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一半受訪者經常出現尿頻、夜尿,甚至無法控制小便致漏尿等膀胱儲尿功能問題,逾七成半患者更沒有向醫生求診。有泌尿科醫生估計,現 廣 告
在香港約有四十二萬名「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當中不少更屬於產後婦女,情況相當普遍及嚴重,實不可掉以輕心。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早前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畫訪問了1,306名四十歲以上的本港市民,結果發現一半人表示有膀胱儲尿功能問題,而被確認為患有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則佔13%。泌尿科外科專科醫生馬素芬指出,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成因不明,但大致是下泌尿道功能失常而引發的綜合症狀,無論男女及任何年齡都有機會患上。一般情況下,女性在年紀較輕時,如四十歲,患病率稍為較男性多,但隨年紀增長,男性的發病率則會增多。
一般人由於神經系統的平衡,在膀胱儲尿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尿意,直至尿液達至四百至五百毫升的膀胱總容量才感有尿意﹔但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的膀胱在載有少量尿液時,膀胱已會突發性收縮,導致膀胱內壓力突然增加,造成突發性尿急,甚至無法控制小便而導致漏尿。此外,尿頻及夜尿亦是此症的症狀。
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成因不明,但男性患者主要是受前列腺新增問題所影響,故病者的年齡較長,但一般在治療前列腺新增問題後,病症已可隨之治瘉。年輕女性患者方面,則多與懷孕有關。他解釋,胎兒從孕婦陰道排出時,會令孕婦盆腔的肌肉鬆弛,膀胱附近的神經受壓,導致無法控制小便。馬醫生指孕婦可透過在產前及產後持續進行盆腔訓練,改善骨盤肌肉的鬆弛情況,另一方面亦可每日服用藥物,增加膀胱容量,嚴重的病人甚至可以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以改善病情。
不過馬醫生強調,注射肉毒桿菌有一定副作用,一成患者會在注射後三個月出現不能排尿的問題,須插尿喉協助排尿,而每次注射只能維持六至八個月的功效,及後仍須定期注射藥物。藥物治療亦會出現口乾、便秘、視模糊的問題。
調查還發現大部分患者從未接受藥物治療或已停藥,這是由於他們認為用處不大或因副作用而停用,傳統藥物除了藥物較非針對性外,副作用亦較多,例如口乾、視模糊或便秘等﹔現時一般都會以新一代藥物取代,因為新藥主要針對膀胱肌肉,可減低其非正常收縮,從而減少每日突發性的尿急、排尿及漏尿的次數,還可增加膀胱容量,令症狀得到紓緩,及有效改善膀胱排尿控制功能。再者,更可免卻患者因抵受不了副作用而停用,繼而阻礙療程進度。患者如有憂慮,應與醫生商討,了解治療的利弊,而非採取放任政策,更不應自行購買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