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特首之後 , 董建華先生現在做什麼工作??

2007-01-15 5:53 am
沒有做特首之後 , 董建華先生現在做什麼工作??

回答 (1)

2007-01-15 5:58 am
✔ 最佳答案
沒有做特首之後 , 董建華先生現在就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董建華 (Tung Chee-hwa) GBM(1937年7月7日—),浙江舟山(原寧波定海縣)人,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 (1997年7月1日—2002年) 及第二任(2002年—2005年,於2005年3月12日離職)行政長官。妻子是董趙洪娉。
董建華於1996年12月11日在400人的選舉委員會中,擊敗三名對手:楊鐵樑、吳光正及李福善,勝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屆行政長官競選,同年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任。在首任五年任期完結後,在沒有其他候選人競逐下,於2002年7月1日連任,原於2007年任滿,但在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就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職位相當於國家領導人級別。他任內曾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多項政策受到爭議、要求普選的聲音亦轉趨強烈。董建華於2006年7月1日獲頒大紫荊勳章。
2006年11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社會科學榮譽博士,以表彰他為祖國的一國兩制的建設作出的貢獻1。
董建華的姓名拼音「Tung Chee-hwa」,是以三種拼音方法組成。其中「Tung」是威妥瑪拼音,「Chee」是上海話拼音,「Hwa」是國語羅馬字。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f/ff/%E8%91%A3%E5%BB%BA%E5%8D%8E.jpg


董建華


董建華是香港已故船王董浩雲的長子。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的船塢工程畢業後,曾於美國公司任職,後來回到家族公司東方海外(OOCL)工作,直至擔任香港行政長官。
董建華亦曾是彭定康時期香港行政局成員之一。於1997年當選首任行政長官後辭職。
董建華與趙洪娉育有三名子女(立均、立新、立筠)和九名孫兒。
董建華工餘喜愛閱讀,尤愛讀傳記、歷史、經濟與國際時事書刊;此外,也喜愛運動,如遠足、太極和游泳。早年居於英美兩地,加深了對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的認識,也培養起濃厚的興趣。
1981年董浩雲逝世,東方海外交予董建華打理。1985年,東方海外瀕臨破產。霍英東在1986年注資使其渡過難關。

[編輯] 任內施政
董建華早期推出多項長遠計劃,涵蓋經濟、教育、醫療、房屋、公務員體制等領域,但多項措施在推行時,除了成效不明顯,亦一舉挑動各個層面的不滿。2000年他在未經公開招標下,將「數碼港計劃」交予盈科數碼動力開發,部分輿論認為事件成為董建華政府的分水嶺,他隨後的政治失誤及對政治改革的保守態度,進一步推使其支持度大幅滑落。2002年董建華民望持續下滑時,他在沒有競選對手願意參選的情況下連任行政長官一職,2003年7月1日,終引發香港約50萬人舉行歷來最大型的反政府示威。雖然中共中央多次表明支持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但一年後的7月1日,約50萬人再舉行反政府示威,2005年3月10日,董建華以身體不適為由提早離職。
董任內建議/推行之重大計劃包括:

母語教育政策 ─ 這項由梁錦松主力推動的計劃,建議全香港所有中學與小學銜接,採用母語教學。所謂「母語教學」,就是採用大多數學生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也就是廣東話作為授課語言,而非英語或普通話。這政策被指導致日後香港學生的英語質素下降。
八萬五建屋計劃 ─ 1997年宣佈,擬每年興建85,000個房屋單位。但因亞洲金融風暴,樓價中途劇跌愈五成,故未能完成所有擬定房屋建設項目。但董及政府一直並無表明政策改變,直至2000年6月一次記者訪問中,當被問及會否修訂「八萬五」目標時;董才突然表示「八萬五政策自1998年已未再提起,亦已經不再存在」。引來「不提及等同不存在」的笑話。

(註:香港大部分投資為房地產業)
(註2:根據基本市場經濟學供求原則,當供應突然大量超過需求的時候市場就會出現恐慌性拋售而造成不合理降價。很多香港傳媒指出八萬五建屋計劃為樓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忽視價格彈性
(註3:財經政策透明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政府的基本要求)

中藥港計劃 ─ 1998年始,擬提高香港對中藥的認證能力,及令香港承包更多中藥生意。中藥港雖大作宣傳但成果不著,現在計劃已不知所終。
解散兩個市政局 ─ 1999年,政府因為當時九龍市政總署員工偷懶的事件,著令孫明揚暗中籌劃解散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其關連政府部門,並重組成日後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然而在計劃籌備的期間,孫明揚在一次宴會中醉酒,在記者面前漏了口風。在殺局之後,多次因為分工問題使不少衞生問題變得無王管。
數碼港計劃 ─ 2000年始,擬興建數碼資訊為主的經濟項目,但大部分資金還是流向房地產。房地產的興建更不採取本港慣用的招標承包方式而轉向私人地產商(「盈科數碼動力」,即今「電訊盈科」)委託協辦。數碼港計劃對經濟增長幫助並不明顯,結果數碼港只變成一地產項目,並交由香港科學園管理。

[編輯] 政治事件

[編輯] 港大民調風波
參見香港大學#鍾庭耀事件 (港大民調風波)
2000年,行政長官辦公室特別助理路祥安,透過當時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施壓,妨礙香港大學民意調查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對董建華支持度的民調工作。此舉乃干預了香港的學術自由,在基本法下可能已屬違法。鄭耀宗及黃紹倫因此事辭職,路祥安則在董建華的力保下得以留任。董建華雖然沒被証實事件和他有直接關連,但他及特區政府的聲譽亦因此受損。

[編輯] 經貿交流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常與廣東省政府舉行聯席會議,處理雙方經貿和人流的往來。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潮過後,董建華發表「自由行」政策,質中國大家合作簡化中國內地居民來港旅遊的手續,以及達成「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CEPA),減少兩地經貿的限制。

[編輯] 高官問責制
參見高官問責制
2002年,董建華於其第二屆任期開始不久,宣佈廢除「公務員治港」方式,推行仿照美國部長制度的「高官問責制」。在問責制下,政務司司長職權被削,由行政長官統攬大權,各問責政策局長直接向董建華負責。推行至今,遭垢病為局長之間各自為政,而局長之權責或過重或過輕。但問責制也體現出其「問責」功能,犯錯及極不受歡迎的局長紛紛因「私人原因」下臺,計有因「偷步買車」醜聞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因「二十三條立法」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和因「沙士」(SARS,非典型肺炎)事件請辭的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等。

[編輯] 《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爭議
參看:香港基本法第23條

[編輯] 七一大遊行
參看:香港七一遊行
2003年及2004年,香港前後兩次約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遊行,反對董建華施政。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迫使《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擱置。

[編輯] 中途辭職
在2004年立法會選舉後,民主派大有斬獲。紅灣半島事件使政府招來官商勾結的指控。領匯事件明顯背後有某些立法會議員支持鬧大,促使領匯臨時停止上市。在當年十二月,董建華在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五周年向國家主席述職時,董建華被國家主席胡錦濤當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門特首何厚鏵前當眾責備,最後,胡要董「總結經驗、查找不足」。董初回港後堅持胡主席這番話的正面影響。但董在翌月卻在壓力下在施政報告中承認錯誤。
董在施政報告發表這段時間,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有官商勾結。結果招來行政會議中有意角逐下屆特首者的角力。例如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負責的西九問題,被指為來屆參選特首作準備,討好商界(某最大地產商),亦有「能通天庭」的地產商直接向中央告狀,指曾圖利某最大地產商。亦有人籍數碼港事件針對著有商人背景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等等。某行政會議的成員經常向媒體放話,而且更開始向中央各派系探詢能否參選下屆特首。面對這個群雄逐鹿天下的混亂局面,決不能再維持下去。
2005年2月中在傳出董建華將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並辭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一職。報章傳出現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最有機會接任該職。3月2日,除親北京報章(大公報、文匯報及香港商報)外,全香港報章均大篇幅報道董建華將會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後,辭去特區行政長官一職。延至3月10日下午,董建華召開記者會,正式宣佈以身體不適(腳患)為由,已向中央遞辭呈。2005年3月12日,董建華順利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同日獲中央接納其辭職。曾蔭權將署任該職,直至新任行政長官選出為止。
董建華的辭職亦帶來新一波的政治爭論。由於《基本法》沒有明確寫出若行政長官中途出缺,經選舉產生的繼任人任期長度。香港法律界根據普通法制度,指出新產生的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但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亦承認根據普通法制度,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但她同時指出,與「內地法律專家」商討後,根據「立法原意」以及中央政府的「一貫做法」,繼任人只能執行餘下的任期,而她亦接納了這個觀點,所以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到2007年止,而此舉不會將內地的法律制度引入香港。梁愛詩的言論惹來法律界嘩然,部分法律人士如45條關注組梁家傑大律師、湯家驊大律師等公開批評梁愛詩朝秦暮楚的立場。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6: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4000051KK053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