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黨錮之禍」的經過和影響

2007-01-13 10:47 pm
請問「黨錮之禍」的經過和影響...

謝謝~

回答 (4)

2007-01-14 2:58 am
✔ 最佳答案
東漢到東漢桓帝時,宦官為害更是嚴重。東漢桓帝延熹九年,比較重名節的讀書人和名士,發出批評朝政,改善朝政的言論來攻擊宦官。宦官反而誣告李膺等名士與太學生私自組黨,批評朝廷。東漢桓帝於是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第二年,雖然免除黨人的罪,但卻終身被軟禁,不得自由行動。就是第一次「黨錮之禍」。
東漢靈帝即位,只有十二歲,也是母后臨朝,外戚主政的局面。名士想與外戚合作,殺掉宦官,但事機洩漏,造成外戚竇武自殺,陳蕃遇害,名士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捕全都死在監獄中;但也牽連太學生被捕有一千多人,被禁足的也多達六、七百人之多,這是第二次「黨錮之禍」。東漢經過二次黨錮之禍,已是政事敗壞,接近滅亡。
黨錮之禍對漢末文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首先,許多文人被捲入其中,有的被迫害至死,有的被禁於鄉里多年;其次,由於政治迫害,文章著述成為了許多文人的人生寄託;再次,評議時政之風促進了個體意識的發展,黨錮之禍使得漢末計程車風走向狂妄,這些導致了漢末文人多狂放不羈;最後,黨錮之禍和隨後的戰亂使得士人談論的內容轉向以人物評鑒為中心,這直接影響了後來古典文論的發展。

參考網址: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w_Cp0g_MwG4J:209.237.17.153/twbm/window/history/ch100/100_26.htm+%E9%BB%A8%E9%8C%AE%E4%B9%8B%E7%A6%8D&hl=zh-TW&gl=hk&ct=clnk&cd=3

http://content.edu.tw/junior/history/ks_edu/f/f-16.htm
2007-01-14 6:59 am
東漢黨錮之禍的經過:

東漢自和帝起,外戚宦官相繼亂政,部分正直之士大為不滿,批評朝政終,釀成兩次黨錮之禍。現析述其經過如下:

第一次黨錮之禍

1. 東漢桓帝時,宦官的權勢到達了頂點,他們把持朝政為非作歹,引起部分正直士大夫的不滿,太尉陳藩,司隸校尉李膺,聯合以郭泰、賈彪為首的太學生主持清議,批評朝政,對宦官專權進行猛烈抨擊。

2. 延熹九年(166年) ,李膺依法捕殺與宦官勾結、教子殺人的方士張成,宦官單超乘機指使張成弟子牢脩,誣告李膺等人蓄養太學游士,結為朋黨誹謗朝政。

3. 桓帝遂下令逮捕李膺及名士范滂等200餘人下獄,陳藩亦因上諫而被免職,後得外戚竇武幫助,黨人終倖免於難,放歸田里,禁錮終身(奪去任官權利),此乃第一次黨錮之禍。


第二次黨錮之禍

1. 靈帝繼位後,外戚竇武與名士陳藩輔政,復起用李膺及其他黨人,謀誅宦官,但事機不密為宦官曹節、王甫得知,乃誣告竇武、陳藩陰謀廢主,並矯詔以禁軍殺之,宦官重掌政權。

2. 建寧二年,宦官侯覽侵奪百姓田宅,強搶民女,被山陽郡張儉上書告發,侯覽乃使黨羽誣告張儉結黨謀反。

3. 宦官借張儉事件大捕過去黨人李膺、杜密等100多人,被殺、流徙、監禁者達六七百人,黨人之親屬、門生、故吏千餘人令遭免官禁錮終身,至黃巾亂起始獲赦,這就是第二次黨錮之禍。


東漢的黨錮之禍,前後持續了18年,在東漢後期的朝野造成頗大的震動。

東漢黨錮之禍的影響:

東漢自和帝起,外戚宦官相繼亂政,部分正直之士大為不滿,批評朝政,終釀成兩次黨錮之禍。現析述其影響如下:

1. 人才凋零

桓靈兩朝歷時十多年的兩次黨錮之禍,摧折朝野賢良,牽連甚鉅,正直之士,多被指為「黨人」,以致國家人才凋零,朝廷全為宦官及其黨羽控制,政事日壞。

2. 加劇宦禍

黨錮之禍,賢士誅逐既盡,宦官益更無所憚忌,為所欲為,最後招至董卓以誅滅宦官為口實,帶兵入京,社稷由是傾頹。

3. 動搖國本

宦官在黨錮之禍中得勝,氣焰更盛,不單政治更趨腐敗,州郡也飽受荼毒,民不聊生,促成黃巾之亂,其後雖能勉強平定,卻動搖了國本,且又造成州牧割據的局面。

4. 開啟清談

  黨錮之禍起於直言批評朝政,因牽連甚廣,摧殘士氣,士人為保性命,多避談政治,不理世務,轉而空談玄理,開魏晉以玄學為主要內容的「清談」風氣,士風為之墮落。

總結而言,黨錮之禍是東漢衰亡的一大主因,在曹丕襲爵,迫獻帝讓位後,東漢正式滅亡。
2007-01-13 10:53 pm
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交替專權。貴族李膺和太學生郭泰、賈彪等人聯合,對宦官集團進行激烈的抨擊;這些人品德高尚,時稱君子,如「三君」,「八俊」、「八顧」。三君是指「一世之所宗」,有竇武、劉淑、陳蕃;八俊是指「人之英」,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八顧是指「能以德行引人者」,有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步等八人。

延熹九年(166年)河南尹李膺,遭到誣衊「養太學游士、街角諸郡生徒」,「共為黨部,疑亂風俗」,於是李膺、杜密以及范滂等二百多名「黨人」被捕。永康元年(167年)雖經釋放,但放歸田裡,終身罷黜。史稱「黨錮之禍」。漢靈帝時,外戚竇武專政,重新起用「黨人」,與太傅陳蕃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建寧二年(169年),靈帝在宦官侯覽、曹節支使下,逮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並下獄處死。後來又陸續殺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年),靈帝再次命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並連及五族。乃是第二次「黨錮之禍」。
2007-01-13 10:50 pm
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交替專權。貴族李膺和太學生郭泰、賈彪等人聯合,對宦官集團進行激烈的抨擊;這些人品德高尚,時稱君子,如「三君」,「八俊」、「八顧」。三君是指「一世之所宗」,有竇武、劉淑、陳蕃;八俊是指「人之英」,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八顧是指「能以德行引人者」,有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步等八人。
延熹九年(166年)河南尹李膺,遭到誣衊「養太學游士、街角諸郡生徒」,「共為黨部,疑亂風俗」,於是李膺、杜密以及范滂等二百多名「黨人」被捕。永康元年(167年)雖經釋放,但放歸田裡,終身罷黜。史稱「黨錮之禍」。漢靈帝時,外戚竇武專政,重新起用「黨人」,與太傅陳蕃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建寧二年(169年),靈帝在宦官侯覽、曹節支使下,逮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並下獄處死。後來又陸續殺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年),靈帝再次命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並連及五族。乃是第二次「黨錮之禍」。






中國歷代著名黨爭


黨錮之禍 牛李黨爭 新舊黨爭 東林黨爭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9A%E9%94%A2%E4%B9%8B%E7%A5%B8&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11 21:34: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3000051KK023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