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說理散文的特色是如何的??

2007-01-14 10:09 am
春秋戰國時代說理散文的特色是如何的??
而且有冇作品可以舉一下ar~?
thx!!

回答 (2)

2007-01-14 10:52 am
✔ 最佳答案
先秦說理散文的一般特色
1. 善用寓言、比喻,令抽象的道理具體化。
2. 善於論辯,講求邏輯,說理層層推進,由淺入深;時或正反立論,反覆說明,富說服力。
3. 善於引用史事佐證,能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4. 善用誇張、排偶句法,氣勢雄渾,辭鋒銳利。
5. 題材針對現實社會。諸子各自提出救世策略,以迎合時代所需。
論語的文學特色
1. 語錄文體: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對話的紀錄,亦是第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故文辭貼近口語,通俗、淺顯。如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言簡意賅:
言簡意賅是指用最簡單文字去表達深刻的意思。如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就是以優美的文字生動地畫出松柏堅強的特性,而又有著勵志的含義。
3. 形象鮮明:
論語還善於通過人物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的形象。如先進篇對於 子 路的魯直及曾子的閒適瀟灑,皆一一呈現出來。
孟子的文學特色
1. 善於辯論:
孟子的辯論方法有很多,或層層推論,如齊桓晉文之事章,逐步解說,由淺入深,使齊宣王明白「德」、「保民」、「不忍」、「推恩」的意思,最後解釋「王天下」的道理;或正反立論,運用對比指出推恩與不推恩的結果,反覆立論,富說服力。
2. 因勢利導:
孟子善於因勢利導,善設機巧,引人入彀。如寡人之如國也章,孟子投其所好,以戰為喻,引起梁惠王的興趣,為下文的說理鋪路。
3. 以氣取勝:
孟子自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文義正辭嚴,氣勢磅礡,如江河而下,詞鋒逼人,如「五畝之宅」一節文字,排列而下,直歸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論點。
4. 善用譬喻:
孟子善用具體譬喻解說抽象的道理。如用走「五十步」的逃兵喻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惠,用走「百步」的逃兵喻鄰國人君的施政,說明兩者基本上無大分別。
5. 善用問答:
孟子善於以一問一答來逐步深入問題,穿插變化章法,製造氣勢。如孟子並無直接答覆梁惠王所問,反而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反問梁惠王,誘導梁惠王思考,自我否定。
6. 善於修辭:
善用排比、排偶,句式多樣化。(自行以寡人之於國也章為例)
莊子的文學特色
1. 汪洋恣肆:
莊子文章,想像豐富,構想奇特,無論取材描寫,往往出人意表,不可捉摸。例如逍遙遊寫巨鯤化為大鵬,由北海飛往南海;又如秋水篇寫「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時,濁浪翻滾,一望無際的壯闊景象,皆儀態萬千,引人入勝。
2.善用寓言和比喻:
莊子認為天下沉濁,不能以莊重嚴肅的話去說教,故多用寓言和比喻。如養生主中以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說明養生之道;又以薪火相傳來比喻人之物化,使抽象道理具體化。
3.幽默諷刺:
莊子筆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如天運寫東施效顰,秋水寫井底之蛙,無不幽默風趣,詞鋒銳利。
4.善用重言:
所謂重言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歷史故事和古人的話。如逍遙遊中以堯及許由說明聖人無名;又如人間世中借孔子顏回的對話來說明心齋之道,藉以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5. 形象奇特:
莊子為了強調內在的、精神的美,往往不重視世俗觀念而創新形象,如碩大無比的大鵬和形體支離破碎的支離疏等。
6. 行文妙趣橫生:
由於莊子發想新奇,語言文字在他手中,顛來倒去,如砌積木。如齊物論中「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是非非,彼彼此此,錯綜復雜;而「道樞」、「環中」等新穎詞彙的創造,以及雜用韻語,如庖丁解牛各種聲音,多用韻語,令文章聲韻自然鏗鏘。
荀子的文學特色
1. 長於說理:
其文多長篇大論,對所論問題,必發揮盡致而後已。如勤學、不苟等篇,有總論,有分論;層層深入,中心突出;且獨立成篇,立意統一。
2. 句法精煉:
荀文講究邏輯,而為了令論點明確,層次分明,往往以排比、對偶句式,反覆說明問題。如勸學:「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語句整齊流暢,且聲調鏘鏗,便於記誦。
3. 善用類比:
先秦諸子都善比喻,而荀子亦然。如勸學用六十多個比喻,正是典型的例子。
4. 重質尚用:
荀子重視文學的實用性,把文學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如非相、王制、王霸等,皆為其政治專論。
5. 開創賦體:
荀書中有賦篇,包括禮、智、雲、蠶、箴五篇,是最早見到的賦體作品。
韓非子的文學特色
1. 嚴峻銳利:
其文直言暢論,不加文飾,令人有嚴峻、尖銳之感。如備內篇中剖析當時的人際關係,將其中的醜惡實質表露無遺。
2. 說理周密,層次分明:
韓非說理喜歡層層推進,邏輯謹密;又善於運史實作為論證,如亡徵篇一連舉出四十七項國家致亡的徵象;說難一文,一共列出二十多個說君之難處,一層一層將問題分析出來,並且能將這些繁雜的內容,加以歸納,使讀者便於掌握。
3. 善用寓言:
寓言的運用,能令道理具體化。而韓非一書共有寓言 300 多則,為先秦諸子之最。其中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更已變為成語典故。
4. 多怨憤之辭:
韓非生於戰國韓衰之世,曾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然皆不為所用,退而發憤著書。故如孤憤、五蠹等篇,多為怨憤之辭,感慨人才之難展其長。
5. 善用儷句:
韓非為使文章結構更為嚴謹,故多用排偶,如功名、大體,更通篇呈駢偶傾向,開後世駢儷的先河。
敘事散文的一般特色
1. 長於記事,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和複雜的事件。
2. 敘事結構嚴謹,詳略得宜,富於變化。
3. 情節緊張,曲折生動,富戲劇性,有小說風味。
4. 寫人物性格鮮明,善於透過言語、行為將人物傳神刻畫。
5. 善寫辭令,簡要生動,委婉有致。
6. 善用寓言、比喻說理,說服力強。
7. 氣勢雄渾,語言豐贍,感染力強。  
左傳的文學特色
1. 敘事完整:
左傳敘事,每能抓住事件的重要情節下筆。如寫趙盾諫靈公,其中靈公荒唐暴行,士會、趙盾的屢諫、鉏麑行刺、提彌明搏獒,靈輒倒戈等,皆取材恰當,引人入勝。
2. 善於描寫戰爭:
左傳寫戰爭,不僅寫軍事行動,還常常配合政治、外交的活動,把史事的整體呈露出來。如城濮之戰、郩之戰、鞍之戰等,凡戰前部署、交戰情況、戰後措施等,井然有序地記述下來,使讀者明白整事的來龍去脈。
3. 人物形象鮮明:
左傳寫人,要言不繁,卻性格鮮明,如老謀深算、虛偽奸詐的鄭莊公、野心勃勃的楚靈王、忍辱負重的越王勾踐等,皆生動傳神。
4. 文辭精煉:
左傳所載外交辭令,言簡意深,委婉而有力,如燭之武退秦師一節,分別以利誘、分析害處及離間秦晉感情三方面游說,即為說辭的範例。
戰國策的文學特色
1. 筆調誇張
策士為求持之有故,論事說理,每多誇張渲染。如形容齊國臨淄繁榮之象:「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使人對臨淄當年的繁華,再難遺忘。
2. 形象鮮明:
戰國策以寫人記言為主,以史事為緯,有意識地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如描蘇秦初說秦失意而返的頹喪,後來封相而歸的趾高氣揚以及時人的趨炎附勢,皆入木三分。
3. 善用比喻:
策士除誇大其事外,往往亦會利用比喻或寓言來增加說服力。如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等寓言;勸止靖郭君城薛的海大魚比喻,皆形象易懂,令人信服。
4. 鋪張揚厲:
策士為了措辭求奇,言辭之間,往往用排比、對偶等手法,來取信君主。如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先言齊四境之利,再說齊軍之強、物資之豐,後結以齊人之盛,多用排比、對偶鋪寫出來,增加文章的氣勢。
2007-01-14 10:29 am
春秋時代政局的突出現象,是霸政的形成。由於周室王權日趨式微,各諸侯國內則篡弒迭生,外則互相兼併,加上夷蠻、戎狄等異族時常侵擾中原,全國局勢非常紊亂。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不僅想吞併小國,而且想取代天子的地位;但在列國競爭之下,一時無法君臨全國,只能爭得「霸主」的地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於經傳者有一百七十多國,但其中會盟、征伐事蹟之彰彰可考者,不外齊、魯、楚、秦、晉、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在春秋前期與中期,先後參與爭霸的著名諸侯有五個,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

五霸之中,齊桓公首倡「尊王攘夷」,曾在召陵等地多次主持諸侯盟會,阻止南方楚國對中原的進侵。他死後,宋襄公圖謀稱霸,但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所敗而不成。不久,晉文公於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著名霸主。當時西方秦穆公也想參加中原角逐,但受晉國阻止,只好向西發展。到了春秋後期,楚莊王終於在邲之戰擊敗晉軍,一度成為霸主。此後一段時間,晉、楚兩國互有勝負,各霸一方。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51: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4000051KK004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