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乃遷.....」以上的一段文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吧!沒錯,這便是《三字經》的首幾句。但究竟人性是否真如孟子所云:人性本善呢?
有人形容初生的嬰兒是一張雪白的紙,無沾無染,是人一生中最純潔的時刻。而他們解釋當人長大了後之所以會犯罪是因為他們受到世俗的污染,內心變得邪惡。但若根據他們的理論,再回頭細想,那豈不是人人都本應無罪,若是這樣,又何來罪惡呢?世界應是一片和平才對。難道真的如《聖經》所言,是魔鬼使人墮落的嗎?所以這種說法是行不通的。
有些人將子女變壞的原因推上父母、師長身上,認為是他們管教不當之過。《三字經》內亦有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但為人父母,同時養育數名子女者甚多,但為甚麼他們的子女,有的勤奮好學,有的卻遊手好閒呢?他們都是由同一的父母養育,照理上他們應該是一樣好,或是一樣壞的啊!又為何會有好壞之分呢? 由此可見,子女的好與壞與父母的教育是無直接的關係的。
若人性本不是善,難道真如韓非子所云:人性本惡嗎?也不見得。世上亦有很多好人的例子。既然不是惡,也不是善,那人性本是甚麼呢?
依我之見,人一出世時,其實已包含善和惡。大多數的人都認同「人性本善」這說法,認為人性始終是善良的,其實,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循規蹈矩,是因為他們受到世俗及禮教的影響而刻意隱藏自己內心黑暗的慾念,法律的功用正是如此。人無盡善,亦無盡惡。現今科學已發現人的行為是受細胞中的遺傳基因控制的,以現代之基因學解釋,就是人有「好心」的基因,也有「惡心」的基因。只不過人人不同,有的人「好心」的基因多,「惡心」的基因少,或是相反,這樣「惡心」的基因多的人便較早和容易顯露出邪惡的一面,那並不是代表「好心」的基因多的人便不會犯錯,俗語有云:「聖人也會犯錯。」,只不過他們能立刻糾正錯誤和較容易控制自己罷了!
所以,人冇話盡善,亦冇盡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