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尼羅河不會定期氾濫?

2007-01-10 6:45 pm
.......................

回答 (2)

2007-01-10 7:03 pm
✔ 最佳答案
幾千年來,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濫。8月份河水上漲最高時,淹沒了河岸堤壩兩旁的大片田野,這時人們紛紛遷往高處暫住。十月以後,洪水消退,原來田野的土層上積上一層厚厚的淤泥。在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們栽培了棉花 小麥 水稻 椰棗等農作物。尼羅河哺育著沿河的居民,沙漠地區形成了一道「綠色走廊」。古埃及人在這裡創造出高度的文明。

尼羅河,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長6695公里,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並列非洲最大的兩個河流系統。在蘇丹首都喀土穆,來自烏干達高山上維多利亞湖的白尼羅河和來自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相匯,形成尼羅河。尼羅河從蘇丹首都向北穿過蘇丹和埃及,注入地中海。

現在,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佈在尼羅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區。有人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首都開羅在尼羅河三角洲的頂端,人口1500萬(1998年),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港口,也是非洲最大的港口。20世紀70年代,埃及在亞斯文興建了一座110米的亞斯文水壩,壩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水庫——納賽爾水庫,得到發電、防洪、灌溉、養魚、航運、旅遊等利益。大壩的建成雖然防止了下游的洪水泛濫,但是尼羅河攜帶至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減少,尼羅河三角洲的海岸線受海浪侵蝕不斷向後退縮。埃及政府已採取措施,防止三角洲被地中海吞沒。

長期以來,尼羅河的長度估計為6,695公里,發源自維多利亞湖,但2006年4月2日,一個由英國及新西蘭人所組成探險隊宣佈,他們從維多利亞湖再向上溯源,最後發現一個位於烏干達的源頭,長度約增加100多公里。

尼羅河幹流進入埃及北部後在開羅附近散開匯入地中海,形成了尼羅河三角洲。它以開羅為頂點,西至亞歷山大港,東到塞德港(Port Said),海岸線綿延230千米,面積約2.4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尼羅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

在法老時代,這一地區被稱作「下埃及」(「上埃及」是尼羅河谷地)。根據老普林尼的記載,當時尼羅河在進入三角洲以後分成了7條支河,由東向西依次是 Pelusiac, Tanitic, Mendesian, Phatnitic, Sebennytic, Bolbitine 和 Canopic。而現在,由於河道的淤積和變動,三角洲上的主要支河只剩下兩條:西邊的羅塞塔(Rosetta)和東邊的達米耶塔( Damietta)。

尼羅河三角洲看上去就像一枝蓮花——「尼羅河之花」,從尼羅河谷地伸展出來。蓮花是上埃及的象徵,每到秋季,河面都會被蓮花映紅;紙莎草則是下埃及的象徵,它是古埃及人製作莎草紙的原料。古埃及人想象中的兩位河神,上埃及的 Hap-Reset 和下埃及的 Hap-Meht 就是分別戴著蓮花和紙莎草。而 Hapi ,上下埃及的尼羅河神,則是同時手持蓮花和紙莎草了。

氣候
尼羅河三角洲屬於典型的地中海氣候,乾燥少雨。通常年降水只有100至200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七八月間平均氣溫約為30攝氏度,最高可達48攝氏度左右;冬季氣溫通常在5攝氏度至10攝氏度之間。

一. 埃及位於非洲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東。

和許多古老文明一樣,埃及文明由一條大河『尼羅河』所孕育。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在河谷中,懸崖峭壁舉目可見,之外就是沙漠。三角洲則平坦無際。由於自然環境不同,上、下埃及發展出不同的文化與信仰。因此,自古以來埃及人。因此,自古以來埃及人和鄰近民族都稱埃及為「兩地」。而尼羅河是兩地之間聯繫的要道,也是維持埃及文明整體性的命脈。

二. 尼羅河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給予埃及人的禮品,對古埃及人來說,尼羅河是大地之母,在這世界上沒有甚麼比尼羅河更重要了。
全長:約67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流域:很廣,大約有三百三十六萬平方公里。
源頭:非洲中部烏甘達和坦尚尼亞境內的世界第二大湖維多利亞湖。
漲水期:6~9月

地理環境: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領土包括蘇黎士灣對面的西奈半島,使領土橫跨亞非兩 洲,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其中約百分之九十六的土地是沙漠,除去沿地中海的平原地帶外,在尼羅河以西的高地稱為西部沙漠區,這地區大致平坦,間中或有若干陡峭沙壁及廣大的沙丘和窪地,尼羅河以東則為一個被高山所分隔開的貧瘠高原。 上埃及從亞斯文開始,一直延伸至現代開羅正南方的某一點上,大部分是荒脊地帶,只有沿河兩岸是狹長的耕地;尼羅河三角洲,或稱為下埃及,則是從尼羅河呈扇狀展開的那一點起,一直擴展到地中海,形成約200公里肥沃的三角地區。而尼羅河正是聯結上埃及與下埃及的生命源流。

歷史背景:
尼羅丁是世上最長的河流,綿延6700公里,氣勢宏大的尼羅河是由源自薩伊境盧旺朼里山脈的白尼羅河,和源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藍尼羅河匯聚而成,它經一寬闊三角洲地帶進入地中海,數千年的沖積沉澱,形成極其肥沃的一塊狹長土地(超過20公里),在這土地上塑造了豐富多樣的農業文明,這條〔帶狀的綠洲〕也繁衍了非常獨特的動植物群。 

尼羅河的粉粒:
尼羅河裡的坋粒配合上沙漠裡的沙粒,組成了最佳的土壤-「砂質壤土」,成為孕育埃及文明的所在地。由於流速愈快,所沈積的坋粒愈少;接近海口的流速較緩,所沈積的坋粒較多。所以在埃及的尼羅河沖積平原,由上而下像是一個由窄小逐漸變寬的喇叭,著名的埃及古城開羅就在喇叭口的位置。
尼羅河平原比起東邊相鄰的山地曠野像是條低漥的「河谷」,河谷的希臘語就是「尼羅」,其實古埃及人稱此河為「阿爾河」(River Ar),意即黑河,因為河水所含的坋粒是黑色的,這是最肥沃的土粒。

獵戶座:
天狼星在古埃及佔有及重要的地位,每當日出前天狼星出現在東方地平線的時候,就是尼羅河氾濫的季節,也帶來了之後耕作所需要的肥沃土壤,因此埃及人稱它為「尼羅之星」,不過時至今日,由於尼羅河上游亞斯文高壩的興建,雖然防止了每年定期的尼羅河氾濫及提供了大量的電力和灌溉用水,卻也將大部份尼羅河肥沃的堆積物攔阻納塞湖中,造成下游的尼羅河三角洲逐年下陷及土壤劣化;此外,埃及人還把它當作是年的標的,每當天狼星第一次由東方地平線昇起的日子,就是一年的開始。

三.埃及人的生活
埃及人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七千多年前,就分別在上埃及(尼羅河河谷)和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建立相當有規模的聚落。由七千多年前到大約五千年前,漸漸發展成一個國家。
他們種小麥和大麥,牧牛、釣魚、捉野雁為生,編織亞麻布,用泥磚蓋房子 。和其他地方的新石器文化一樣,陶器相當普遍。當時工匠已經是一種專業,能製作精美的石器和象牙(或河馬牙)工藝品,並且已經開始使用黃銅。
生活在尼羅河畔的人大都是農民,他們以大麥、小麥等穀物為主食,也吃禽類和牛肉,同時人民也會出外捕食尼羅河的各種魚類。婦女會製作啤洒和麵包(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如何釀造啤酒和葡萄酒),也會一起織布,埃及人很早就知道織布及染色的技巧。


http://www.ntut.edu.tw/~s1331342/new_page_7.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7%BD%97%E6%B2%B3%E4%B8%89%E8%A7%92%E6%B4%B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7%BE%85%E6%B2%B3

2007-01-10 11:04:25 補充:
尼羅河(Nile)是世界第一長河,源於非洲東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經盧安達、布隆迪、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扎伊爾、蘇丹、衣索比亞和埃及等9個國家,全長6600多公里。最終注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之一。

2007-01-10 11:04:56 補充:
“尼羅河”一詞最早出現於2000多年前。關於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拉丁語“尼羅”(nil)意思是“不可能”。因爲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於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區的人們認爲要瞭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羅河。二是認爲“尼羅河”一詞是由古埃及法老(國王)尼羅斯(nilus)的名字演化來的。

2007-01-10 11:05:27 補充:
尼羅河是由卡蓋拉河、白尼羅河、青尼羅河三條河流匯流而成。尼羅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則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古埃及誕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産集中在這裏。因此,尼羅河被視爲埃及的生命線。

2007-01-10 11:07:00 補充:
幾千年來,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濫。
2007-01-10 7:09 pm
根據歷史記載,
尼羅河是會定期氾濫。
大慨是約公元5000年前,
人類出現了耕種技術。
埃及每年夏季,
來自上游氾濫的尼羅河水越過河岸,
淹沒了農田,卻也留下一層厚厚的黑色沃土,
靠著這片氾濫平原,
不僅養活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子民,
更孕育出擁有高度社會組織與工藝技術的埃及古文明。

根據古埃及的曆法,
一年分為氾濫(Akhet)、
耕種(Peret)、收割(Shemu)三季,
埃及人的生活循著這三個時節週而復始地運作著。
由於尼羅河一年至少有三個月的氾濫,
農地無法耕作期間,空下大批閒置的農工,
如此龐大的人力,正好被法老王用來蓋金字塔、
神殿,以及複雜的墳墓建築群。

然而尼羅河並非年年都那麼可靠,
有時水淹得不夠,少了沃土的挹注,
難免造成飢荒;有時水漲得太高,
反而沖毀家園及珍貴的表土。
直到1971年,亞斯文大壩完成,
尼羅河終於被馴服了,不再一年一氾濫,
不過也從此改變了埃及人一年三個時節的生活運作與思維模式。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56: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10000051KK007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