蓋子,機關都裝置在裡面,中間有一個都柱,分出八根支柱,樣子就像是八條龍,每條龍的口中都銜著一個銅丸。龍口底下各有一隻蟾蜍
,張著口準備接住銅丸。當發生地震時,啟動內部的機關,龍口內的銅丸就會吐出而被蟾蜍接住,金屬相擊發出很大的聲響。管理人察看吐丸的是那一條龍,就知道地震發生在什麼地方。那幾年洛陽地震,地動儀都能立即測出。有一次,一條龍震動吐丸,但是京城一帶卻毫無感覺,有人就懷疑機器不靈驗,但是幾天以後,隴西地方報告在那天曾發生大地震,於是大家更佩服地動儀的神妙。

  這段精彩的短文,說明了候風地動儀的外觀和概略的設計,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在洛陽就能測量到甘肅西邊的地震,直教人既驚訝又嘆服。原來中國的科技文明曾經一度領先世界各國,張衡就是這項光榮紀錄的締造者。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31: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5000051KK043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