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真空中的光速
這是最古老的物理常數之一。早在1676年,羅邁從木星衛星的觀測得出光速為有限值的結論。觀測證實了他的預言,據此,惠更斯推算出光速約為2×108公尺/秒。
1728年,布拉德雷根據恆星光行差求得c=3.1×108公尺/秒。
1849年,斐索用旋轉齒輪法求得c=3.153×108公尺/秒。他是第一位用實驗方法測定地面光速的實驗者。實驗方法大致如下:
光從半鍍銀面反射後經高速旋轉的齒輪投向反射鏡,再沿原路返回。如果齒輪轉過一齒所需的時間正好與光往返的時間相等,就可透過半鍍銀面觀測到光,從而根據齒輪的轉速計算出光速。
1862年,傅科用旋轉鏡法測空氣中的光速,原理和斐索的旋轉齒輪法大同小異,他的結果是c=2.98×108公尺/秒。
第三位在地面上測到光速的是考爾紐(M. A. Cornu)。1874年他改進了斐索的旋轉齒輪法,得c=2.9999×108公尺/秒。
邁克耳遜改進了傅科的旋轉鏡法,多次測量光速。1879年,得c=(2.99910±0.00050)×108公尺/秒;1882年得c=(2.99853±0.00060)×108公尺/秒。
後來他綜合旋轉鏡法和旋轉齒輪法的特點,發展了旋轉稜鏡法,1924~1927年間,得c=(2.99796±0.00004)×108公尺/秒。
邁克耳遜在推算真空中的光速時應該用空氣的群速折射率,可是他用的卻是空氣的相速折射率。這一錯誤在1929年被伯奇發覺,經改正後,1926年的結果應為c=(2.99798±0.00004)×108公尺/秒=2997984±4公里/秒。
後來,由於電子學的發展,用克爾盒、諧振腔、光電測距儀等方法,光速的測定比直接用光學方法又提高了一個數量級。60年代雷射器發明,運用穩頻雷射器可以大大降低光速測量的不確定度。1973年達0.004ppm,終於在1983年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作出決定,將真空中的光速定為精確值。下面列表表示歷年來真空中光速的測量結果。
年代
主持人
方法
光速(公里/秒)
不確定度
(公里/秒)
1907
Rosa、Dorsey
Esu/emu*
299784
15
1928
Karolus等
克爾盒
299786
15
1947
Essen等
諧振腔
299792
4
1949
Aslakson
雷達
299792.4
2.4
1951
Bergstand
光電測距儀
299793.1
0.26
1954
Froome
微波干涉儀
299792.75
0.3
1964
Rank等
帶光譜
299792.8
0.4
1972
Bay等
穩頻氦氖雷射器
299792.462
0.018
1973
平差
299792.4580
0.0012
1974
Blaney
穩頻CO2雷射器
299792.4590
0.0006
1976
Woods等
299792.4588
0.0002
1980
Baird等
穩頻氦氖雷射器
299792.4581
0.0019
1983
國際協議
299792.458
(精確值)
*esu即electrostatic nuits的縮寫;emu即electromagnetic nu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