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變法推行了什麼出措施

2007-01-10 11:14 pm
是失敗/成功, 為什麼
推行時間

回答 (2)

2007-01-10 11:26 pm
✔ 最佳答案
王莽篡漢及其新政
王莽獲得權勢之原因(篡漢背景):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民心思變,外戚王莽乘時篡位,建立新朝。現就王莽得勢背景分述如下:

自漢武帝以後,朝政為外戚王氏一門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餘蔭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獨攬大權。
王氏子弟大多驕奢淫逸,獨王莽為人恭儉,雅好儒術,禮賢下士,故聲譽日隆。
平帝在位時,王莽推行惠政以籠絡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後裔,捐私產以救濟貧民,擴充京師太學,增加五經博士名額,於郡國縣邑廣置學校等。
西漢末年,「五德終始」思想盛行,王莽利用「漢德已衰,新聖將興」之說,假托符命以新聖人自居,取得國人之擁護。
王莽新政之內容:
王莽即位後,以【周禮】為依據,實行托古改制,主要內容如下:

政治方面

1.行西周之封建,恢復巡狩之制,並依時舉行郊祀等古禮。
依禹貢分天下為九州,設六服,每服一千八百諸侯,合成萬國,又復周禮,恢復百官古時之稱謂。
經濟方面:

1. 恢復土地公有制,將土地收歸國有,更改為「王田」;八家佔田不過一井,不得自由買賣。

2. 行五均?貸,規定鹽、鐵、酒由國家專營,又開發天然資源,平抑物價,課征稅項,操縱全國經濟。

改革幣制,以金、銀、龜、貝、布為貨幣,共二十八品;又嚴禁人民自鑄私錢。
社會方面:

改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又課收荒地稅,而無職業者不納稅則強迫服勞役。

總言之,王莽托古改制,試圖解決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惟矯枉過正,反導致民怨沸騰,終告失敗。

王莽推行新政不當之處(失敗原因):
王莽推行新政失敗之原因約有下列數點:
1.泥古不化:王莽盲目好古,於改制斤斤計較於名目之復古,不切實際,故雖有理想,卻難獲實效。
2.剛愎自用:王莽篡漢後,凡事獨斷獨行,不納異議,故臣下僅能依違敷衍,不敢明言新政之失,無法隨時修正。
3.推行過急:改革前未有周詳推行計劃,以致令紛繁,甚或前後矛盾,以致人民無所適從。
新政本身

4.幣制紊亂:多次改革幣制,貨幣種類繁雜,引致經濟混亂,物貴錢賤,成為新政致命傷。
5.未能得人:王莽僅留意於法制之斟酌,未能整頓吏治,故貪官污吏借行新攻而舞弊營私,百姓深受其害。
6.王莽欲轉移國人反對新政之情緒,故對用兵,結果戰爭失敗,百姓離心。
7. 王莽晚年中國東部及中部發生嚴重荒旱,哀鴻遍野,民亂四起。

西漢末年,成帝、哀帝和平帝不理朝政,引致外戚弄 權。王氏家族,從王鳳到王莽,先後掌政,帝權旁落。西漢的儒學,受了陰陽家的影響,常以自然現象來推斷人事的禍福,更用鄒衍的「五德終始說」來解釋政治的變化。 昭帝時,還流行「漢歷當終,新王將興」的說法。王莽恭儉博學,禮賢下士,以新聖人自居,最後廢孺子嬰,自立為帝,改朝號為「新」。

漢室盛衰的分界,當在宣、元二帝期間。元、成、哀、平四帝,生活奢侈,加上外戚王氏家族,貪財納賄,賦稅日趨繁苛。成帝時,百姓饑饉,經濟出現危機

武帝在位時,豪強兼併農民土地的現象,已很普遍。元帝到哀帝的四十餘年間,情況更為嚴重。成帝期間,人民無以為生,遂鋌而走險,紛紛起而作亂。

恢復封建制度:王莽仿照周朝的封建制度,分全國為九州萬國。他又聲稱漢代諸侯和四夷君長的王號,都不合古制,遂廢所有王號,恢復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改稱諸侯為「公」,四夷君長為「侯」。

更改官名和地名:王莽根據《周禮》,重新釐定官職名稱,又恢復地方的古名。

恢復井田制度:為了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王莽恢復井田制,把土地收歸國有,稱為「王田」,然後均分予農民,禁止私人買賣。

推行五均六筦政策:為了平抑物價,防止商人囤積居奇,王莽在五大都市(臨淄、成都、宛、邯鄲、洛陽)和首都長安設立五均司市官,負責徵收工商業所得稅和管制物價。此外,為了打擊商賈以資本操縱社會經濟,又把漢武帝實行的鹽、鐵、酒專賣,推廣至賒貸、名山大澤和鑄錢,全部收歸國有,稱為「六筦」。

改革幣制:王莽在七年內推行了四次幣制改革,發行六種貨幣,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同時使用,又嚴禁民間私自鑄錢。禁止買賣奴婢,改為私屬。又強逼勞動,開墾荒地,以杜絕無業遊民,增加生產
參考: 我的歷史書..^_^
2007-01-10 11:17 pm
王莽變法是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9年)。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有他的政治理念,並開始進行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結果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1: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0000051KK018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