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生物

2007-01-14 4:33 am
人是怎麼生物?

回答 (4)

2007-01-14 4:39 am
✔ 最佳答案
人是什麼

——人生觀問題斷想

宋惠昌

 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取決於人的自覺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正因為如此,社會的進步、歷史的轉折,總是伴隨著人們對人生意義的省思。人類文明愈發展,人們對自我人生價值的思考便愈強烈和自覺。由此,人生觀問題便凸顯于人類文明的視野之中。  宋惠昌

  人是什麼?在一般人看來,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人”!但是對思想家來說,“人是什麼?”這又是一個極其深奧的難題,這正如中國古書上說 的一句話:知人則哲,惟帝其難。為什麼對人本身的認識這樣難呢?因為,要真正搞清楚什麼是“人”這個問題,必須對人性、人的本質問題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但 是,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所以,自古至今,智者哲人們寫下了論人、論人性、論人的本質問題的無數篇章,然而,直到今天仍然莫衷一是。

  中國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等各派學者們,對於人性善惡的問題,曾經進行過長期的爭論。他們有的認為人性本善,有的認為人性本惡,有的認為人性是善惡混,有 的則認為人性無所謂善惡,人的善惡都是後天所為,等等。學者們對人性問題的看法,各置一端,也各能自圓其說。因為,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他們的不同觀點,就可 以看到,這些學者的確是從各自角度對人性問題的實質,闡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各有其理論上的深刻性。所以,在我看來,關於人性的這些爭論,對於研究人生觀 問題,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古代西方的學者們,對於人、人性、人的本質等問題,也同樣進行過深入的探討。古希臘的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人就是善的認識者和創造者;詭辯學派認為,人是文化的中心,是文化的創造者;哲學家普羅塔哥拉的一句名言是:“人是萬物的尺度”。 總之,在古代西方學者那裏,人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但是,在漫長的歐洲中世紀黑夜裏,人被淹沒在神的陰影之下了,神性代替了人性,人成為神的奴僕。從14世 紀開始的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撥開了中世紀迷霧之後,重新發現了“人”———從封建神學專制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個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啟蒙思想 家們,指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性內容。於是,歐洲人文主義、人道主義思潮由此而興起。在一定意義上應當承 認,資產階級正是在這面旗幟下創造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這可以說是資產階級革命人生觀的精彩歷史篇章。

 當然,西方思想家對人、人 性、人的本質的研究,並不是僅此而已,他們也深入探索了人本身的極端複雜性。值得重視的是,他們對人性、人的本質的兩重性,進行過相當深刻的分析。比如, 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所以,“他要麼是一位超人,要麼是一個鄙夫”,或者,“要麼只是禽獸,要麼是個神”。應當說, 在當時的歷史時代,亞里斯多德對人性的這個理解,是相當深刻的。我們發現,後來有些膚淺學者對這樣的深刻思想,進行了帶有偏見的重複,即他們唱的心愛的 歌:“人是什麼?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不過,就其看到了人性、人的本質的複雜性、兩重性這一點來說,仍然是很有價值的。後來的一些西方思想家,對人 性的這種複雜性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過各種各樣的闡述,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人性、人的本質的認識,陷入了一種片面性。比如,有的人認為,人天生就是貪婪 的,所以,與其說人人都是善良的,不如說人人都是惡棍。這個觀點,自然是有片面性的,但是,它與中國古代關於人性本惡的思想一樣,比人性本善的思想,是更 加有價值的。

 儘管西方思想家關於人性、人的本質的思想,是有價值的,但是,他們的觀點,是以一種抽象的人性論為理論基礎的,是以 個人為出發點的。所以,就形成了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人生觀。這樣,他們的人生觀就越來越暴露出了其理論上局限性,因而在理論上已經很難有什麼新的進展了。 我們已經看到,這個歷史任務是由馬克思主義接替下來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人、關於人性、關於人的本質的學說,開創了科學的人生觀研究的新視野。

  在批評費爾巴哈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的抽象性、直觀性缺點時,馬克思深刻地指出:“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可以看出,馬克思的這個概括,其理論視角不再僅僅是個人,而是在社會的高度上來揭示人的本質。所以,馬 克思就由此而克服了對人的本質問題觀點的抽象性、片面性,使我們對人的本質問題的看法會更加科學了。而關於人的本質的這種科學思想,恰恰是科學的人生觀的 理論基礎。

 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本質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人是社會有機體的一分子,既不是孤立的個體也不是抽象的類。所以,人是 什麼?人是現實的社會關係的產物,人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這就是說,在不同的社會關係中,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中,人的本質是不同的,因此也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以,社會前進了,時代發展了,人是必然要變化的。我們不必說得遠了,就從我國的計劃經濟時代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隨著社會關係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人 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人的欲望和需要,人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啊!而且必將繼續發生更深刻的變化。難道這些 變化,會不反映在人性上、人的本質上嗎?很顯然,隨著這樣深刻的社會歷史變化,人本身的這些明顯變化,人們的人生觀也是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的。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及其成果的運用,比如對人體基因奧秘的揭示,人類對人本身的認識,又大大地向前進展了。很顯然,這使我們對人的本性的揭示也更深刻 了。事實證明,對人的自然本性認識的深化,對人的社會本性的認識也必然相應地更加深化。我們應當有信心地預言,在未來的高科技發展時代,與社會關係的相應 發展,人們的人生觀水準將會提到更高的層次上去。所以,人們的人生觀,必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科學的昌明,而不斷進步著。這是個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 勢。我們可以發現人生觀進步的一個辯證過程:每個人都應當通過對社會的人的認識,反過來更深刻地認識自己。歷史實踐已經告訴我們,沒有對自己的正確認識, 科學的人生觀是無法形成的;但是,經驗又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所以,在這裏,我想請讀者再認真體味一下蘇格拉底那句有名的格言:“認識 你自己吧。”
2007-01-17 9:15 pm
人,或人類,這個名詞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者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學名為Homo sapiens Linnaeus),擁有高度發展的頭腦。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而在神話學中,人的靈魂也會被拿來與其他的人型動物作對照。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生物學上人的學名為「智人」(拉丁文homo爲「人」,sapiens即「聰明的」),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人類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直立的身體、高度發展的大腦,以及由高度發展的大腦而來的推理與語言能力。由於人和猿血緣相近,動物學家D.莫利斯戲稱人類為裸猿 ,並著述從各個角度論述人類種種行為的起源。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複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傳說、儀式、價值觀、社會規範。
2007-01-14 4:47 am
人是自稱高等生物的生物!有思想,有情緒,有感情,有行為!
因為有思想,所以可以發展出不同的科技~污染環境! 因為自以為高等~所以為保護自己或自己的利益,濫殺其他動物!
因為有情緒,所以有不同的故事
因為有感情,所以有不同的愛
因為有行為,做出不同的事

其實人只不過係地球上的一種生物,都要經過生老病死,都要接受地球的災禍,是不能避免的!

但,人可以一種最複雜的人!不能簡單地生活!
參考: me
2007-01-14 4:38 am
人是地球上的生物
是動物類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4: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3000051KK043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