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三國志》是西晉時陳壽編撰的史書,後來被視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一。當然除了史書,民間會流傳一些與史實不符的傳說、後人寫成的戲曲、《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這些小說,內容都包含了作家們的杜撰成份。
《反三國志》和演義一樣,也是小說,作者周大荒,民國時人。《反三國志》又名《反三國志演義》,主要就是作者把一些不滿的演義內容寫成相反。演義的內容雖然有虛構,但故事發展畢竟還是依照歷史,但《反三國志》卻是天馬行空,劉備軍徐庶不去龐統不死,三大軍師連同五虎將平定魏吳,統一天下,是虛構的、理想化的劉漢結局。
可以說,平話、演義的部分內容根據歷史杜撰出來(某程度來說,演義也可說是把平話改
良),《反三國志》則根據演義杜撰出來,所以這個「反」字可說是相對於演義內容、而非相對於歷史。
例如:
演義寫馬超為報父仇而興師,歷史上卻是馬超先作反才連累在朝廷的父親兄弟。《反》書中馬超仍是為報父仇而興師,但蜀軍北伐成功,他還是得以雪恨。
那個所謂的馬超妹妹馬雲騄應該也是出於這本書。
民間故事、演義中被貶,性格完全與正史相反的華歆,在《反》被寫得更壞。
演義中被貶的魏延被寫成正面人物,而且歷史上、演義裡未被實行的子午谷之計在《反》中也得以實行及成功。
曹操在世時親自稱帝,而非曹丕所做。
分別甚多,不勝枚舉。
2007-01-14 14:07:34 補充:
可以這樣總結,演義已經是揚劉貶曹,但這樣的話,依從歷史還是不免要變成可惜可恨的悲劇一場。《反》把悲劇變成大團圓結局,將劉備一方寫得更好更強、曹魏一方寫得更壞。
2007-01-14 15:13:54 補充:
由於《反》書在歷史發展的關鍵位置也不依史實,所以情節上可與演義有莫大的分別。該書由寫起徐庶之事寫起(司馬徽識破程昱之計,徐庶不用離開),不久病重的劉表就把荊州牧讓給劉備,劉備順利得荊州,不用敗走,赤壁之戰也取消了,周郎變成合肥破曹軍。周瑜生前,劉備與孫吳的衝突似乎也故意避免了,如孫權嫁妹只為和好,而非誘騙劉備過來。(作者似乎喜歡周瑜,不想使他與主角對著幹,但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很多人物的壽命都被延長的同時,周瑜仍然要早早死去。)
2007-01-14 15:14:49 補充:
龐德沒有加入魏軍,而是隨馬超出師反曹時中伏死去。劉備入西川非張松主動獻圖,而是趙雲殺張松得地圖。呂蒙白衣渡江之計被趙雲識破。至於伐魏伐吳節節取勝,更加是沒有甚麼歷史可依了。期間,昏庸劉禪被刺殺,繼承劉備的是劉禪之子劉諶(劉諶就是歷史上因亡國而率家人自殺的北地王)。歷史人物的生卒、出場時間也被濃縮起來,鄧艾、鍾會、諸葛誕、文欽父子等人物可與關羽、張遼、許褚、呂蒙等同期出現,當然呂蒙他們也沒有這麼早死。虛構的馬超妹妹馬雲騄成趙雲之妻。作者可能對演義裡趙雲、馬超的描寫感到「未夠喉」,《反》書中二人特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