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中國四大美人當時o既審美標準~10 points!

2007-01-15 2:42 am
中國四大美人當時各朝代分別o既審美標準係點 ga 呢??@@
最好講埋其他朝代 tim 丫~
thxxxxxxxxx!

回答 (2)

2007-01-15 3:10 am
✔ 最佳答案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尚美的國度。悠久歷史蘊藏了中國古人對女性美的諸多獨到見解與研究。隨著5000年歷史的變遷,中國人的審美觀在不斷的變化,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把這四大古代美女放到今天,也許我們不會認同,畢竟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審美標準,這裏我們採訪並綜合了一些專家的意見,為“中國美”這個充滿時尚氣息的話題增添些歷史的厚重感。

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生殖和生產的標準就是美的標準。粗壯結實的女人,在那個時候人類的審美觀念中就是最美的。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展現的就是粗壯結實。受物質條件的限制,那時候女人的服飾或者裝飾品,都很簡單而實用。但從考古出土發現,一些簡單的骨制或木制飾品仍然體現了當時女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崇尚。

 春秋戰國時期
  這個時期被一些歷史學者稱為是中國古代審美變化的四大轉折之一,這個時代中國社會正逐漸由奴隸制轉向封建制。處於社會的轉型期的人們,審美觀會產生巨大變化。男人提倡“柔弱順從”的美女觀念占了上風,士大夫盛行“精緻細膩”的審美意識。人們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細膩”的女人被奉為美女。由於當時七雄爭霸,造成了百家爭鳴學術論戰,從而不同派別的意識形態滲透到美學思想中產生了不同的審美主張。

漢朝時期
  兩漢時期,秀外慧中的女性被人們所認可。因為那時的女人美尚未取得獨立的價值,人們雖然欣賞女性之美,但更強調道德,表現出了以德壓美的傾向。到了後漢以及三國時期,人們對美貌的欣賞玄學化,審美達到了至今仍不可及的哲學高度,其中以曹植的《洛神賦》為代表。這個時期社會的一些生活習慣延續了戰國以及秦朝的風格。女人們的頭飾都比較小,髮型基本向下,自然樸實,沒有唯美的感覺。服裝設計也以功能性為主,奢華的服飾一般在宮廷中才能見到。最有趣的是漢朝女人們臉上的妝容:女人們把臉搽得雪白,嘴唇用紅色的顏料並且輪廓畫得很小。這說明從那時候起“面如凝脂”,“櫻桃小口”便逐漸成為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調。

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也是中國古代審美變化的四大轉捩點之一,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融合時期。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最為混亂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卻是極其自由解放,最熱情,最富個性審美意識的朝代。隨著兩漢經學崩潰,人們個性得到解放,佛教開始盛行,自然飄逸的美盛行一時。女性之美開始獲得了獨立的價值,得到欣賞和珍視。荀粲曾說“婦女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對女性美的評判標準也開始趨於外在的個性和精緻。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女性開始走向對於美的自覺的追求。這一時期的女子,大多穿著廣袖短襦,曳地長裙。腰部束以“抱腰”,並且用衣帶來裝飾,當時還流行在頭上插戴花釵和“步搖”,這樣走起路來衣袂飄飄,環佩叮噹,進一步強調了女性的溫婉嫵媚,婀娜多姿。因此,崇尚個性美、自然美成為當時的審美標準。

 隋唐五代時期
  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審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審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現、客觀,重神形轉移到後期的重表現主觀、意韻、陰柔之美,體現了魏晉六朝審美意識的沉澱,審美的角度又逐漸趨向華麗、唯美。由於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因此女性之美也相應地呈現出了雍榮華貴的景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所唐代女子以胖為美。寬額圓臉、豐腴肉感加上高聳的髮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盛唐氣象”。
  她們的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服裝在延續了南北朝時代的飄逸感的同時更增添了華麗之美。女性著裝之暴露,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後。唐代女子對於化妝極其講究,那時流行畫濃暈蛾翅眉,高而上揚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風韻。初唐時期最盛行的是在額間點上一個紅色或黃色的“花子”以做裝飾,“花子”形狀各異,以葉子或花朵形狀為主。到了晚唐、五代時期,女人更是把各種花、鳥畫在臉上或者畫在紙和娟上貼在面部,以示美麗。

   宋元時期
  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宋人開始崇尚純樸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斂。女性美大致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標準,人們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宋代纏足之風則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中很流行戴一種叫“花冠”的裝飾品,這種花冠製作精細考究,為這一時代的女性增添了嫵媚的氣質。宋朝女性使用的妝粉已製成粉塊,每塊直徑3釐米左右,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個粉塊的表面,還壓印著凹凸的梅花、蘭花及荷花圖案。到了元朝時期,雖然中國的社會並不是由漢人統治,但外族也沒有對漢民族在審美以及尚美方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明清時期
  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審美情趣開始隨潮流轉變。但對於女性美的標準仍然和前朝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社會對於女性的束縛有增無減,表現在女性的發飾、服飾等方面。明朝女性的髮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緊,沒有什麼個性可言,可謂將女性之美裹了個嚴嚴實實。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漸又有了一些特色。清朝時,含蓄內斂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礎。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也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透過生動的比喻,可以看到一個文人心中要求內外兼備的審美標準。這種審美意識一直保持到民國。

 近現代時期
  受西方影響,民國時期的女性不再以纏足為美,性感美有所抬頭。在此期間,中國美女標準逐步與西方國家接軌。如今,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以及在各個方面不斷進步,中國人對美有了新的認識,性感美、骨感美、含蓄美、奔放美……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因此,對美女的評判標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探討……

  “中國美”歷史變遷
  結實健康——細膩柔弱——自然飄逸——雍容華貴——纖瘦嫵媚——﹖(我們可以目以待)

 專家學者說
  任何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都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有密切的關係,而影響它們的因素則是社會的變遷。也就是說社會大環境制約人們欣賞美,追求美的願望和行為。中國古人在某一時期的審美傾向和思想內涵,也並非憑空產生的,它必然根植於特定的時代。在紛亂複雜的社會現實生活中,只有將這種特定的審美意識放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見其原貌。而審美者的心理以及審美的角度則是當時的社會背景、自身的經驗、內心的需求與價值觀的多層次的投射。

鏈結
  1.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在當時是引領潮流之人。她喜愛一些與眾不同的妝,例如,泣淚妝、愁容妝、梨花帶雨妝等等,這些妝容也著實為她增添了嫵媚動人的氣質,也成為當時女性爭相追捧的時尚。
  2.漢朝流行瘦,皇帝的寵妃趙飛燕,身輕如燕,據說她能在太監的手掌上跳舞。為了得到皇帝寵愛,當時宮廷裏的嬪妃個個都骨瘦如柴,甚至有不少人為了細條的持身材而餓死。趙飛燕更是服用一種影響生育功能的藥來保持瘦削的身材。
  3.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6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在此後的幾百年中,纏足這種對女性美的畸形審美方式給女性的身心帶來嚴重的摧殘,使中國的女性陷入深重的災難之中。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100705110

2007-01-16 12:42 am
------------------------------------------------------------------------------------------
楊玉環**
楊玉環出生於滿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祖籍弘農華陰,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十六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子)。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但因屬岳媳關系,故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改名太真,在太真宮修行。直到五年之後的天寶年(公元745年),才讓她還俗,並冊封為貴妃。此時楊玉環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制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古代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的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重臣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將士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六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之難慰軍心難振士氣,因此唐玄宗為了國家社稷,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另有傳說她當時曾被解救,後來到了日本度過餘生,在日本山口縣也流傳這樣的說法。
------------------------------------------------------------------------------------------
貂嬋**
貂嬋,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權,再加上「黃巾之亂」及軍閥各據一方,弄得天下大亂,朝廷疲於應付。此時,威鎮一方的董卓趁機吸收各方的殘餘部眾,壯大自己的勢力進而持漢獻帝,左右朝政,號令諸侯。 董卓握有大權之後,姦淫擄掠,無所不為,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有心之士紛紛起兵聲討。司徒王允見董卓氣焰囂張至如此地步,雖有心捍衛漢室,但也無可奈何,不由得滿面愁容,終日唉聲嘆氣!王允有一位義女,名為貂蟬,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孩;不僅外貌姣好,更擅長歌舞,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絕世的美女。
-----------------------------------------------------------------------------------
王昭君**
  西元前 33 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于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汎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3 20:03: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4000051KK041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