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否和全球暖化有關??

2007-01-13 7:08 pm
這是否和全球暖化有關??
或者是正常現象?年年發生,不是罕見例子~

風暴襲德國 多處水浸
兩棲類致命菌侵日本
阿根廷北部豪雨引發洪水
印尼泥石流釀14死23失蹤
愛爾蘭大風浪打翻漁船7人失蹤

回答 (3)

2007-01-13 7:11 pm
✔ 最佳答案
全球暖化有關:
印度浦那熱帶氣象學院的五名印度氣象學家,研究印度中部過去五十年來的颶風,計算這些每日帶來逾一百毫米雨水的風暴之頻密度。他們發現每年平均降雨量大致上沒有改變,但颶風的次數每十年便上升一成,至於每日帶來逾一百五十毫米雨量的超級風暴,其次數更在過去五十年間增加了一倍。

氣象學家認為全球暖化是超級風暴密度及強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季候風季節期間,海面溫度漸漸變暖,導致廣泛範圍的濕氣增加,預計未來數十年,超級暴雨造成的威脅將會有增無減。

全球暖化致海面升溫
雖然美國颶風中心早前表示,去年卡特里娜等近年超級風暴的數據,與全球暖化的關係仍不明確,但綠色和平等環境組織均稱,有研究顯示全球暖化造成海面溫度上升帶來更密集的風暴。
2007-01-13 7:20 pm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

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6度。普遍來說,科學界認為過去五十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是事隔90年,終於成了公眾關注的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莫勞島上設立4個7公尺高和一個27公尺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 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1]。只有很少數得氣候科學家不認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變暖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 更多人關心氣候變化在將來會是多少,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正在展開一場熱烈的政治爭鬥和公開辯論。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2007-01-13 7:12 pm
是的,資料如下: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

在20世紀,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6度。普遍來說,科學界認為過去五十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第一次懷疑溫室效應會發生的觀測是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在1897年所做的。雖然當時沒有引發公眾討論,但是事隔90年,終於成了公眾關注的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莫勞島上設立4個7公尺高和一個27公尺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可能反過來導致其它方面的變動,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變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 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變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預期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會在往後的日子仍然繼續。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1]。只有很少數得氣候科學家不認為人類的行動在最近全球變暖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 更多人關心氣候變化在將來會是多少,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正在展開一場熱烈的政治爭鬥和公開辯論。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目錄
[显示]

* 1 命名法則
* 2 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 3 成因
o 3.1 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
o 3.2 另外一些理論
+ 3.2.1 太陽變化理論
* 4 造成的影響
* 5 樂觀派學者對全球暖化的看法(各看法互相獨立)
* 6 參考文獻
* 7 參見
* 8 相關電影
* 9 外部連結
o 9.1 科學
o 9.2 兩極監察
o 9.3 其他

[編輯] 命名法則

全球變暖是比氣候改變更明確的名稱。原則上,「全球變暖」一詞對成因持中立觀點,但是根據大眾的用法,「全球變暖」意味著人類的影響。可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使用「氣候改變」代表人為因素導致的改變,「氣候變化」代表其他東西導致的改變。其他組織則使用「人為的氣候改變」(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代表人為因素導致的改變。

[編輯] 歷史上的全球變暖

主條目: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

根據不同的重組所展示過去2000年的平均地表溫度。每十年找一個平均值。特別顯示2004年的溫度來作參考。
根據不同的重組所展示過去2000年的平均地表溫度。每十年找一個平均值。特別顯示2004年的溫度來作參考。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2] [3]。

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錄得攝氏41.5度,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38.1,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臺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4][5],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6]2004年7月,廣州的罕見高溫打破了五十三年來的記錄。[7]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8]2006年8月16日,重慶最高氣溫高達43度。[9]台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1997年的記錄。[10]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個十一月最熱的一日,最高氣溫高達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溫26.1度還要高。[11]

造成的影響

主條目:全球暖化的效應

一千年内北半球温度变化趋势(1000年-1950年每50年一刻度,1950-2000每10年一刻度)
一千年內北半球溫度變化趨勢(1000年-1950年每50年一刻度,1950-2000每10年一刻度)

1.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陸地面積縮小會極大地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戰爭。
2.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水蒸發加快,導致暴雨增加,水災會更加頻繁,水災面積擴大,水土流失嚴重。
3.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
4.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率上升,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
5. 雖然由於溫度升高,有部分動植物會加快繁殖,但整個生物多樣化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6. 由於兩極冰山崩塌,北歐、南美近極地的地方溫度反而會迅速下降,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變化。

全球暖化可能極大地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人類應該起碼將自己對全球暖化的貢獻降到最低程度,盡量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

[編輯] 樂觀派學者對全球暖化的看法(各看法互相獨立)

1. 現在的時代是地質史上相對比較寒冷的時代,地質史上曾有的地球氣溫達攝氏80多度[來源請求],恰是生物繁盛的時代,全球暖化有助於生態系統的更加穩定。
2. 全球暖化將使全球熱量上升,使得農作物的播種範圍擴大,再加上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空氣中的水氣增加,有利於降水,所有這些因素,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3. 否認全球暖化的:近幾十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波動均在0.6攝氏度以內。這麼小的氣溫變率是正常現象。
4. 認為全球暖化不是二氧化碳成因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溫室效應有待進一步評估。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1: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3000051KK010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