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琳這一則的新聞

2007-01-14 9:24 pm
高琳琳這一則的新聞
算唔算係一則令人感動的新聞呀?

回答 (3)

2007-01-14 9:40 pm
✔ 最佳答案
我認為算呀,
充分表現了中國文化中的親情,
即使是九天的生命,父母仍很是珍惜。

連傳謀都有報導,
曾特首都有致函慰問,足見感人。


《 高琳琳日記 》帶來的希望

刊於13/12/2006 <星島日報>
 
 

高琳琳在這個世界上只逗留了短短九天。她的父母為向親友交代,在網上發表《高琳琳日記》,意外地打動了萬千網民的心,但也引起應否讓這個在母胎中已驗出先天缺陷的小女孩誕生的爭議。

  坐着輪椅訪港的物理學家霍金,靠着電腦感應發聲曾說過﹕「有生命,就有希望。」高展鵬夫婦盼望抱着醫好女兒的心態,把女兒生下來。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大家也應該尊重琳琳父母的決定。

  高太陳文琪懷着琳琳二十個星期時,超音波照出琳琳胃部異常向上移位,醫生曾經問過要否墮胎。在兩夫婦製作的網頁中,個別留言網友批評他倆自私,為了滿足自己發揮父愛和母愛的衝動,讓琳琳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受苦。

  現今社會的產前檢查服務,除了保障母嬰安全健康,其中一個作用包括檢驗胎兒發育,有人認為應該把出現問題的胎兒打掉,免去胎兒和家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及早發現胎兒問題,也可早作治療準備。由於醫生指有四至九成的機會可透過手術治好琳琳,高氏夫婦為此誕下琳琳,旁人很難有客觀的對錯判斷。

  苦與甜 唯琳琳自知

  高氏夫婦並非「愛心氾濫」至漠視女兒可能面對的痛苦,網頁憶述他們考慮拔喉時,「一方面想留住琳琳,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的私心害了琳琳。」最後他們作了痛苦的決定,為免向親友交代時情緒失控,才把千言萬語化成網頁。

  小琳琳甫出生就要在深切治療部的氧氣箱內插喉接受營養,出生五天就要接受結果是失敗的手術,第九天拔喉離世,拔喉後才第一次享受到媽媽的懷抱。局外人看得很淒涼,實際上卻沒有人能夠知道琳琳的所思所感。在這段期間,她也睜眼看過這個世界,伸手抓過爸媽的指頭,生活在家人和醫護人員的關切中。這苦與甜之間的衡量,各人有各人的天秤,小琳琳自己說不出,也沒有人能夠代她發言。即使是琳琳的父母,形容琳琳「堅毅求生」,更題之為「高琳琳精神」,當中也滲入了自我的感情投射。

  懂珍惜 不怨天尤人

  高琳琳的內心世界,無人得知,但她父母面對逆境所表現出來的堅毅和積極,卻透過網頁引起萬千網友的共鳴。由十月二十八日至昨晚,一個半月之內,已有約七萬人次瀏覽,當中超過二千人留下了慰問和意見。

  高氏夫婦在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積極為女兒張羅,務求小生命在這短短的日子也過得充實,並為此感恩。他們在社會上得到的共鳴愈多,顯示社會的抗逆能力愈強,愈有堅毅求生的希望。



生命的抉擇

由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康天澤醫生撰寫

刊於 22/12/2006 <信報>
 

   近日報章報道高琳琳的故事,市民普遍反應正面,特首也致函肯定高氏夫婦兩人愛護家庭、珍惜生命及決不放棄的態度,為許多人帶來積極面對人生的動力。

  網上過萬的留言,大部分是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反對的意見:說他們讓琳琳出世是受苦,是自私的行為;手術失敗後接受醫生建議拔喉是「安樂死」,是謀殺。

  從這些反對的意見,看到一些人對生命的不理解,對醫學認識的片面。他們以第三者角度、置身事外的冷語評論,又能否體會到高氏夫婦作抉擇時的困難呢?不認識高氏夫婦,但我嘗試從報章及網上的資料,以另一角度去看這件事。

  醫生替高太作產前檢查時發現琳琳患有「先天橫膈膜疝」,即橫膈膜穿了個小洞,令胃部上移,影響了心肺發展,對生命構成威脅。翻查文獻,每二千至三千個出生的嬰兒中便有一個患上這病症,出生後動手術修補是現今的處理方法。根據澳洲醫學研究數據,嬰兒出生後的存活率有四至六成;患有先天橫膈膜疝並同時有其他相關缺陷(如裂唇、裂顎)的存活率,比沒有的較差。基於多方面的不肯定,醫生會提供墮胎作選擇,以保護孕婦免受嬰兒患先天缺陷所帶來的壓力。在澳洲,有三分一的夫婦選擇墮胎(〈Outcomes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Western Australia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gi/content/full/116/3/e356)。

  西方醫學講求證據,透過實驗不斷探索身體的奧秘,憑前人累積下來的經驗及技術去改善健康,但卻不能創造生命。對於一些不常見的病症,或至今未有高成功率的治療方案,醫生只會把客觀的證據及利害,解釋給病人知道,讓他們自己作決定。琳琳的情況,據報道的資料,沒提及有相關缺陷,成功的機會可能也有一半,所以按數據來說,他們讓琳琳出生的決定並非不理性。

  數據終歸是數據,實際也要看臨床的情況。手術最終也不能把那先天的缺陷修補過來,醫生盡了力,家人也無憾吧,至少給予自己與琳琳一個合理的機會。醫生建議拔喉,是基於琳琳的情況已沒有治好的機會,死亡是不能避免的。插喉用呼吸機幫助,也只能勉強延長琳琳多幾天的壽命,也多幾天的痛苦。拔喉是紓緩琳琳痛楚的方法,並不是安樂死。

  安樂死是一個意圖終結生命的蓄意行為,作為提供給病人的其中一項醫護服務,但並不包含中止或撤除維持末期病人生命的復甦程序或續命治療(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 26.2-26.3: http://www.mchk.org.hk/code.htm)

  很多人普遍的觀念,以為用盡所有資源去找尋把病治好的方法就是幫助病人,對病人好。往往看完西醫看中醫,中醫無效便四處找神醫;金錢付出了,希望出現又幻滅;病情沒有改善,時間卻溜走了。

  當局者迷,在對於生命有關的抉擇時,人們往往受着主觀情緒影響,也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會感覺很徬徨。熟悉病者的家庭醫生在這關鍵時刻,就着病者情況、家庭、社會、心靈各方面的互動關係,作客觀的分析,給予意見,助他們作出最合適的決定。即使藥石罔效,家庭醫生可以提供支持,協助家人作心理準備,面對病人的離世。 

 生命是不停的學習,當有機會時要努力不懈,不能勉強的要懂得放手。放手並不是放棄,只是不再作無謂的堅持,浪費僅餘共聚的時間。筆者推薦大家看《小麥子》:一個由廖啟智陳敏兒夫婦的兒子諾諾活出的生命教育課,五歲的小孩患上血癌,經歷骨髓移植、電療化療,最後復發,一家人也能安然地面對死亡。正如善寧會的理念「天為生命定壽元,人為生命賦意義」。

  活着,會是很精采;死亡,也可以很美麗。
2007-01-14 9:52 pm
你問我ga話..我就應為係!
本來我都唔知呢件事...
係學校有個一sd比全校同學,我至知
睇個時真係有d想喊!
2007-01-14 9:32 pm
算"我覺得好感人牙*睇到想喊*
誠意推薦:http://www.speech.com.hk/kolamlam/reborn.htm#2month←高琳琳日記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53: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4000051KK019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